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方面动作最慢的联通,一出手就让大家“吓了一跳”。4月30日,它推出的名为“沃”的品牌标识着实需要生于八十年代之前的“大叔大妈”们好好消化一下。用新生代的话说,这个“沃”很“雷”人。
尽管联通对此解释,认为“沃”字历史悠久,在甲骨文中能找到雏形,更有“肥美”、“丰美”等等“深刻”的含义。作为读过几年书的七十年代生人,说实话,总感觉联通的解释过于勉强。很多人并不明白联通想要表达什么。
按照笔者肤浅的理解,从读声来说,“沃”与“喔”相近,似乎表达的是一种惊叹的感情体验。另外,这个“沃”字或许与“我”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沃”像是“我”的“火星文”写法。与联通公司标识所用传统的中国红不同,“沃”字标识用的是比较鲜艳的颜色。如此看来,联通无非是想在3G时代,讨好更为青年的一代。
从几家电信运营商最新公布的3G服务费用收取规则来看,3G的数据业务的价格并不便宜,这也意味着3G市场启动初期,中高端用户才是消费者。正因为如此,中国移动采用了浓墨厚重的G3标识,这与其所奉行的“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电信采用了“天翼”标识,中规中矩,也能体现无线所带来的自由以及广泛覆盖的含义。不管怎么说,这两家推出的3G品牌与其企业形象还是能对得上号的,相信也能为大多数的中高端用户理解。但很难想象的是,一位处于社会中高层次的人会对其它人说他用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WO”品牌,这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会突然变得这么“潮”吗?
即使3G市场发展到中后期,利益最厚的还是中高端服务。在一个生态链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站在微笑曲线翘起的两端,以获取最高的利润,而联通此举似乎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如果用长尾理论来描述联通的这种选择,可以说,“沃”所覆盖的人群本应该是在尾部,也就是处于小众地带,但联通却人为将其拉到了头部。该人群能否能拉动联通高速成长,只有历史才能证明一切。
作为中国WCDMA牌照的拥有者,相比其它两家运营商而言,联通在3G方面拥有最成熟的技术、最丰富的终端、最完善的产业链支持,理应成为高端商务品牌的领军者。联通的主要精力也应该是放在整合资源,让应用变得更加丰富、独特之上。反过来说,就算“沃”代表了丰美之意,这种表达是不是太过于隐晦曲折了,联通得要花多少精力与资源去宣传?有专家认为,3G的大规模启动可能是一年之后。到那时,连不是特别成熟的TD产业链都可能比较完善了。联通本可打好这一年的时间差,直截了当宣传WCDMA的优势,而不是把时间成本消耗在一个看不懂的概念之上。
回望一下历史,为打破垄断而生的联通,一直都背负着老百姓与政府有关部门无尽的期望。在3G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希望联通能谨慎决策,稳步推进,严防盲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