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移动通信业务的迅速普及以及IP电话与即时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固定电话实现的话务量占所有话务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今,固网运营商正在对传统电话终端尝试新的信息化服务,让普通话机在语音通信之外发挥新的应用功能,固网支付业务正是众多固网终端创新中的一次探索,即在普通电话的基础上,开发支持金融安全加密的POS支付功能,兼容简单的数据通信功能。
POS短板推动固网支付
多年来,POS终端一直没有在中国市场完全普及,除了终端本身的成本较高、难以在中小商场铺开之外,许多百姓本身也缺少POS支付的观念与切身体验。随着国内银联卡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短时间内没有足够的POS支付渠道成为了刷卡消费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固网支付业务是固网支付终端通过PSTN网络,连接到支付平台上,用户采用在支付终端上刷卡的方式,通过固网支付系统完成支付的新业务。固网运营商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丰富的通信网络与平台资源,还有几亿户固话用户资源。银联与银行则具有专业的金融支付业务运营经验,对支付业务的安全管理也更为专业。
据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固网支付业务规模将达到9.11亿元人民币(见图1),市场潜力较大。电信运营商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实现了通信与支付结合领域的资源优化,可以方便地在家庭用户中迅速普及POS支付与电子商务。同时,移动支付业务本身存在使银联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共赢的价值基础,在市场、客户、终端、内容等各个关键环节上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
图1 电话支付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人民币)
目前,固网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和市场需求已初步具备,各电信运营商已着手进行电子支付相关业务的网络建设,通过电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使得运营商得以切入到金融类增值服务。一方面有效地将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开放给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将自身的服务与业务开放给了通信用户,丰富了电信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内容,最终实现了电信与金融两大领域网络的相互渗透与延伸。
标准支付平台可提供多种业务
固网支付业务是由固网支付终端通过PSTN网络(包含PHS/SCDMA),连接到支付平台上,用户采用在终端刷卡的方式,通过固网刷卡支付系统完成支付的业务,实现方式见图2。
图2 固网支付业务实现网络组织图
固网支付系统可分为接入和应用处理两部分功能。电话终端通过数字语音卡实现接入,包括终端身份认证和终端应用认证等,然后与后台的支付应用模块以及业务管理模块接口。支付应用部分是整个业务的核心部分,负责各种交易业务数据处理、交易流程控制,通过加密机进行数据加解密及转加密等安全控制处理。支付系统通过支付网关和第三方应用系统进行对接。业务管理部分实现系统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帐单管理等功能。
在整个支付系统中,安全管理是必须考虑周全的。支付终端作为接入的第一个环节必须具备安全管理功能。支付终端的密钥由交易中心统一管理、发放,密钥存放在支付终端的PSAM卡中。支付终端提供对金融应用的支持,如高安全性的加密功能、磁条卡数据读取、打印等。同时,运营商后台网络中的加密机是国家加密委员会认证的硬件金融数据加密机,具备完整的安全保密体系结构和完善的密钥管理机制,实现访问权限控制等功能。
应用服务系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帐单定制、控制和管理等。在业务处理流程中,应用服务系统直接响应支付终端的服务请求,并实时返回请求结果,每分钟所需处理的并发交易数=并发数×每笔业务折算的标准交易经验值×(60秒÷每笔业务平均处理时间)÷(1-预留系统资源比例)。因此,固网支付系统对应用服务器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目前,中国网通的固网支付系统可以提供7种业务。
1.自助式金融服务:信用卡还款、银联卡跨行转账、余额查询、末笔交易查询、贷款、按揭还款、积分查询、业主收款等金融服务;
2.“缴费通”业务:水、电、煤、电话费(运营商自缴费)、交通罚款、有线电视费、手机费、宽带费、等日常生活费用的缴交;
3.“商旅通”服务:为持卡人提供各种票务订购、酒店预定服务、鲜花预定服务、日常用品订购等等;
4.定单支付:鲜花预定、家政服务、远程挂号;
5.帐单支付:预付费帐单、运营商帐单、信用卡帐单等等;
6.充值类业务:运营商电子受卡业务,游戏点卡充值、手机卡充值、交通卡充值等等;
7.行业定制业务: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医疗缴费、医疗帐单、医疗支付押金、烟草专卖订货、缴费、积分卡累积。
三种方案比较
固网支付业务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与现有的支付方式存在合作竞争的关系,这就要求支付平台建设方案必须要考虑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用户的投入成本和收益,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市场机会和威胁(见表1)。
表1 固网支付与现有支付的SWOT分析
因此,固网支付平台的建设可以根据运营商与金融部门合作方式的不同,采用如下三种方案。
一、固网运营商主导模式
在这种方案中,固网电信运营商全面主导业务发展,负责固网支付终端的投放和支付系统的搭建,并在固网支付业务终端上开展其他增值类业务,以拓展收入来源。
银联及商业银行机构提供银联/银行卡,开放银行支付系统接口与固网电信运营商搭建的固网支付系统平台互联,根据与固网运营商的合作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发放固网支付终端。
固网运营商基于固网支付系统平台为商户提供支付及其他增值业务,向试用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和月租费,基于与银行的合作协议与金融机构进行适当分成。
二、金融部门主导
银联/商业银行全面主导业务发展,负责固网支付终端的投放和支付系统的搭建,并在固网支付业务终端上开展其他增值类业务,以激活银行卡,拓展收入来源。
固网运营商只提供接入平台,协助银联/商业银行搭建固网支付系统平台。银联/商业银行从终端提供商处采购固网支付终端,向公众、商户以及大客户投放,根据与银联/商业银行的合作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发放固网支付终端。
银联/商业银行可以基于固网支付系统平台为商户提供支付及其他更多增值业务,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和月租费,基于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协议与其进行适当分成。
三、第三方独立运营商
第三方独立运营商负责固网支付业务终端的投放和系统平台的建设,并负责在最终用户群体中普及固网支付业务,提高用户认知度,基于产业链开发形成的其它增值业务也由第三方独立运营商开发和提供。
在这种方案中,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是产业链的参与者,分别提供接入平台和银行卡支持,根据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独立运营商的合作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发放固网支付终端。电信运营商、银联及发卡机构将从固网支付业务发展中间接受益。
表2 固网运营商在三种方案中的收益比较
根据上述三种模式的比较,电信运营商的总体收益如表2所示。综合比较,第三方独立运营商主导的模式不但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直接收益最少,而且限制了基于支付平台的其他衍生增值业务的开展。
五大风险要规避
首先是政策风险。虽然固网支付业务是金融部门和电信运营商联合推出的业务,政策风险较小,但是国家政策法规对该项业务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其次是技术风险。固网支付系统通过了银行卡检测中心安全测试和认证,实行“一机一密,一次一密”的安全保障,而且交易终端用户采用“实名制”,实施用户签约制度。但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交易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固网支付平台还应根据终端用户的特性(申请时提交),分别设定不同级别的风险控制阀值,如日交易累计、月交易累计、所支持卡种、信用额度等,系统可以随时对终端的特性进行更改,指定不同的控制策略。
同时,开展固网支付业务的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和固有的支付方式,是电子支付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只有提供更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才能使该产业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固网支付业务的合作伙伴还不是很多,后台搭建还需要完善,其终端功能目前支持业务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而且,金融部门与固网运营商的合作流程控制需要更加顺畅。固网支付业务在市场导入时期,需要与银联系统平台搭建的其它业务进行对接,如水费、电费、煤气费等专项收费业务,才可后续全面跟进展开。银联如在洽谈业务合作当中遇到困难,需要运营商市场部门与其合作,共同与第三方进行洽谈,使其纳入银联系统平台,便于业务的开展。因此,固网运营商需要加强与中国银联以及第三方的合作关系,保证业务顺利实施。
最后,开展固网支付业务需要控制成本。固网支付业务的成本主要来源于终端的投放数量,特别是在业务开展的前期,业务总量不多,而终端必须集中投放,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以尽可能规避成本投入风险。其一是银联投放,其中包括各商业银行在本行内的VIP客户中免费投放;其二是运营商投放,市场要面向高端商务用户和ARPU值高的家庭用户;其三是合作投放,运营商、银联及第三方按比例投放,这种方式可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推广,风险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