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媒体大全 - 通信信息报 - 媒体精选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三网融合夭折论袭来用户很淡定 缺失市场基础成败无从谈起

http://www.c114.net ( 2011/5/3 09:45 )

三网融合夭折论一提出就在业界引发广泛论战,各方观点纷至沓来,然而有趣的是,在正常不大不小的论战中,来自用户的声音却几乎没有,三网融合真正该受益的用户没有参与的热情,三网融合即便没有夭折,但是真的有多少内容是用户真正在期待的就可圈可点了。

三网融合夭折论并非空穴来风

最先提出三网融合夭折论的是工信部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他的一句:“我很久没被叫去开会了,三网融合恐怕已经夭折。”道出了三网融合目前的尴尬局面。电信广电两方面现在如果连协商讨论的动力都没有了的话,那说三网融合已经夭折也并非耸人听闻了。韦乐平一针见血地分析指出,三网融合难有实质进展,问题出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仍未明确;另外,竞争必须在同样的体制下进行,一个企业与一个事业单位竞争,肯定是没有结果的;电信法讨论了十几年了也没有结果,没有法律保障,融合无法推进。

几乎与此同时,广电旗下中广电通CEO殷建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三网融合不是僵局,而是已经结束,现在播控权的归属明确,广电对媒体的管控能力正进一步加强,运营商对所谓开放的三类业务都没有兴趣,因此“黑不提白不提的,三网融合就过去了”。这番表态把三网融合夭折论进一步放大,由此,业界突袭夭折论旋风,各大IT媒体和IT作者纷纷各抒己见,俨然一场空前大讨论展开。然而几天后,一切又归于平淡,无声无息,工信部官员几次公开表态否认夭折论也都没有再激起波澜。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一场脱离了市场基础的业界专家们的争论本身就变成了一场部门利益的口水战,各种有关三网融合夭折论的长篇大论都出自非常专业的IT专业写手,从网友评论到微博跟进全都是IT业和电信广电两派的专业人士在发表看法。本应是三网融合最大受益者的用户却毫无感觉,三网融合探讨了十几年,真正让用户感到它是不可或缺的业务少之又少。三网融合变成了电信系和广电系两大利益方的博弈,用户坐在台下“看戏”,无关用户痛痒的三网融合就算没有夭折,又能有多少可以值得期待。

殷建勇更是坦言,广电真正恐惧的绝不是IPTV,而是电信利用自己的光纤网络直接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广电的网络即便迅速改造成功,真正要抢夺电信业已经占据绝对主导的宽带市场,难度可想而知,而语音业务市场,电信资费的持续下降也让广电没有多少可以扩张的动力。

社交网络兴起改变互联网产业生态

三网融合所说的三大网络,说到底最终的融合路径都是与互联网的融合,不过,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使自身的产业生态发生着周期越来越短的模式变革。以Facebook、Twitter、Zynga等公司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深谙社交网络的价值并且开始迅速崛起。

前不久,Google工程总监Craig Nevill-Manning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某种意义上,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是未来互联网的支柱:它们都提供了独特的在线体验,让生活更轻松、更丰富,并与他人产生更多的联系。

不做搜索,不做内容,不做游戏,不做电子商务,Facebook估值却引发了互联网革命。在不久前的一次的股权拍卖中,Facebook的股价突破了34美元每股,按此计算Facebook的账面估值已经超过了850亿美元,创下了新的纪录。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在这种估值连续攀新高的情况下,Facebook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关或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个时间甚至可以用天来进行计算。

社交网络其核心资源就是拥有大量提供了个性化信息、代表了互联网向社区化发展的趋势。无论是SNS+社交游戏,还是SNS+电子商务,甚至SNS+手机终端,都显示了社交网站盈利模式的诸多可能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社交网站正带来一场互联网变革。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不仅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有话语权,而且人人都可能是彼此的客户、竞争者、合作伙伴。互联网变成了更加紧密的关系网,其所承载的各种形式的内容也更加多元传递和分享。

这对三网融合实际上谈不上挑战,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实现了三网融合,社交网络的内容被广泛传递和分享,个人化的信息主导模式越来越明晰。

Facebook的流量在去年就已经超过谷歌,今年一季度Facebook账号活跃度在此超越谷歌。这让现在三网融合中最核心的内容播控权争论显得无足轻重,当网民开始通过朋友圈子分享内容的方式成为主流,所谓内容播控权形同虚设,每个人都是媒体了,这种变革甚至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广电内容发布模式。

三网融合要跟进互联网变化未雨绸缪

韦乐平认为,现在广电是低价包月式的国家公共资源模式;互联网是低质低价模式;电信则是高质的、按时长和流量收费的模式。让这三个不同商业模式融合,以及让有公益性质的广电业和市场化的电信业竞争,本身就是无解的方程式。无论广电还是电信都需要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三网融合策略。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早就曾指出,目前广电总局垄断视频牌照的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广大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权利。除了涉及时政新闻应该严格监控之外,其他如电子商务电商频道等都应放开。而从目前部分视频网站的运营情况来看,也是比较稳定和可控的,不会出现所谓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广电遭遇的冲击已经相当猛烈,严重匮乏的市场化运作极大地限制了国产影视剧的制作水平。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告别看电视的生活方式,而真正吸引青年人尤其是白领群体的影视剧作品大多来自互联网上个人制作翻译的美剧和电影,来自宝岛台湾制作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仅在优酷网就保持着每天超过6千万的稳定观众。所以,广电内容播控方面的挑战绝对不仅仅是一个IPTV这么简单。

美国刚刚播出的剧集,第二天网络上就会有带中文字幕的内容供国内网民观看,网络的开放性早就使网络视频与互联网文字信息一样深入人心,难怪有网友直言,网络视频都要广电挨个审查,不如直接切断中国与全球互联网的连接。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是因噎废食还是因势利导,这个选择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思考。让对互联网发展特点更熟悉的电信运营商高度参与进三网融合,肯定是利大于弊,不仅有利于有效打造网络时代的视频节目商业模式,而且有利于使广电传统节目审查能力有效延伸到互联网。

作者:沈加军   来源:通信信息报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