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人工智能
2024/5/22 10:40

探索AI原生创新力 共赴AI安全未来

通信信息报  陈洲

近日,第六届C3安全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以“安全AI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AI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

当前,AI+已逐渐融入各行各业,相关风险等级也在递增,如何用AI原生创新力构建可持续的AI安全框架值得业内深思。

AI安全面临风险

随着AI技术的深入,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多种安全风险。

首先最受关注的是数据安全问题,AI系统的训练和应用依赖于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包含着个人隐私、企业机密等敏感信息。除此之外,AI系统的决策过程也存在着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这可能导致AI系统在处理关键问题时出现偏差,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华裔人工智能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就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的进步如同双刃剑,它在带来便捷与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隐私泄露、就业结构变化等复杂问题。”

各类AI风险是AI时代所面临的且无法逃避的问题,更是对AI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的挑战。

用好AI原生创新力

面对AI技术的安全风险,我们需要探索AI原生的创新力,以AI技术自身的能力来防御和对抗这些风险。

以天翼AI云电脑为例,中国电信通过探索AI原生创新力,构建了开放平台,汇聚多模态AI大模型应用,将AI之力充分赋能云电脑,实现了云电脑能力的全面升级。尤其在模型和数据安全方面,中国电信对云电脑内运行的模型和数据进行了加密保护,确保企业内安全闭环,无需担心重要信息资产泄露,真正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部总经理谷红勋指出,未来的网络安全防守体系最终极有可能是比拼AI能力和算法。因此,中国电信在不久前就参与了业界首个《共建安全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倡议书》的发布,旨在促进AI安全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电信在推动AI技术发展以及实际落地应用的同时,也在积极应对和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用AI原生创新力守护AI安全。

构建可持续的AI安全框架

未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多层次的AI安全框架,以应对AI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

法律法规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安全威胁。

行业标准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采取一致的安全措施。这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减少安全风险。

技术措施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手段,提高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开发新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开发新的检测和防御技术,提高AI系统对抗对抗性攻击的能力。

总之,面对AI技术的安全风险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构建一个全面、可持续的AI安全框架,以保障AI技术的安全、可靠和健康发展。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