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1/7/13 15:15

分析称LTE不能重蹈3G资费覆辙

人民邮电报  郭庆婧

3G时代,包月制收费模式激发了用户的数据业务消费热情,在给运营商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了空前压力,连AT&T这样的百年老店也数次出现网络瘫痪现象。

资费,一直以来都是电信业的一大焦点。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新一代的技术和服务开始为广大消费者逐渐接受,于是乎,海量的消费近年来再度引发了一场有关电信资费模式的大讨论。就在大家热议移动资费模式该何去何从之际,LTE来了。然而,首先试水LTE的各大运营商几乎都将目光锁定在了网络建设和服务升级上,而资费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环。放眼看来,几乎所有推出LTE的运营商目前都采用了无限制包月的资费模式。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缺乏灵活性的收费方式很有可能让运营商丧失在资费领域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先机,而更严重的结果是其有可能成为千里之堤上的“蚁穴”。

满眼尽是包月制

LTE首先在欧洲面市,美国和亚洲的运营商随后也陆续跟进。目前看来,欧美亚地区的LTE服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包月制资费模式。从营销手法来看,一次性的服务变量可能会引发用户的消费警觉心理。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沿袭3G时代的大数据包模式当然是较为稳妥的LTE推广做法。

但事实上,这种包含大量数据消费的包月制收费模式在3G时代已然暴露出了问题。以美国电信巨头AT&T为例,该公司自2007年6月推出iPhone智能手机后的三年中,一直采用封顶的包月制收费模式鼓励用户消费各类增值服务,但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是,AT&T网内的数据流量三年内激增5000%,网络数次出现严重的拥堵甚至瘫痪事件,企业信誉急转直下,被用户扣上了“最差移动运营商”的帽子。对于AT&T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金字招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难抹去的污点。英国移动通信运营商O2和韩国电信公司等也都陆续遭遇了类似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有了3G的经历,许多专业人士才指出,LTE应该成为运营商新收费模式的试验场,希望借此摆脱网络不堪重负的潜在危机。但目前看来,多数LTE服务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专业调研公司Ovum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后发现,目前欧美和亚洲的LTE服务定价与既有的3G数据业务收费模式基本雷同。包月制的收费模式成了LTE市场的主流,这不能不说是运营商错失的一次翻身的良机。

不变之中求变通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尽管运营商在应对海量数据方面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寻找解决之法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已经上马LTE的运营商来说,通过创新举措避免网络重负问题加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不限时,但限量

目前看来,运营商在LTE业务方面也并非一成不变地沿袭着3G时期的做法。就资费模式而言,也不乏几个可供后来者借鉴的亮点,其中包括沃达丰德国公司推出的按速率分级定价的方案和日本NTT DoCoMo对数据使用量设置上限的模式。后者是基于公平使用政策(fair usage policy)的一种策略,目前正为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采用,以遏制网络重度使用现象。

所谓公平使用政策是时下大量运营商都实施的一种网内流量控制手段,以确保每名客户能在公平和合理的环境下享用有关服务,并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各家运营商所制订的政策细节不一,例如运营商可能限定用户的每月使用量上限,一旦用户超限,其下载及上载速率便会大幅降低。比如,瑞典运营商尽管对LTE实行了单一费率的包月制收费模式,但是发布了相关的公平使用政策条款,用户一旦超过了预设的流量,其服务速率将会显著降低。在韩国,三家移动运营商都将在近期推出LTE服务。为了防止遭遇3G服务中出现的网络流量激增问题,三家运营商也都准备在包月套餐中设定数据使用上限。

相比于3G,LTE的视频服务更强。为此,一旦运营商不设用量上限,那些少数的重度数据使用者就会毫无节制地占用网络空间,对大多数用户的服务造成影响。但如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对“天价账单”问题进行严格监管,因此相比于对超限部分流量收费而言,对超限用户实行速率控制是运营商更倾向于采取的手段。

不吹嘘,重实速

对电信业务来说,速度往往是用户最看重的元素之一。在美国,Verizon无线公司在推广LTE业务时并没有像许多电信公司那样大吹特吹几乎不能达到的理论速率,而是在推广材料中标注了LTE业务的实际运行速率。业界对Verizon此举大为赞赏,称其是可以有效提高电信运营商诚信的营销手段,同时也会给政府和管制机构留下正面的印象,对于企业日后的运营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提醒称,运营商同时要注意不能将宣称的业务速率区间设定得太大。比如,挪威运营商就对用户称,LTE可支持的速率区间为10Mbps~80Mbps,这固然给运营商留下了足够大的余地,但是却让用户感觉稍显诚意不足。

不求快,价缓降

不过同3G业务不同的是,多数运营商都对LTE增加了额外收费,即用于高端服务的附加费。专业人士认为,此举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通常来讲,对于支付了附加费的用户,运营商往往要提供非常高质量、高速率的业务,但鉴于LTE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中,因此此举尚有一定的风险。这种案例在3G发展初期就曾经出现过,不少运营商都曾深受其苦。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运营商若要使LTE初期业务发展迅速,也需要通过相对低价的资费策略吸引3G用户。而这种既走高端、又急降价的定价策略一方面会让高ARPU用户有失落感,另一方面也很可能令新用户对LTE产生混淆的服务印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业务的用户发展。为此,专业人士建议,既然目前运营商通常对LTE收取一定的附加费以保证用户能享受到高附加值的优质服务,那就不能急于通过降价吸引既有的3G用户转网,而是应该缓步实施降价策略。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