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为什么落后固然原因诸多,但从根本上说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是其主要根源。今日之中国虽已具备成为国际标准建设者的充分潜力,且怀揣梦想,但依然缺少仅仅理念上最后一点突破。中国的4G战略,运用得好,是一次改变中国落后者思维的重大契机。
中国对国际标准的影响潜力
没有任何产业和科技,比移动通信业更典型地体现出,中国落后者心态造成的纠结了。移动通信业是一个最典型的以用户数量决定事实标准的案例,全球移动通讯标准无论GSM、CDMA、WCDMA、TD-SCDMA、CDMA2000,甚至PHS,事实上最终全都是由中国决定其生死的。但中国却总是习惯于被其他人的看法所左右。今天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的大型通讯设备制造企业超过3个的?能剩下1个就不错了。但中国至今却在4G标准选择,这个仅从其事实本身看是十分简单、至少是并不复杂的问题上还在犹豫难决。
为什么会如此?唯一原因就是太多中国人事实上在潜意识中认为中国就是落后。
如果讨论太多未来的可能性或许总有预测的成份,而我们仅以中国3G发展中的实践,即可看出中国对全球移动通讯业的决定力有多大。除了中国,全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一个国家发放3种不同的3G牌照,这种方式无论从任何理性的角度看都是不合适的,但中国却3种3G制式都运行下来了。但这一事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作用力强大到何种程度,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中国却可以做到。但如果稍微转换思路想一下,如果中国3大运营商全都采用一种制式,何止“一统华夏”,还可迅速扩展至世界各个角落!这种制式无疑就会成为全球未来最为成功的制式。这是为什么在中国的移动标准问题上,会面对如此之多利益集团游说,以及会有如此之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荒谬观点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今天还要去讨论是否有发放FDD标准可能性,等同于讨论中国如何继续做一个“称职的落后者”。很简单,中国只要放弃落后者思维,看清中国自身的客观位置,承担起应负的国际责任,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欧洲及美国在国际标准战略上的经验教训
当今世界上,具有对国际通信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主要是三股力量:欧洲、美国和中国。仔细总结一下欧洲和美国在国际标准战略上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如何做国际标准是有极大帮助的。
美国在通信标准问题上采用的是自由竞争的观念,因此,美国自身也常常是多标准的。这是美国在通信标准上无法引导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所在。首先就自乱,何以让他人不乱?自由竞争的确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但通信标准往往并非涉及到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它主要涉及的就是一个不同通信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而已。绝大多数北美自立的通信标准有何创新意义吗?丝毫没有。T1与E1有何本质区别?Sonet与SDH有何本质区别?丝毫没有。这种纯粹制造障碍和“不标准”的做法毫无创新价值,反而是浪费了社会创新的资源,人为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美国当然绝不是没有核心价值的创新,事实正相反,尤其是移动通信用到的CDMA更是关键技术。也有象IP等美国创新技术以事实标准方式流行于世界。但是,由于美国缺乏通信标准上国际化的清晰战略,因此即使作出很多实质性的贡献,却最终常常不能将主推的技术标准变成事实上的国际标准。CDMA最终在4G中止演进,这也是关键原因所在。
因此,美国的实践对中国来说既有经验的一面,也有教训的一面。
能够在国际标准问题上有所作为,无疑会对自身相应通信产业有很大推动作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存在利益的同时,更重要的也应看到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不要仅仅看到欧洲通过标准战略扶持了自己的产业,也要看到人家的确在把它们推动成为国际事实标准上,所作的持续不懈的政治努力、产业努力、超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一开始就是从全球范围看问题的视野。这种努力不仅仅体现在所有欧洲政治领导人一致的支持和推动,欧洲厂商容纳他人的技术和专利,甚至体现在技术名称这样非常细节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什么,这些就是欧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
如欧洲主导的2G技术GSM,人家叫“全球移动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其它地方把欧洲主导的3G都称为WCDMA,但是人家坚持叫“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后面的名字叫什么没关系,采用什么技术更没关系,但前面的形容词一定要用“Global”、“Universal”、“International”……,而绝对不能带任何地区尤其是国家名,从名称本身就高度明确地定位成统一全球的标准。相比之下,美国主导的很多技术名称本身就很随意,动则甚至带上“国家”(Nation)的名称。问题不在于叫什么名字,而是表明了他们是否清楚意识到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我们更需要学习欧洲的运营商们,在确定了标准以后全体高度一致的自觉行动。这一点尤其值得中国的运营商们仔细品味。如果在过去的2G和3G发展时代,运营商们对标准存在争论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话(甚至他们自己对标准的选择可能都不由自己)。在今天,如果还在继续争论,区区3个运营商都行动不一,就会是太有失全局观念的事情了。
国际标准的规律
国际标准是遵从“胜者通吃”原则的。因此,如果认为某个标准是“中国标准”(在中国内部甚至还有部级的标准、省级的标准),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是在认为:这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东西。中国不应当认为TDD系列的标准是“中国标准”,而必须明确它是一个“国际标准”。类似的例子还有CMMB,这个名字本身就含着“中国”,其实这在潜意识中自已就认为它注定是要失败的。我们不能把“自主产权”、“中国创造”仅仅当作自豪的标签,而应依照标准本身的规律去进行相应的工作。
这些都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落后者心态和心理定势的锁定作用是何等之强!
做国际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是国际标准的“建设者”,做不好就成“添乱者”。因为如果做成全球统一的标准体系,这无疑是为世界通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做不好,可能只是增加了国际通信标准的复杂性。这不是在做标准,而是导致更加不标准。虽然不能说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但的确需要清楚知道:要想做国际标准,就只能在两个极端之间进行选择,没有中间状态可言。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是建立在一统全球移动通讯市场的标准战略,最终都会必败无疑的。PHS在3G时代结束了;PDC在2G时代都没有成气候;CDMA的演进在4G时代终止了。
如果不采纳国际标准,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自搞一套,同时又不积极去把这种技术推广普及成国际事实标准,仅仅满足于通过圈地在自已家里封闭市场赚点小钱,这种做事方式事实上是一种反标准行为。如果说日本在PDC等问题上有什么值得吸取的教训,这才是真正的教训所在。中国尤其不能把标准战略定位成这种模式。因为其他一般的国家(即使象日本这样的国家)想搞封闭标准是没有成功基础的,但中国、美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却真有能力封闭一块市场长期自搞一套。如果中国这样搞,美国和印度也都可以这样搞(美国已经这样搞了很久了),这样整个世界的通信标准怎么能不乱套?
如果美国全力推动其主导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她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势力当然会有不一致和矛盾。但是,仅仅欧洲的阻力并不是根本原因,如果全球所有其他地方都采用了美国主推的标准,单凭欧洲自身力量也是扛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