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什么?
2009年初,这一论题便开始频频出现在几大信息安全公司会议桌、信息安全媒体/专家圈以及信息安全大会、网络安全大会等场合。甚至,在一些社区,个人论坛都在讨论这一话题。综合考虑国家信息安全根本、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过去和现状,像任何其它行业或产业一样,“自主创新”这一支撑国内信息安全产业21世纪第一个十年飞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发动机。这也顺应了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广东珠海考察时强调的“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国内企业发展核心基础的指导思想。
在这个全民互联网时代,纵观国内桌面系统、应用软件、互联网、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信息相关产业近10年的发展,在与国外大型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从单个企业层面来看,只有极少数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获得了市场优势,如管理软件领域的用友、安全领域的瑞星、即时软件领域的腾讯、电子商务领域的淘宝,市场优势反映了竞争优势。
市场格局是产业竞争格局的映射。从整个产业层面来讲,信息安全产业是最令国人骄傲的产业。以瑞星为首的国内安全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人才培养、服务响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跟国外企业完全对等的竞争力,甚至在方兴未艾的云安全领域大有独占鳌头之势。这显然跟国内信息安全企业从创始之初就一直重视和坚持“自主创新”、持续高比例投入资金搞技术研发、创新营销方式和强化服务模式是分不开的。
基于病毒互联网化的“云安全”
回顾2009年国内信息安全技术领域,云安全、超级反病毒虚拟机技术、病毒文件的自动分析处理时间缩短到1秒无疑是三个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事件。这些技术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支撑底层工作的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行动。
虽然不断有人在质疑云安全的作用,认为只是一个噱头而不一定是真正的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但在“云安全”支撑下,反病毒软件在“全面拦截”、“彻底查杀”和“极速响应”三大方面展现出的超凡实力,全面解决“病毒木马多途径传播”、“木马下载器泛滥”、“杀毒软件滞后于病毒”三大反病毒业界历史难题的非常表现,已显示出“云安全”其实是一种趋势,不可逆转。
2008年,针对病毒产业链完全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本土企业的瑞星技术研发中心大胆预测,只有将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安全范围不断延伸,让安全产品互联网化,才能应对新的病毒传播形式。记者了解到,在投入了近5000台云端服务器和300多名研发人员以及几千万研发资金后,瑞星病毒防治模式开始互联网化,开启了国内信息安全的“云安全”时代。据统计,在此后短短1年时间里,瑞星创新的“云安全”解决方案成功拦截了20亿次挂马网站对用户的攻击,截获并处理了2004万个最新病毒样本。同时,瑞星利用这些拦截和获取到的宝贵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将分析结果利用到来云安全系统的二次完善中,并最大限度贴近国内互联网状况进行改进,到2009年瑞星“云安全”大会召开时,其最新的技术已经具备了“全面拦截”、“彻底查杀”和“极速响应”三大特点,可以全面解决“病毒木马多途径传播”、“木马下载器泛滥”、“杀毒软件滞后于病毒”等三大信息安全业界历史难题。而在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撑下,仅仅2个月后,“云安全”技术便被全面应用到其最新推出的“瑞星全功能安全软件2010”中。全新的木马查杀引擎使得该软件在具有更强杀毒能力、占用更少资源、更快反应病毒的同时,将病毒查杀效率提高到了令人惊诧的40-60%。
当然,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云安全的内涵也肯定会不断演变,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地会被整合入云安全的大概念之中。而这种改进和变化,对拥有“云安全”系统全部核心技术、对全部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每年研发资金投入都超过20%,拥有300多名研发人员,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瑞星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问题。当企业已把概念创新不断付诸行动时,我们期待的自主创新就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