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1/4/25 13:18

透视3G市场纷争 份额仍是悬念

C114中国通信网  

近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月底,我国3G用户已经达到5599万户,其中TD-SCDMA用户2454万户。

国内3G市场启动不过两年,三大运营商频频发力,市场竞争已成风生水起之势。总体来看,中国移动TD-SCDMA网仍稳居领先之势。

中国移动的“TD技术劣势”在市场上表现如此抢眼?

TD市场前景明朗

众所周知,TD-SCDMA是我国百年通信史上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作为我国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TD-SCDMA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从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移动TD-SCDMA网用户数占到了全国3G市场的43.8%。专家认为,TD-SCDMA在“前无古人”探路,鲜有“外援”支援的情况下,超额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目标。

朱宏任还透露,截至2月底, TD-SCDMA投资1370亿元,建成基站19.1万个,其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

专家认为,背靠中国移动强大的网络建设运营和市场推广能力,TD-SCDMA网络正在从县级城市向乡镇蔓延,其建设的是一张能够向全国13亿人口提供服务的3G网络。对于这样的一张中国大网,评价其为“TD技术劣势”,只能说是有意曲解其市场前景。

与市场前景一起备受关注的致命武器是TD-SCDMA网络的快速成长性。与TD-SCDMA相比,其他两大3G技术在中国启用前,已经在国际上商用近10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运营基础和经验。而TD-SCDMA走出实验室商用到现在,才不过两年时间,但其网络接通率达到99.45%,掉话率仅为0.4%,已接近中国移动运营近10年的GSM网络水平,其优异的成长性是其赢得客户市场的重要因素。游走于全球电信市场的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甚至毫不吝啬地称赞:TD-SCDMA创新发展速度举世无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表示,客观地说,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TD-SCDMA发展初期的确存在很大困难。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中国移动作为唯一运营商,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从着手规划、网络建设、终端设计、市场营销、产品应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自己创新,甚至要帮助厂家设计产品规范。为了建成一张全新的网络,组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并保障现有2G网络用户的服务质量,中国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著名的“三不三新三融合”建设运营新思路,这在世界其他国家发展3G的过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该人士同时表示,如今的TD-SCDMA从网络系统、终端、芯片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与其他两大标准相比,并不逊色。可以说,TD-SCDMA在中国商用的两年走过了其他两大标准在国际上走了十年的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凭借全力推进TD-SCDMA积累的基础,将帮助中国移动有望在全球4G时代更进一步抢占先机。2010年10月,作为TD-SCDMA的演进技术,中国主导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TD-LTE增强型已成功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为全球4G标准。

2010年年底,工信部更是批复同意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并在北京建设TD-LTE演示网,这些都为中国TD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给出了最有利的背书。

市场份额转移仍是悬念

市场份额的变化或许是运营商最为敏感的问题。

有电信专家明确表示,依据3G市场判断客户市场份额的变化,缺乏可信的依据。

该专家认为,“市场份额转移”这一说法刻意放大了3G的影响,忽视了电信市场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移动多年来所积累的雄厚竞争优势。

据了解,从全球来看,目前一般电信市场3G用户约占到总用户数的15%左右。而且,就国内3G市场来看,TD-SCDMA稳居领先地位。也就是说,3G客户数并不是影响运营商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因素。

还应该注意到,中国移动10年来运营移动网络的竞争优势,从细分市场的服务能力、根深蒂固的品牌影响力、扎实可靠的网络支撑能力,以及遍及全国的服务营销渠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影响和模仿的。

与此同时,另一个观点是,如今仅仅着眼国内三家运营企业的竞争市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看到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变化,要关注到互联网企业对运营商的影响,比如来自GOOGLE苹果公司等国际公司的蚕食和渗透,这是一种全新的跨行业的竞争。

互联网行业对移动通信行业客户的侵蚀正在悄悄发生,它所影响的并不是那一家运营商,而是所有。

专家认为,是否甘心沦落为“管道”,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放眼未来,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变化仍是悬念。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