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片圣洁的土地,高耸入云的雪峰、星罗棋布的湖泊、牛羊成群的草甸、千沟万壑的峡谷,构成了令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自然环境的特殊不仅成就了西藏别样的景致,而且决定了西藏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巨大困难。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来说,不仅要覆盖环境恶劣的各种地形场景,还要长期艰苦地运维优化;不仅要具备更高的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要兼顾当地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百般艰辛和种种不易之下,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和合作伙伴中兴通讯用了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就在拉萨完成了TD-SCDMA从网络规划到开通基站的艰巨任务。打通第一个TD电话的壮举,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TD-SCDMA骄傲地站在了世界之巅,也让西藏打通了通向世界更加快捷、宽阔的道路。
破解世界级建网难题
摆在西藏移动面前的是一道道世界级的难题。青藏铁路被誉为是一条“神奇的天路”,移动通信网络守护着这一条高原的命脉,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让网络的建设难度有如登天,但中国移动完成了青藏铁路85%以上的覆盖,并且还在不断地升级优化;奥运圣火史无前例地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奥运历史的辉煌,为移动网络珠峰覆盖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笔。从拉萨到珠峰大本营到更高海拔地区90%以上的无缝覆盖,让圣火登顶第一时间展示在世人的眼前,熊熊燃烧的圣火折射出移动人不朽的精神。西藏移动总经理戴忠告诉记者,西藏建设TD网络的难度不亚于这两大工程,在短短1个多月时间,在冬季无人施工的条件下完成最先进的移动网络建设确实不易。
西藏移动与中兴通讯的工程师在积极调试设备,为TD全面商用做最后准备。
对于困难,西藏移动主管规划建设的副总经理朱代明有着最切身的体会。首先是TD网络建设的周期短。拉萨是中国移动第二批建设TD网络的城市之一,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留给拉萨TD网络建设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个月,从网络规划到开通运营,西藏移动在人员有限、设备到位路途遥远的条件下努力完成。其次是施工条件恶劣。工程的启动恰恰是西藏的冬季,冬季施工,在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内地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更何况是在高海拔、低气温、强紫外线、风沙猛烈的西藏高原。而且在西藏,从来没有冬季施工的先例。但是,西藏移动决定打破惯例,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进度来实施工程建设。最后,就是工程协调难度较大。朱代明说,西藏移动在分析了种种形势后,成立了以总经理亲自挂帅的“3G建设小组”,从员工的思想、组织结构、技术攻关等各个环节来完成TD建设的有效支撑,TD建网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高速优质建“天网”
西藏移动TD建设选择的设备供应商是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拉萨办事处接到任务后,积极配合运营商的需求,高峰时投入80多位精兵强将,充分发挥公司在TD领域内的优势和经验,协助西藏移动完成了此次艰巨任务。西藏移动2008年12月开始规划拉萨TD网络,仅仅过了1个月,在2009年1月17日就开通了第一个基站,打通了第一个TD电话,发出了第一条短信。经过后两个月的努力,其间经历了春节和藏历新年,工期紧,在基站选址、物流等工作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西藏移动的TD建设小组和合作伙伴提高工作效率,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不仅没有拖后工期,而且还争取出了提前量。
截至4月19日,拉萨TD网络已经完成了163个基站的建设,其中包括122个宏基站、41个室内覆盖基站,完成了总工程量的98%,已经全部投入到了优化升级的工作中,为5月份的全面商用奠定了基础。在西藏移动最新的一次实际测试中,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中国移动全国各个已建成TD网络中也毫不逊色。其中网络覆盖目标达到92.5%,接通率达到93.2%,掉话率为2.91%,均超过了基准值,向挑战值逼近。
众志成城 务求必胜
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网络部原负责人,戴忠深知西藏建设TD网络的难度和各项优异指标取得的不易。他认为,团队的精神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戴忠表示,对于献身于雪域高原通信领域的移动人来说,精神力量往往会超越物质的激励,因此西藏移动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针对西藏各地自然环境恶劣的实际,公司大力推进了“关爱工程”,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从思想上引导职工积极上进。在西藏一些地方,大半年都处在漫漫寒冬,职工都以烧牦牛粪来取暖;有些偏远县份,县公司也就两三个人,大量的工程任务和极度匮乏的精神、物质生活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阿里等地,不但高寒缺氧,草木尽枯,而且水碱极大,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成问题;在墨脱这一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重重高山阻隔,让移动设备的运输、网络的建设只能靠人背马驮,稍不留神,脚下就是万丈悬崖。就是在这样超乎常人想象的条件下,西藏移动完成了“不能完成”的网络建设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集体、个人,获得“五一”“五四”等各种奖章。
TD视频电话在藏民中受到普遍欢迎。
拉萨TD网络建设的成功,也凝聚了设备合作伙伴不少心血。戴忠表示,与很多“洋厂商”相比,以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具有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他们满足客户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快速响应”能力为运营商解了很多后顾之忧。他举例说,中国移动的彩信平台以前被外国厂商垄断,后逐渐被本土企业产品替代,不仅因为价格便宜,而且由于国内厂商拥有最快的响应速度,沟通畅通,职工敬业。彩信平台业务流程变化快,运营商需求也在不断调整,有些国外厂商提出能在一年内完成平台调试完毕的工期表,但这显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而国内厂商竟然能在一周之内快速响应,完成平台的调测。
中兴通讯在此次与西藏移动的TD网络合作中设备到位很快,施工启动也应运营商的需求非常迅速,工作时间表制定及时、责任明确。在实际施工中,中兴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时候手把手帮助移动工程师熟悉设备,双方的并肩作战让工程进度提前,确保了网络及时开通,完成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
来自政府部门的关怀也为西藏TD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莫大支持。西藏移动多次向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通信管理局汇报TD网络的建设情况,各级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在基站的选址、运营商之间网络资源的协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而随着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推进,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也将出台,为TD网络以及整个移动通信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营造了环境,提供了可能。
定位“三新”用“心”运营
客观地看,西藏地处偏远,整体通信水平稍显落后,所以有人质疑,TD网络建成后,能否在西藏实现运营的成功。对此,西藏移动副总经理向涛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西藏的移动用户对于数据等高端业务有着超出预期的热情,随着TD网络的建成,这种需求将会得到更好满足,西藏移动不仅有信心建设一张精品网络,也有信心运营好这张网络,服务西藏,服务全网。
戴忠说,针对西藏用户的特点,公司确立了“三新”定位原则,即“新用户”、“新业务”、“新话务”。
新用户是发展的源泉。通过多年的努力,西藏移动已经建立起了符合高原特色的渠道体系,以自主营业厅为主,将服务网络尽可能延伸到城镇、牧区的各个角落。西藏总共有280万人口,现在移动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100万大关,虽然普及率相比内地还有差距,但正是这些空白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比如,去年昌都地区移动业务收入增长超过了40%,而且主要来自于新增用户,但昌都的移动普及率还不到20%,因此西藏移动非常看好这一市场机遇。下一步,西藏移动不仅要借助TD大力在城镇地区发展新的用户,还要增强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结合“村村通”工程,提升农牧区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切实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新业务是持续发展的保证。目前拉萨市的移动通信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5%,要想提高运营收入就必须开发存量市场,新业务成为最大抓手。戴忠说,在2G网络中,EDGE承载的手机报、彩铃、整曲下载、移动梦网等数据业务受到了广大西藏用户的热捧,有些甚至超出移动人自己的预期。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对音乐充满了兴趣,即使在最偏远的阿里地区,农牧民在2G不是那么顺畅的网络环境中也对整曲下载充满了兴趣,足以说明数据业务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现在,随着农村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的推进,西藏移动对于TD网络承载的数据业务发展更是充满了期待。向涛表示,交通、公安、安检、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需求“应接不暇”,充分反映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移动信息化的强烈渴望,虽然起步较晚,但他们有信心实现新的超越。
新话务巩固市场基础。向涛表示,虽然3G时代,大家更多地关注于数据业务的发展,但作为市场基础的通话需求仍然是运营商重点的前沿阵地。现在移动行业出现了MOU(每用户每月通话量)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如何利用已经建成的TD网络,与2G网络互相配合,探索出合理的经营模式,争取话务量的增长将是运营商TD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向涛说,西藏移动通信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也具备后发优势,因此大家都有信心将TD网络真正做成一个精品!
* * *
今天,TD网络已经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处;明天,我们期待它能够真正成为3G时代的最高峰,奋战在雪域高原的通信建设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