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1/8/26 13:19

FTTx“软能力”与10G PON开启光接入未来之门

千家网  

随着“光进铜退”时代的到来,在FTTx网络建设方面我国很多省份的新建住宅小区,其宽带接入方式多采用FTTX来实现,铜线距离明显缩短,传输效率加速,有效提升了用户宽带接入能力。大部分企业接入也开始采用FTTx模式。

在FTTx应用类型方面,FTTx在宽带接入、语音的应用逐步普及,专线接入也实现了试点应用;PON应用也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创新,丰富了FTTx应用场景。最后,PON技术应用也取得一定进展,适合我国运营环境的EPONGPON技术均已实现商用,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演进升级。

从GPON到10G PON平滑演进全面升级

然而,随着PON网络规模应用的蓬勃发展和全业务运营的快速展开,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同时,人们对PON系统在带宽需求、业务支撑能力、接入节点设备和配套设备性能等方面都渐渐提出了更高期望。由此,GPON如何向下一代系统演进,备受业界瞩目。

在全球各大运营商以及主流设备商等的踊跃参与、共同努力和积极贡献之下,FSAN/ITU-T于2010年6月完成了NG-PON的相关标准工作。在业界翘盼之下,可由GPON平滑演进而成的10G PON系统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超宽带、可共存”被认为是GPON继续演进的第一原则:一方面,运营商要实施以增加营业收入为目的从而拓展新业务的战略目标,以引发带宽消耗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运营商顾虑到PON系统整体的巨大投资、漫长的回报周期(PON ODN和终端投资是整网投资中的关键部分),尽全力保护其ODN投资,最大化用户终端价值。

G-PON是遵从于ITU-TG.984.x标准的宽带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凭借其高带宽、高效率、多业务统一支持、良好的互通性和可管理性等诸多优点,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所青睐,并被视为FTTx的理想解决方案。

大力发展10G PON开启光接入未来之门

传输一路高清电视需要最少20Mbps的带宽,而目前入户带宽大多数是2Mbps。发展包括视频在内的三网融合业务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有着巨大的带宽压力,加快发展光纤接入FTTx是解决这一压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光纤接入技术EPON、GPON以及演进技术10G EPON、10G GPON等成为热点。而随着10GxPON陆续在各大运营商网络上获得部署,其相关业务和应用的后续发展更值得人们关注。

光纤到户的带宽可以实现每户50Mbps~100Mbps,更重要的是FTTH成本下降,使运营商规模部署成为可能。据资料显示,2010年FTTH的综合建设成本约为210美元/户,相比2009年降低25%,OLT(光缆终端设备)、ONU(光节点)的价格下降了接近一半,而且在FTTH有源设备方面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实现光纤到户有多种技术方案,EPON、GPON、FTTx与ADSL2+结合,FTTx与VDSL结合等。据了解,在光纤到户的接入场景下,1∶64的分光主干带宽需要3Gbps~6Gbps,而1∶128的分光主干带宽需要6Gbps~12Gbps。因此,10G PON技术最适合FTTH。预计未来10G PON将大量满足规模商用需求已不是梦。

FTTx:需技术与“软能力”协同发展

单纯依靠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速的方式会使网络陷入“路越修越宽、路越宽越堵”的境地。如果说接入技术所能提供的带宽能力是“硬能力”,而我们对带宽进行精细化管理、调度的能力则是“软能力”。

随着未来宽带业务越来越丰富,不同用户业务选择的差异化也将越来越大。为此,应该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通过软件调配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的差异化。相比硬能力提升所需的高额投资来说,对接入网实施精细化带宽管控,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设备已有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支撑更多业务,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避免陷入“提速不提价”的困境。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接入层设备已具备一定的带宽管控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能力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对此,相关行业人士曾一致表示,需要与运营支撑系统配合,构建一个完整、灵活的精细化带宽管控体系,来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业务能力,以适应不同用户提出的差异化需求。

总之,基于光纤传输的PON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光纤到户”不再是遥远的梦想,FTTx已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主流的光接入技术,10G PON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将为未来海量信息化通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10G PON技术与FTTx“软能力”协同发展将开启光接入未来之门,让百姓生活真正实现“有线宽带,带宽无限”的美好愿景,10G PON也将会在光接入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