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5元宇宙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33Meta Club隆重启幕。大会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办,MASA(元宇宙加速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会)联合主办,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众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众视Tech)承办,并得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大力支持。大会以"智能觉醒·幂次生长"为主题,汇聚了政府机构代表、知名学者、权威专家、领军企业负责人及产业链各方专业人士,设置重要产业成果发布、战略签约、主题论坛、奖项颁发及沉浸式体验等核心环节,搭建高端协作平台、促进前沿技术交流、探索产业融合路径,为AI与元宇宙发展注入新动能。
致辞
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
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在致辞中介绍,石景山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已将科幻元宇宙打造为区域经济核心引擎,不仅建成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还依托北航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平台打造了一批标杆场景,正加速构建"前店后厂"虚实融合产业新模式。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元宇宙大会主席倪健中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元宇宙大会主席倪健中在致辞中表示,AI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开启了新时代,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延伸,AI则是赋予元宇宙生命与智慧的灵魂。他强调,举办地石景山已从工业文明华丽转身为数字文明,成为孕育元宇宙产业的新沃土。
启动仪式
大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卫华,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元宇宙大会主席倪健中,当红齐天集团董事长兼CEO、元宇宙大会执行主席齐笑,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元宇宙大会总策划兼秘书长、《VR大空间年鉴》百强案例集总编谢安娜共同点亮启动仪式。
开场演讲
当红齐天集团董事长兼CEO、元宇宙大会执行主席齐笑
当红齐天集团董事长兼CEO、元宇宙大会执行主席齐笑在开场演讲中表示,公司以"用中国科技传播中华文化"为使命,通过五代大空间VR技术迭代,落地多项海内外标杆项目。未来将全力构建数实融合平台,推动中国元宇宙技术与文化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发布仪式
在大会发布仪式环节,多项关键成果与产业合作集中亮相。元宇宙大会组委会正式发布《VR大空间年鉴》|《AI元宇宙创新示范100强案例集(2025上)》这项重要产业成果。元宇宙大会总策划兼秘书长谢安娜在发布演讲中强调,作为记录AI元宇宙领域创新实践的权威载体,《VR大空间年鉴》|《AI元宇宙创新示范100强案例集》 ,过去三年,累计发布300个案例,清晰地勾勒出行业从技术探索走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轨迹。
元宇宙大会总策划兼秘书长谢安娜
本次大会精选并展示了50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IP,覆盖历史、文化、科幻、科普、知名IP改编等多个领域,生动描绘了AI与元宇宙技术融合应用的广阔前景。其中,入选《VR大空间年鉴》的《ProjectX 星际友好计划》、《量子冲突》、"VISION WALK幻旅之门"、《敦煌路上看敦煌》、《探秘·沉睡的帝陵》、《万里长城》、《地心游记》、《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最后的特提斯之海》、《火星登陆计划·起源》、《乡脉·潮起英歌》、《泰坦尼克号·遗世回响》、《魔法冰堡》、《大秦纪》、《加菲猫家族欢乐空间》、《吞食者》、《敦煌奇旅》、《有趣的甲骨文》、《CS:无界战场》、《灵境空间·南极》等20个优秀案例代表获邀上台,由元宇宙大会主席倪健中与总策划兼秘书长谢安娜共同颁发授牌证书并赠书。
战略合作方面,当红齐天集团联合创始人、香港web3.0协会副会长马子涵与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耳根共同签署"耳根宇宙"战略合作,推动文学IP与元宇宙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沉浸式叙事新形态。
同时,由元宇宙大会组委会及当红齐天集团、运营商牵头发起签署"AI元宇宙数字IP生态联盟",致力于整合IP创作、技术研发与平台运营资源,推动数字IP的产业化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经联盟发起方一致推举,元宇宙大会总策划兼秘书长谢安娜担任联盟秘书长。
联盟还正式聘请国内领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包晴天"成为战略合作法律服务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为数字IP生态健康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签约仪式
在签约仪式环节,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众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荣宝智造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故宫出版?探秘丹青"数字内容制作协议,该项目以故宫出版社授权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核心IP,借助全球领先的XR技术,将这幅近千年的青绿山水名作转化为可沉浸式漫游的数字空间。
主题演讲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宏科
主题演讲环节,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宏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新型互联网研究与思考》的主旨演讲。
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
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灵境系统与灵境宇宙的桥梁-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灵境是钱学森的宇宙观,其核心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问题 --"灵" 即人类主观精神宇宙,"境" 为客观物质宇宙,这也是哲学、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根本问题。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搭建起沟通二者的桥梁,既引导人们实事求是直面客观物质世界,又促使人们正心诚意审视主观精神世界,最终实现身心健康、内外统一与可持续和谐发展,这正是 "灵境时代" 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专题演讲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AI+XR加速空间计算的变革》专题演讲中表示,AI与XR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空间计算变革,为元宇宙产业开辟新可能。高通依托领先的终端侧AI、低功耗计算与连接技术,构建了覆盖VR、MR及智能眼镜的完整产品路线图,携手生态伙伴推动硬件创新与场景落地。其骁龙XR平台已支撑小米AI眼镜、vivo Vision等产品实现AI助手、实时翻译等沉浸体验,致力于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合作,加速元宇宙从量变到质变的"幂次生长"。
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肃
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肃在《AI+空间计算引领科技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专题演讲中发布了集团未来五年战略并指出,当红齐天集团作为"AI+空间计算"领域的先行者,持续推动元宇宙技术与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依托自主研发的XR大空间定位系统、5G-A边缘计算及多模态AI技术,集团已在全国落地数十个沉浸式体验综合体,打造包括北京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上海迪士尼小镇·SoReal西游元宇宙乐园等在内的多个标杆项目。未来,当红齐天将以"文化IP+硬核科技+产业集群+商业生态"四位一体模式,构建AI驱动的下一代元宇宙生态平台,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文旅消费升级。
上海弦智立方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良
上海弦智立方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良在《耳根仙侠宇宙-元宇宙生态融合》专题演讲中表示,耳根宇宙作为拥有16年创作历程的系列化仙侠IP,其独特性在于六部小说构建了完整且强关联的统一世界观。他强调,团队不仅进行内容开发,更自建了覆盖动画前后期及AI研发的完整数字资产开发体系,是实现IP一体化运营的关键。此次与当红齐天的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探索VR、AR等下一代技术,以超越传统视觉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将"耳根元宇宙"的想象变为现实,为粉丝打造头号玩家般的梦想世界。
中国联通集团文旅体育服务部文旅总监马睿智
中国联通集团文旅体育服务部文旅总监马睿智在《融合创新助力文旅元宇宙发展》专题演讲中表示,中国联通以"融合创新"战略为核心,在技术、场景与资源三方面融合创新,助力文旅元宇宙发展。他介绍,联通依托云网算一体化基础设施、数据要素运营服务能力和联通AIGC梦工场基地服务,已在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落地VR、AR、数字孪生等创新应用,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实现文化IP的活化与传播。未来,联通将持续以"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为方向,构建元宇宙智算基础设施,与生态伙伴共同推动文旅元宇宙繁荣发展。
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晋鹏
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晋鹏在《中鼎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专题演讲中表示,公司自2019年进入XR领域,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表达传统文化,构建基于物理空间的平行世界。他回顾了公司从早期MR文旅项目到如今XR大空间体验的技术演进,重点展示了"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和"星际友好计划"等成功案例。面向未来,中鼎天下正布局去中心化的Depin平台,开发共享算力渲染传输系统,致力于构建XR数字内容生产交易运营的SaaS平台,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AI元宇宙案例技术与场景论坛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政企中心总经理孙翔云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政企中心总经理孙翔云在《内容科技融合,焕新数智体验》演讲中,分享了咪咕公司自2021年起布局元宇宙后的探索成果。咪咕充分发挥综合内容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和平台能力优势,积极探索丰富元宇宙产品,依托相关能力在多行业积累案例超百个,形成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内容三大产品线,并持续探索AI赋能创新应用。同时表示,愿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共同谱写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
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在《数字分身作为AI应用范式革命与治理新基座》指出,AI 进步迅猛,算力需求大增,AGI 或将更快到来。当下 AI 应用有局限,如算力堆砌成 AGI 存疑、垂直大模型有长尾和幻觉问题。他认为对标全人类价值观是伪命题,应对标个人。其产品有三条线,目标是为价值创造者赋能。通过 byteMe平台,可让个体意识延伸至数字世界,实现人机协同增益。该平台以人尺度、意识演进为目标,重视隐私保护,是技术演进与文明迭代的方向。
湖南省委员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工程学博士赵谦
湖南省科协委员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工程学博士赵谦在《生命科技&元宇宙畅想未来》中介绍了当红齐天推出的旭智α项目。他指出传统生命科学研究是二维观察,而旭智α有三个基因:空间基因上,位于首钢1高炉,是工业与科技交汇点;技术基因上,有当红齐天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内核基因是旭智生命科技集团,追求人类在元宇宙中实现永恒。此外,旭智集团积极布局产业,构建生态闭环,在细胞及外泌体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未来,旭智α将实现科普、研究与临床在元宇宙中的三维融合,创造生命未来。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副所长杨蕾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副所长杨蕾在《5G-A×AI助力通信服务沉浸式升级》中指出,通信产业从1G发展到5G-A,网络能力大幅提升,为通信服务带来新机遇。AI正深入各行各业,5G-A与AI协同发展,带来技术创新,推动通信服务向沉浸式升级。中国移动在内容编码传输、实时可靠传输、内容智能生成等方面取得进展,还布局了智能体相关技术。此外,中国移动正积极布局6G研发,并提出沉浸式通信新架构设想,愿与各界伙伴共推技术创新。
元境生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政
元境生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政在《AI+元宇宙,产业新发展与创想家的新机遇》中指出:元境由阿里集团创新孵化,围绕GPU渲染与AI推理能力开展业务。他认为,AI与元宇宙是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双螺旋",元宇宙为AI提供更广阔的商业空间和价值场景,AI正在让元宇宙的宏大愿景加速实现。元境自2020年成立以来,围绕GPU渲染与AI推理两大核心能力进行技术深耕,并已构建包含元计算平台、创作者生态、开发者工具平台、行业解决方案的四层技术与业务架构。元境将持续加大对创作者生态的投入,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长远的价值实现路径。
圆桌对谈:AI元宇宙通往【超级智能】
在"AI元宇宙通往'超级智能'"主题对谈中,主持人孙喜庆与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蔡恒进、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智算高级专家郭强、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文体旅行业负责人李乐云、IEEE元宇宙标准委员会秘书长马忻四位嘉宾,围绕AI与元宇宙的关系、AGI发展及其应用、超级智能及人类未来等话题展开讨论。
蔡恒进院士提出了 "大公智能" 的概念,并以其数字分身 "byteMe" 为例,指出这是兼顾 AI治理 与 "人在回路" 模式的一种重要尝试,强调了人类在智能发展过程中应保持参与和监督。李乐云认为AI是破局元宇宙发展瓶颈的关键引擎,AI与元宇宙是共生演进的关系,AI是解决当前元宇宙三大瓶颈(内容空洞、交互呆板、商业模式模糊)的关键。郭强强调算力与生态是加速AGI到来的基石,他指出AI发展带来的智算广泛布局和开发效率跃升,将极大加速元宇宙的构建。呼吁产业携手生态,通过算力、网络、数据、模型 整个体系的融通,共同加速AGI及超级智能的到来。马忻呼吁前瞻标准制定,他认为当前距离真正的AGI尚有距离,但强调技术发展需要想象力。他认为,影视作品中的"贾维斯"和手机企业的AI Agent分别是AGI的理想形式与现实雏形。
本场论坛嘉宾们达成共识,AI不是替代元宇宙,而是元宇宙框架下的内在能力,与元宇宙相互促进、协同发展,AI为元宇宙提供更高效工具和技术加速,元宇宙为AI提供应用场景。对于AGI的发展,嘉宾们认为,当下AI仍只是大模型的初级AI,当其多模态交互能力、具身学习能力、逻辑和情感能力进一步逼近人类个体时,才能实现AGI,其应用形态多样,将广泛存在于各类终端。AGI不会替代人类,而是与人类共融共生。对于"超级智能",嘉宾们认为其可能是人类意识投射的分布式智能体,或将是超越现在人类社会的未来超级智能形式。总结而言,AI正推动元宇宙走向不断完善的新阶段,这需人类与AI 的协同共生,需要数字分身应用、行业标准引导,需要行业各环节形成合力,才能高效发展,同时避免可能的风险。
AI元宇宙案例生态与场景论坛
HTC中国区业务总裁华晓枫
HTC中国区业务总裁华晓枫以《拥抱当前机遇》为主题,分享HTC在元宇宙产业方面的探索。IDC预测全球VR、AR终端出货量持续增长,2026年中国VRAR市场容量或超3500亿,得益于政府支持。XR发展进入3.0阶段,新科技催生新业态。HTC自1997年成立,不断创新。HTC提供全链解决方案,深耕LBE领域,除已经在中国本土落地的《消失的法老》、《巴黎圣母院》、《泰坦尼克号》、《凡尔赛宫》等之外,今年又新推出国际知名IP改编的LBE大空间沉浸互动体验《小王子》。
上海沉浸机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世辉
上海沉浸机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世辉分享了《全感时代、全感科技、全感沉浸体验》。公司推出多款全感XR产品,部分与爱奇艺联合打造。公司致力于提供全感六觉超沉浸体验,让玩家身临其境。其商业模式追求平权普惠,已服务近百万人次。公司具备IP开发到产品发行五个能力,获国家级奖项。未来三年,计划在全球布局上千个店,重点推冰雪奇幻乐园等场景,用数字科技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视果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柳青
北京视果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柳青在《空间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内容表达新方式探索》探讨了空间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内容表达新方式。他指出,当前是空间互联网时代,即元宇宙时代,AI发展降低了三维空间内容生产成本。视果科技作为爱奇艺投资孵化的数字科技公司,秉承技术+内容创造基因,进入全感剧场行业,打造了如《万里长城》全感剧场等代表作品。他建议针对不同场景打造适配内容,并强调用心打造好内容的重要性,期待从场景创新走向产业化。
博新全宇宙副总裁田佳禄
博新全宇宙副总裁田佳禄在《国际IP中国落地》中指出公司以大空间沉浸体验为主,打造了现象级产品《消失的法老》,开创可行商业模型,与多类机构合作打造顶级沉浸式中心,还能让多个IP在一个场内同时供观众体验。场馆系统升级后,相关IP可同时多人体验不同内容。公司有多个成功IP项目,如《生命纪元》《印象派之夜》等。目前场馆至少八处,明年计划将全球更好IP引入中国,并优化自有IP与优质伙伴分享发行。
中兴通讯XR产品总经理周琴芬
中兴通讯XR产品总经理周琴芬在《网媒融合助力VR大空间向超高清超沉浸发展》指出中兴从2019年布局XR赛道,其网媒融合方案基于自身网络与XR,打造独特大空间解决方案。以湖北省博物馆《穿越青铜纪》、上海新卡司《再见青花》项目为例,展现高并发、高码率优势。这得益于5G - A技术、云渲染等。此外,中兴还在多行业探索XR应用,拥有完整5G大空间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参观交流。
北京亲客网络文化传媒CEO徐智
北京亲客网络文化传媒创始人徐智在《以<吞食者>VR大空间为例,探索科普与虚拟现实的融合新路径》中以《吞食者》VR大空间为例分享了科普内容在虚拟现实影像中的创新应用。该公司旨在通过科幻内容的趣味传播,激发大众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吞食者》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短篇,既保留电影级叙事质感,又创新融入双支线选择等互动设计,受众覆盖广泛。项目在沉浸体验中巧妙融合多元科普知识,在此基础上,亲客传媒进一步研发配套研学产品「剧景游」,目前该项目已在多座城市落地。同时呼吁行业同仁聚焦优质内容创作,以协作共创实现行业共赢发展。
圆桌对谈:VR大空间【燎原之势】
在"VR大空间'燎原之势'"圆桌对谈中,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雯与HTC中国区业务总裁华晓枫、天枢寰宇(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鹤睿、抖音XR/PICO视频产品负责人李正卿、秀加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泽宁、中国移动咪咕新空副总经理朱佳伟、宇宙猜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马瑞六位嘉宾,从文化、技术、产业三个维度展开讨论,观点鲜明。
文化方面,华晓枫表示,VR大空间科技能将静态文化符号转化为多感官动态场景,让传统文化体验从"观看"升级为身临其境,人们也从文化旁观者变为亲历者乃至虚拟世界创造者。她提到现有作品可实现虚拟互动,虽技术仍基于预设剧本,但未来有望达成《头号玩家》式自由创作,并强调:科技是骨架,文化是灵魂,互动是血肉,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张鹤睿强调用技术传递文化感受,关注用户情感。技术方面,李正卿表示AI带来新体验、解放生产力,3DGS技术发展快;张泽宁认为体感是虚实结合工具,未来VR创作领域会更广。产业方面,朱佳伟表示,中国移动咪咕将坚持以标准化产品建设,赋能营业厅及商业消费场景数智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移动打造的元宇宙XR大空间产品"咪咕未来空间",通过"内容汇聚 + 产品部署 + 运营赋能" 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营业厅大空间快速落地,焕新传统业务客群,同时,面向科技馆、博物馆等商业综合体进行延伸,为文博文旅业态升级提供数智化增长新引擎;马瑞提出,宇宙猜想作为国内领先的AIGC数字文娱服务商,致力于以前沿技术打造虚实融合的文旅体验。公司业务已覆盖数字展览、超级频道、AI+IP及多样化运营,并完成全国163站线下部署,在"文化+艺术+体育"赛道服务超百万人次,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最后嘉宾们一致认为VR大空间的"燎原之势"已不仅是点的突破,而是面的爆发。它正从一个技术先锋的试验场,稳步迈向一个承载新文化、新体验、新消费的成熟产业,其未来,是虚实共生的数字新大陆。
AI元宇宙文化科技论坛
圆桌对谈:AI元宇宙赋能【文化活化】
在"AI元宇宙赋能'文化活化'"主题圆桌对谈中,主持人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服务业投融资协会执行会长 、百城市长公益论坛执委会主任乔琦与北京视果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柳青、方天圣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熙晟、中鼎天下 (北京) 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晋鹏、中兴通讯XR产品总经理周琴芬、清大文产数字院院长任鹏五位嘉宾,结合自身业务实践,就AI元宇宙在文化活化领域的实践路径、创新策略及出海赋能等话题展开深入分享与探讨。
周柳青指出,场景化精准定制是驱动IP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当前行业尚处早期,IP打造可借鉴电影发行模式,通过适配场景定制内容与运营,构筑差异化优势。坚持"小而美"的垂类深耕,才能夯实内核竞争力。视果科技专注文旅领域,不追求全品类覆盖,以"少而精"的策略锻造专业壁垒。王熙晟表示,方天圣华致力于通过AI与元宇宙技术,以轻量化、趣味化的互动内容重塑景区体验,在实现文化活化的同时有效提升客单价与复游率,推动文旅项目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升级。张晋鹏表示中鼎天下主营XR数字内容制作与平台建设,同时分享了文化出海的实践案例。周琴芬介绍了中兴通讯在湖北省博物馆落地的5G-A VR大空间项目《穿越青铜记》。该项目支持单用户60M下行码率与100路并发,让用户沉浸式体验编钟与勾践剑,实现了高效运营与文化出海的技术支撑。任鹏称清大文产数字院以数字IP为虚拟代言人发行数字消费券,串联元宇宙街区与线下商圈,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城市更新中,将数字艺术、交互内容植入实体空间,以虚实融合激活街区商业,重塑消费体验。
最后,嘉宾们用 "技术为桥""文化为核""全球共鸣""持续创新" 等关键词,表达了对 AI 元宇宙赋能文化出海的期许,强调文化活化需坚持 "技术服务于文化" 的核心逻辑,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闭幕式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谢安娜
闭幕式上,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谢安娜女士发表闭幕致辞。当前全球元宇宙产业已告别"单点技术探索"的初期阶段,正式迈入"生态共建、价值共生"的新阶段,并呼吁,行业各界需以本次大会为纽带,打破技术壁垒、深化资源整合,共同推动元宇宙技术从 "实验室"走向"产业场",实现从"概念创新"到"价值落地"的跨越,助力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届全球元宇宙大会的核心荣誉环节,备受行业关注的 GMCA 全球元宇宙大会奖正式揭晓,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李伯虎荣获GMCA成就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荣获GMCA特殊贡献者。
同时12位跨领域行业精英荣获"GMCA领军人物"。这些行业领军者共同启动成立 GMCA全球元宇宙大会理事会,旨在汇聚全球顶尖智慧,搭建"政产学研用 协同平台,同时也标志着全球元宇宙产业从"分散探索"迈入"协同共建"的新阶段,为绘制元宇宙未来发展蓝图提供了核心组织支撑。
"天工奖"的揭晓同样亮点十足,四川虹魔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举斩获 "年度最佳 AI TV 应用创新奖""年度最佳便捷操控系统奖""年度最佳跨界运营创新奖" 三项大奖,彰显其在智能终端与元宇宙融合领域的强劲实力。
"灵境杯"则聚焦元宇宙应用创新成果,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的《乡脉?潮起英歌》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数字创新表达,荣获 "数字文化价值特等奖";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摘得 "最佳大空间解决方案奖";北京妙音数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妙音 XR 大空间作品《一念幻世》以沉浸式体验创新,荣获 "XR 应用创新奖"。
谢安娜秘书长作为核心作者之一,与李红秘书长、刘德权院士、徐匡一院士等嘉宾共同启动并发布 SXR 科技智库丛书 "超级智能三部曲"首本力作《超级智能:从个人到组织》。该书深度聚焦"个人超级智能(PSI)"与"组织超级智能(OSI)"的核心理论与实践路径,首次提出"超级智能三阶发展模型",从个体效率提升到组织决策优化,再到社会治理升级为快速演进中的元宇宙产业提供了关键的思想引领与理论支撑。
数字智能专家、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智产融合创新实践的先行者,GMC全球元宇宙大会执行理事长、世界数字科学院副理事长徐亭
在围炉夜话环节,数字智能专家、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智产融合创新实践的先行者,GMC全球元宇宙大会执行理事长、世界数字科学院副理事长徐亭先生分享了《个人超级智能:从概念到产业》的开题报告为我们剖析下一个产业风口的核心脉络。他指出,个人超级智能(PSI)将成为元宇宙 2.0 时代的核心入口--通过 "AI 助手+数字分身+智能设备"的组合,个体可在元宇宙中实现"多任务并行、跨场景交互、个性化服务",例如"数字分身代办公务""AI 助手定制元宇宙社交场景"等。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先生主持了"从个人超级智能(PSI)到超级智能(ASI)之路"主题的围炉夜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人工智能专家委员刘德权院士、中芯国际原副总裁李伟院士、江苏波霎科技董事长徐匡一院士、大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恒进院士、航天云网总经理柴旭东、中联云港副总裁康楠等多位行业大咖齐聚,从个人超级智能如何跃迁到超级智能、人工智能如何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和个人超级智能如何推动元宇宙创新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交流,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中国首本元宇宙书籍作者、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
大会最后,中国首本元宇宙书籍作者、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先生带来前沿性的压轴报告--《AI2.0正加速隐藏到元宇宙2.0巨浪的中后台》。作为元宇宙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很多大型元宇宙AI项目的总架构师,邢杰先生解析了人工智能2.0的最新进展状况,指出AI正从高阶AIGC、多模态、空间智能、世界模型、智能体等多条技术路线加速折叠进元宇宙2.0的中后台,AI工具属性正加速演变为基础设施属性。2025年是元宇宙从之前以VR虚拟现实为主导的1.0阶段,质变为以AR为主导、MR为补充、VR为基础的数实融合元宇宙2.0阶段的转折年,所有的智能眼镜都将走向元宇宙2.0,几乎一切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都将被元宇宙2.0以第一人称视角、一维二维三维复合的数实融合方式重构,AI2.0则折叠进元宇宙2.0的中后台作为底层能力和基础设施。现在AIGC的文字、图片、音视频、3D、代码都将成为元宇宙2.0大生态的重要力量,智能体将成为各类元宇宙的行为主体。AI2.0加速折叠进元宇宙2.0的变革巨浪中,充满从工具到系统、从产品到服务、从内容到平台的无限商机,未来五年,这样的增量商机将指数级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