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移动平台
2013/11/20 07:16

中兴徐明畅谈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是关键

C114中国通信网  张月红

C114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张月红)“很多人都在问中兴通讯未来的增长点,我们很早就提出政府和企业领域是很大的一块。而智慧城市建设又是政企领域最大的机遇,有研究数据提到,不考虑智慧城市本身在ICT服务方面的投入,仅仅是ICT基础设施的设备投入就能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

上午刚结束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的演讲,中兴通讯全球政企网方案总经理总经理徐明,还在为论坛各方人马描绘的智慧城市而激情高涨。

除了一贯坚持的的企业社会责任,徐明在向C114等媒体介绍了中兴为何大动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时,提到了智慧城市为ICT企业带来的可观的增长前景。

两年前,中兴将分散于多个部门的人马整合,正式成立政企网部门,并提出每年维持30%的增长率,成为运营商、终端市场以外的三大营收支柱之一。

国内领先智慧城市建设

据徐明透露,中兴目前来自政企领域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20%,计划到2015年收入能超过200亿人民币。随着近年来,相继签下宁波智慧交通、苏州太仓智慧园区、南京公安云项目、秦皇岛智慧旅游等项目,近期又与洛阳市政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体现出的增长潜力越来越不容小觑。

盘点2013年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徐明说可以简化为两个关键词:“有序”和“落地”。

“有序”,在住建部、工信部及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国内明确规划了近200家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且陆陆续续出台了智慧城市的一些评价标准和统筹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有序。

“落地”,去年以前,智慧城市只在中国部分地方进行了探索,今年多地陆陆续续实现了智慧城市的落地和商用。

从全球市场的视角看,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处于比较冷的状态,国际上很多地方响应并不是很积极,原因在于海外很多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对智慧城市只能进行一些有限的实践,国外很多智慧城市建设多数围绕垂直行业进行探索,比较下来,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无论在垂直行业还是水平行业都有落地项目。

政府主导、双高企业主营

徐明透露,截至目前,中兴已经参与了近200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总结经验,政府是智慧城市成功落地的保障,有两件事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做成。一是顶层设计,政府包括政府的相关机构是顶层设计的引导者,如果交给企业,势必出现很多个标准。顶层设计也可以理解为架构设计,也就是自上而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体有效的规划,路径统一的谋划。

他认为,智慧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在标准和顶层设计方面都会逐步调优,评价体系也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从过往经验看,徐明认为对智慧城市的评价不宜过于复杂,因为智慧城市是差异化的,它和城市的定位密切相关。比如深圳的智慧城市和衡阳的智慧城市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一样、历史背景不一样、城市定位不一样。

徐明认为,只有高技术高金融的大企业才能成为智慧城市的主经营方。有高技术才有可能有比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有高金融才可能有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有高的技术支撑、好的金融支撑,好的商业模式,智慧城市才能够更好的推进、经营下去。

徐明补充说,双高企业作为主经营方,这一观点最早由《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位专家提出,这个理论也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一位知名教授的响应。“双高”最核心的是边际效应最大,涉及到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安全多个领域,没有高金融能力的企业根本没有办法组合起来这么多力量,也没有整合能力。

“说到双高企业,中兴就是一家,我们参与了近百家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自己主导的智慧城市超过十个。”

不过,鉴于智慧城市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大系统,中兴将其形象的称之为巨系统,这样的系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独立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所以合作是非常关键的,中兴在国内外选择了很多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些合作确保了中兴在智慧城市上的成功实践。

徐明称,过去几年,中兴在国内外已经发展了1800家渠道合作伙伴,包括航天科工,中国安防(CSST)、Honeywell、中国电子等,通过他们为百行百业提供服务,中兴在其中既有集成也有被集成的角色,双轨运行。

徐明透露,近来他还拜访了几个发达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联盟,与他们一起商讨合作,未来还会继续扩大合作伙伴范围。

智慧城市最需要好的商业模式

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采取了BOT模式取得了成功,徐明认为,BOT后面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才是最关键的。他提到,一定要有金融工程能力,也就是融资和智慧结构策略,也就是说能够把一次性交易变成长期交易,否则很难落地和启动。

中兴在衡阳的智慧城市建设,采取的就是BOT模式,并且已经实现商用。徐明说,BOT模式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很多城市都需要这样的模式。

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确实比较多,总体来说,要让老百姓感到受益,对企业来说,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投入反而减少了,产出增加了,简而言之,节省的成本、增加产出是企业得到的回报,这个商业模式的根本变化是变一次性交易为长期的交易。将企业投入的回报更多的变成长期的收入,这是目前在国内相对来讲比较可行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习惯了免费的模式,很多企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做一些高效的营销活动,比如,国外的一些城市提供免费WiFi,用户使用前会看到一段广告,免费上网的成本由投放广告的企业承担,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落地模式

国内许多智慧城市的建设起步都不同,有的从智慧交通做起,有的从智慧园区做起,就中兴的实践经验看,公共安全、交通和环境这三大领域是投入较多的,这与民生诉求相关。比如说秦皇岛的旅游,苏州太仓的工业园区,湖北黄冈在做的教育、医疗等等,都是民心在关注的。这些领域的民生诉求比较清楚,企业和民众都有需求,因此先行一步。

但他同时强调,智慧城市运营也要结合产业,不结合产业就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地方政府就要负债运营,很难长期运作下去。

换句话说,就是小步快跑,不是所有行业一次性投下去,可以先从一个纬度做起,慢慢向外扩展。

从已经落地的智慧城市项目来看,有的由政府主导建设,有些是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还有一种是企业完全主导,企业完全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属于非常窄的垂直领域。

徐明表示,与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政府单位讨论智慧城市建设时了解到,他们的智慧城市不能尽快落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墙非常厚。要解决这些壁垒墙的问题,海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时会三种模式都用上。

在国内,徐明现在的建设模式是相当高效的,一方面政府在进行引导、管理,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再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则需要产业坐到一起结合企业的定位、产业特点和民众核心诉求一起来设计。

往后看,智慧城市有三件事情是要做的,一是为了支持未来生活中每一个人的体验,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环境,采用智慧城市这样的理念、方法、手段和解决方案,将是智慧城市未来推进的方式之一。

徐明对智慧城市的前景相当看好,他说,在国内,一方面4G的到来,国家会继续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水、电等基础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围绕城市基础网络的建设会持续的深化。在深化的基础上,面对各行业的智慧应用、智慧行业的应用肯定会得到深化。另外有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智慧城市的模型、模式会得到加强和发展。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的智慧城市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会被淘汰。

而国外随着经济的复苏,更好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智慧城市会在发达国家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至于发展中国家,数字化和智能化依旧是他们的主旋律和诉求。

“智慧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智慧城市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这个过程是需要逐步挖掘、长期推进的。”

相关新闻:

中兴徐明畅谈智慧城市:双高企业是成功落地首选[图]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