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移动通信亚洲大会上,中国联通CEO常小兵分析,随着电信行业重组结束,3G牌照发放也会加速。他同时表示,在全球目前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如果中国发牌,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会有一个促进作用。所以,中国3G到了该“破冰”的时候了。
通信业的历史表明,技术进步需要“破冰”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我国电信业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为引进万门电话程控系统,由此拉开我国以通信技术促经济建设发展序幕。1982年,福州电信局以敢拼、敢闯的精神引进全国第一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引发了全国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电信通信网的热潮,开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技术进步需要“破冰”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电信人以勇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大胆“第一个吃螃蟹”并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引进万门电话程控系统对产业发展极具“破冰”意义,并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为电信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82年,福州工业增长逾30倍,而市话容量仅增加一倍多。福建通信状况十分落后,1979年全省市话自动交换机容量仅12200门,长话电路696路;而作为省会的福州,市区60多万人口,也只装有市话自动交换机5600门,待装用户2624户,市话普及率仅0.8%,且面临容量严重不足、设备陈旧、障碍多、畅通率低等困难。
可见,当时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无法真正拉动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当时通信业最核心问题。当时世界上以程控交换和光纤通信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逐步进入商用,因此福州引进万门程控电话是在网络技术装备上实现突破。这1万门程控电话系统在福州开通不到1年就需扩容,并在全国掀起一股程控电话热潮,一些边远的西部省份也陆续跟进。到1995年12月24日,青海省黄南州开通程控电话,全国335个地市州市话全部实现程控话;1997年8月26日,四川普格县2000门程控的开通,标志着中国大陆所有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中国的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一亿门。
通信崛起需要掌握高端技术
正是以福建引进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为开端,引发了一场大约为时十年之久的电信技术大变革,带来中国电信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电信市场需求的空前繁荣,我国的通信业从改革开放前的瓶颈产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甚至被媒体喻为“改革开放第一产业”。
我国不断引进和采用世界最新技术,先后建设具有当代水平的国家公用通信网和数字移动通信网,使我国的通信技术跨越国外传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3G技术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技术成为国际电联认可的3G技术标准之一,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通信人的创新与智慧,而且也改变了我国在1G、2G市场上的落后局面,突破了以往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通信业发展模式,在国际通信业掌握一定话语权。
作为全球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移动通信和宽带通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国内通信企业创造了创新环境和市场容量。以华为、中兴、大唐、烽火等为代表的国内通信企业不仅在国内全面抗衡国外通信公司,而且也将发展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其中华为、中兴更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力军,尤其是在3G领域。
3G发展硬敢于“破冰”
信息技术是一个可普及技术,能够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极大解放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因此能否最大限度、最快速地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关系到我国的电信强国之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TD的突破是通信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标志。因此及时把握3G发展机遇已成为我国迈向电信强国的关键一步,尤其是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TD的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电信市场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通信业的大事就是3G发牌,讨论了多年的3G就差“临门一脚”,而关键是TD运营主体的争论却还未真正板上钉钉。的确,任何一家运营商运营TD都面临困难,作为新事物迈出第一步的决定总是比较艰难,就如同福州当年力排众议引进第一套万门程控电话系统一样,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顶住各种压力,但新技术只有推进商用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对3G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是必要的,但是适时启动3G商用无疑更为重要,而这也是建设信息强国的一大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