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门户(微博 微信) 论坛(微博) 人才(微博) 百科 | C114客户端 | English | IDC联盟 与风网

媒体大全 - 推荐 - 媒体精选 - 正文 运营商投稿当日通信资讯

信息服务催促经济调整 两化融合再上新台阶

http://www.c114.net ( 2009/3/16 15:20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他提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支持和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言语中再次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提法早已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再到 2008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被普遍认为是推进“两化”融合进程中的重大实举和飞跃。

一方面,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的社会“巨擘”。在今年的两会上,当代表、委员们进入会场时,分布在人民大会堂各入口处的“数字保安”系统井然有序地进行会场安全检查,摆放在会场大厅的触摸查询系统及时向与会代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高科技信息化产品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和保障。

另一方面,工业化也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杠杆,促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突破口。伴随国家对汽车电子、机床电子、轮船电子、数控电子、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络金融等产业或服务项目的重视和扶持,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的普及,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也将迎来更为长足的发展。

可以说,“两化”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共同为中国眼下乃至今后的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并致力实现国民经济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通过跨越式的信息化和工业化道路全面迈入科学发展新阶段。这既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当前国内外严峻形势下,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实现振兴的唯一捷径。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拉动环节薄弱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此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更是将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矛盾明显暴露出来。

为了应对,中国已经把保持经济增长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更是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调结构”摆上了同样重要的议事位置。在中国前不久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业、物流业等现代新兴产业并重,这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压力的重大决策,也是不失时机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关键举措,更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新经济形势和社会局势下的时代要求。

从目前来看,两化融合的重点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工业软件,尤其是各工业部门的主流软件;第二,发展嵌入式电子产品(包括嵌入式软件)、信息化、网络化的装备制造业;第三,推进网络服务,扩大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延伸(包括生产性服务业)。这将成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正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国内外严峻形势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阻碍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脚步,但在短期内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却不容小视。客观局势下,唯有继续加大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力度,有规划有步骤地切实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不失为中国经济社会振兴的最佳途径。

作者:翁佳焰   来源:通信信息报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c114@c114.net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63533177,63533977 E-mail:shixinqi@c114.com.cn
编辑部联系: 021-54451141,54451142 E-mail:editor@c114.com.cn
服务热线: 021-54451141,54451142
沪ICP备120022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