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智库 - 行业新观察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研发创新:运营商未来的生存之道

https://www.c114.com.cn ( 2015/5/22 07:18 )

C114讯 5月22日评论(伊凡)随着谷歌Project Fi的推出,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影响,从信息、语音向网络接入延伸。如果再失去网络接入控制权这棵稻草,运营商们的处境会越来越被动。

应该说,近年来运营商为转型做了诸多努力,也有一定成效。但说的极端一点,近20年来运营商的核心模式几乎没变过,那就是“投钱建网+花钱放号”。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在对稀有通信资源把控的基础上,形成对用户的独占。这在通信服务短缺的时代是奏效的,但今天,要说这种模式还能活20年,你信吗?

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这20年变化太大了:

1.通信资源由稀缺变为丰饶。装电话要初装费的时代就不必说了,3G初期时还听说过“信令风暴”,现在的4G看视频都很流畅了,科技的发展让通信设施变得触手可及。

2.用户由相对稳定变为高频流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相反,移动用户的月均离网率却直线攀高,由原来的1%变为现在的接近4%,这意味着2-3年运营商所有的用户就“洗”了一遍。用户今天是你的,明天就不是了。即便是你的,也无法独家占有,他可能同时还是阿里、腾讯和百度的用户。

3.用户的需求从简单的接入变为丰富的应用。用户使用的,除了与网络紧耦合的语音、短信、流量等是运营商的,大部分都是合作伙伴的。即便是那几个业务,也都是基于标准协议,运营商之间几乎没有差异。竞争到最后,能拼的也就剩下价格了。互联网行业则相反,价格相同(都是免费的),拼的是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过去通信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厂商驱动,运营商是解读、使用技术,投资建网。网络上的任何重大调整和优化都要找厂家,由此也带来了最致命的问题——市场响应速度慢。有人形容,这20年运营商的“武功”废了,“价值没了”。

而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很多环节都可以外包,唯独研发不能,电信运营商则恰好相反(核心技术都是厂家的,就本质而言就是研发外包)。有趣的是,也因此造就了两个不同的产业生态:电信行业有诸多、成熟的商业软硬件服务提供商,而互联网行业则“人人都是开发者”。

价值源于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只有通过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运营的掌控力,运营商才有光明的未来。

1.研发创新是增量价值的主要来源。

每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百度、腾讯、阿里莫不如此。研发是互联网公司与生俱来的基因,深入骨髓而无处不在。

拉勾网的“2014年中国互联职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研发人员占比为56%,而腾讯公司这数字则高达71%(技术人员占比56%,产品人员占比15%) 。

小米公司研发的成长过程,就是公司估值攀升的过程。随着手机硬件、MIUI、云服务、电视和互联网机顶盒、电商技术等诸多研发团队的成长以及产品化,小米2010年注册资金为100万人民币,到2014年则成长为估值达到450亿美元的公司。有人说,小米崛起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研发团队和供应链系统。

而那些只有模式创新、缺乏强大研发能力支撑的互联网公司,最终只是过眼烟云。几年前,团购大行其道,千余间公司应运而生,现在还剩多少?

2.研发创新是发现、满足偏好,并粘住用户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上,当人们能够通过一个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工具来创造资源时,这无以数计的生产者们的劳动成果造就了一个“丰饶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稀缺的不是供给而是用户的偏好。谁能发现并满足这些偏好,谁就能获得成功。

在互联网公司,面向用户进行持续的产品迭代,这是其研发创新的重心所在。互联网产品的制胜原则就一个字——“快”,而“快”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让产品迅速感应用户需求,通过用户的反馈和运营数据分析,不断调整修正,然后决定后面的方向。正是这种高频率的优化,实现了产品与需求之间的高度适配,从而粘住用户。

3.自主研发是提升市场响应速度的关键。

运营商的产品慢,这一点众所周知。想破解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路径就是要把网络、产品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合作,可以外包,但对于构成自己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定要自主把控。这不但关乎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还关乎未来的发展演进。

阿里的成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早期,阿里的IT也像一个黑盒子,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必须要寻求厂家的支持,技术维护变得极其繁琐,由此造成业务支撑效率的低下。通过2009年到2013年的“去IOE”,阿里的技术策略从“商业软件”、“开源软件”转为自主技术。据说,2013年的双十一是支付宝技术团队经历过的最轻松一次“大促”,再也不担心有任何技术节点会制约业务的发展。也正是这次磨砺,锻炼了一支技术成熟的队伍,为阿里对外提供云服务打下了基础。(引自“解密阿里巴巴的技术发展路径”)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是软件驱动一切(即SDX)。运营商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创新体系。

一是要真正重视研发,让研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成为运营商的基因,渗透到骨子里,而不是游离于运营体系之外。研发不仅仅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事,而是贯穿运营全过程。

二是要打造一支真正懂网络、会开发的研发队伍。未来的10年,网络运营依然是运营商大部分收入来源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网络运营之于运营商,就像搜索引擎之于百度,支付宝之于阿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在SDN/NFV阶段,运营商部署业务、调整资源还都离不开厂商。这支队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与供应商联合研发,共同“写”出运营商未来的网络,实现核心能力的掌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迭代。在过去,这看起来有点难,而现在SDN/NFV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

三是强化对端的研发。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业务的呈现都依赖于端(硬端如手机,软端如APP),而这也恰是运营商的软肋。每年在终端上付出了巨额补贴,但却缺乏真正的终端运营。不管有多难、有多少失败的案例,这终究是运营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伴随着运营商的“没落”,是位于产业链两端的设备制造商(设备层,离用户最远)和互联网公司(应用层,离用户最近)的崛起,他们分别从下往上(如终端厂家通过Soft SIM提供的通信服务)、从上往下(如阿里的云服务)挤压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这两类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强大的研发形成在产业链上的持续扩张。要想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除了研发创新,运营商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

作者:伊凡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轻松参与

0VS0

表达立场

写的不太好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