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主要运营商相继实施携号转网后,中国携号转网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对消费者来说,号码携带可以减少用户的转网成本。
从国外携号转网的实践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管制机构以及运营商都希望政策能够紧密地切合电信市场发展实际,通过分阶段的实施方案来逐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携号转网可以对电信业竞争格局进行新的调整。而这一点在日本携号转网过程中尤为突出。
2004年,日本总务省公布了《关于引进手机带号转网制度的最终规定》,事实上规定了运营商必须支持带号转网的义务。并规定在2006年以前,各运营商必须支持该项义务。
2006年10月24日号码可携带政策在日本正式启用。该政策实施后,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的各竞争方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市场力量更加均衡,有利于竞争的发展。
据了解,在日本登记转网的手续并不复杂,无论NTT DoCoMo还是KDDI、软银的移动用户,退网手续费一律为2,100日元,而转入则均免收手续费。但是,由于日本移动用户的手机绑定了邮件地址,而邮件地址不能随之转网,所以转网时用户需更换手机终端。另外PHS手机因技术、资费等原因,未被纳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政府推行号码可携制度,旨在促进竞争,减低资费,使业务多样化,将实施竞争政策的益处惠及全体消费者。
日本移动市场在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后,市场集中度(HHI)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带号转网政策实施前,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市场占有率为56%;KDDI市场占有率为28%,居第二位;软银移动的市场占有率为16%,居第三位。
在实施该制度后,市场集中度逐渐下降,促进了移动运营商间的竞争。又因用户净增数的变化,使运营商间的竞争更为活跃。
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尽管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位的NTT DoCoMo其位置没有改变,但市场占有率逐渐在减少。截至2008年4月7日,NTT DoCoMo的份额已经跌破了50%,无论在月租费还是话费优惠等方面,NTT DoCoMo均已被其他两家公司占尽先机。
在移动用户净增长方面,在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前,移动用户净增长处于平稳状态。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后,2006年10月起用户净增数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运营商间的竞争状况亦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2006年10月24日至2007年1月31日的3个多月间,日本有100万以上用户更换了其服务提供商。其结果是,KDDI的3G用户净增60万,而其他运营商的用户数都出现了下降。KDDI的用户总数在2007年1月底超过了2740万。
软银移动公司则从2007年5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保持新增用户第一的势头。面对两大竞争对手的强大攻势,NTT DoCoMo显得回天乏力。由于手机业务低迷,NTT DoCoMo公司在2007年4月至12月期间,纯利润同比减少了21.8%。
引入号码可携制度,使日本移动市场的竞争状况发生了变化。对此日本总务省做出了以下评价: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后,移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竞争的作用。增大了市场集中度(HHI)的下降幅度;移动用户的净增数和解约率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用户的转网成本降低了。由于实施了号码可携制度,提高了全体移动用户的受益度,各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资费折扣及低廉的套餐,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资费水平。增加了各种新手机终端的投放市场数量,充实了内容服务,实现了业务多样化。
号码可携制度促进了运营商间的竞争,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号码可携制度并非是一次性的政策,今后要继续通过实施该制度,达到促进竞争的目的,进而向用户提供低廉的资费及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并且将该制度与全体用户的受益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