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08/10/22 20:00

雷迪埃总经理Andre Hartmann采访实录

C114中国通信网  蒋均牧

10月22日11时,雷迪埃(RADIALL)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经理,上海雷迪埃总经理Andre  Hartmann先生和上海雷迪埃中国区销售总监周尔新先生接受C114采访。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是法国雷迪埃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底,注册资本740万美元,投资额达到1300万美元。主要从事各类高频同轴接插件,线缆组件,汽车接插件,各类微波无源器件等产品的销售和生产。是北电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厂家的主要供应商。

法国雷迪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专业连接器件制造厂商。主要产品涵盖射频连接器件,电缆组件,天线光纤产品,无源微波器件和多插针领域,产品广泛服务于汽车、电信、国防、航空航天及专业设备市场。经过逾五十年的发展,雷迪埃集团所设立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销售代理机构,已经遍及美国,欧洲及亚洲等地区,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可信赖的专业服务。

C114:非常欢迎两位来到我们C114专访间。首先问一下咱们这次参展的主题是什么,展台上展示的Composite  7/16 ,以及BNC  hdtv  75欧姆秉承着雷迪埃怎样的产品里面和市场理念?

Andre  Hartmann:我们这次展示是我们公司最新一些科技成果,最新的产品。这次有三大主题,我们公司分成三大块,通讯,汽车、工业,这三个领域我们分别有新的产品推出的是通讯领域的复合材料7/16,以及汽车的雷迪埃的R3C产品,快速接线的连接器,工业领域有刚才提到的BNC  HDTV 75欧姆,高清电视上也会在年底推出。

上海雷迪埃总经理Andre  Hartmann先生
上海雷迪埃总经理Andre Hartmann先生(左)与记者C114合影

C114:会有一些样品?

Andre  Hartmann:对,都会有新的样品在上面。

C114:可以说从研发到产业化,到未来的售前售后完全由我们本土自己独立打造?

Andre  Hartmann:对。

C114:展现的产品理念是?

Andre  Hartmann:我们希望可以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领先一步,更快为我们贴近的制造商服务,电信领域是最重要的。

C114:作为北电,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厂家连接器件的主要供应商与HUBER+SUHNER这样的同行相比,雷迪埃产品的特色与优势在于?

Andre  Hartmann:跟我们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比起来,当然跟我们一样国际化的公司进行比较,我们有两大优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我们有在中国非常完整的产业化模式,从生产、采购、研发到市场、到售前售后都由本土独立完成,有非常完整的本土产品研发推送能力,在中国,这是和我们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1995年我们进入中国开办工厂,两年之后我们把采购搬到中国,之前90%都是在欧洲进行采购,现在都在国内,占到60%以上。从两年开始又把我们的研发转到中国,现在全球的电信市场研发中心在中国上海,法国的经理常驻在中国。这是我说的已经完成的本土化技术产品化体系。

第二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储备,我们现在在中国今天展示的是民用市场的部分,雷迪埃可以分成两大事业部,一个是民用市场,一个是军用市场,军用市场以国防航天为主,我们主要是波音,卫星制造的供应商,我们是神舟七号飞船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我们拥有非常好军用的产品,所以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技术储备。

C114:复合材料7/16已经推向市场,现在反馈怎么样?

Andre  Hartmann:非常好,我们已经得到了欧美主要的供应商,以及国内主要供应商的认可。任何新产品推向市场都有一个被市场接受,使用复合材料同以往传统的工艺比是一个非常大的革命,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推出来将近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已经得到了两大重要客户的认证,我们希望明年年初开始就可以产业化运用到我们的制造商的基站中。

C114:雷迪埃解决方案涉足国防、交通、通信、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雷迪埃一直是连接器件方面的专家及领先企业。雷迪埃从事专业连接器件的历史有多长?

Andre  Hartmann:我们从1952年到现在有56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发展轨迹是微波行业连接方面的专家,连接方面不管涉及到什么领域,我们都能解决。比如法国第一个有线电视网络就是我们帮助铺设的,等大家都会做了以后我们就不做了。并且法国第一个光网络也是由雷迪埃帮助铺设的。之后我们又寻求其他领域,当手机通讯开始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又成为第一批在手机制造商或者基站应用的连接器,现在国际知名的制造商都是我们的客户。

74年开始渗透到宇航产品领域,有很多应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0多个国家,100多颗卫星都用到我们的产品。神舟七号飞船上面也有我们的产品。7、80年代大型的民用客机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又成为第一批多插针连接器的供应商,我们现在是波音和空客的全球最大供应商。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汽车领域发展起来,现在汽车领域电子程度越来越高,GPS,车载电话,导航,胎压控制系统,都会用到电子方面的设备,我们在这领域也有非常多的投入和发展。

C114:雷迪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Andre  Hartmann:说到我们成功秘诀,其实一个是我们的技术。首先我们非常专注于连接技术,专注于微波和光的领域。注重非常稳定的内部增长和外部增长,我们会重新投资到我们的发展研究上面。同时8%左右的销售收入投入到再投资中,重新回到我们的再投资领域。最后我们还在新的领域进行一些并购,在欧洲和美国我们都曾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包括天线方面的、比较先进的连接器方面的工程,这是我们的成功秘诀之一。

第二个秘诀,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研发团队,非常注重它的成长,和团队的协同合作。目前这个团队不断在发展壮大,提供全球化的研发支持。第三点,国际化,任何公司都会进行国际化的发展,我们首先去到美国,然后来到亚洲,包括在印度还有中国我们都有分支机构、生产基地,现在在上海也有研发基地,我们未来将继续在中国加强投入。

C114:目前中国运营商重组后面临着全业务竞争格局,同时随着TD-CDMA试商用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3G时代也即将到来,雷迪埃对未来我国通信业发展的看法?在新形势下对企业来说有怎样的机遇?

Andre  Hartmann:对中国地区市场的发展,包括多网络,多牌照的现实,我们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产品可以同时用在TD-SCDMA、WCDMACDMA2000上,在这三个领域都有非常多的研发投入,三种不同制式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信号的传输,到我们这个层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机遇,三个网络同时发展。对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来说,也会有好处,因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中国非常注重自己的标准,TD,同时我们很担心我们不能和国际脱轨,在欧洲和美国用WCDMA和CDMA2000的比较多一点,是主流,就像我们到日本去,你会觉得非常麻烦。但是同时我们在3G上面已经落后了,我们的标准出来以后,已经是人家的W网非常支持,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中国有这样一个愿望,坚持3G网,并且在4GLTE的时候,把我们的标准运用到其他地方去,拥有更加好的一个市场占用率,一个更优势的姿态也好,跟现在欧美的标准来竞争。以后的产品可能就会应用到我们的产品,我们非常期待中国电信业进一步的发展,包括3G成功的试运营,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客户,包括运营商,包括设备终端制造商他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做到4G的时候,会有一个很大的超越。

C114:对于咱们公司来说看到了怎样的机遇呢?刚才提到一方面是产品方面机会更多了,量更大了。

Andre  Hartmann:一方面是机会更多,量更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新变化,TD有一个小型化的过程,TD布网需要在很密集市中心的地方,不会有很大的基站,会有一个小型化的技术,包括终端拉远的技术,涉及到我们的机柜会越来越小,连接器也是小型化,包括我们一些电缆,我们现在用一个板对板的直接连接,这都是一个产品,一个新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和我们公司的产品发展趋势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更好把我们国外成熟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这是一个双赢的趋势,可以更好来服务中国市场,用这些比较高端和先进的产品。

C114:作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雷迪埃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分支机构。您觉得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相比有哪些挑战,针对中国市场做了哪些调整?

Andre  Hartmann:雷迪埃到中国已经超过10年的历史了,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区别,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五年前,或者更多年前,中国有些企业,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我用比较好听的话说,他们跟随得比较多一点,跟随国外一些先进的设备制造商的做法,他们追求的不是最高端的,但是是一个非常好的价格,他们要用同样的产品来竞争,这是他们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没有办法的,那个时候的中国市场质量差一点,价格低一点,这是在国外客户看不到的,他们就是希望达到这个目的,达到性能上的要求。

非常值得欣喜的一个地方就是,随着电信的发展,随着本地的制造商他们的国际化,他们也越来越壮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前我国企业比较落后的一些设计,没有办法跟国外竞争,到他们现在都有非常好的研发,甚至做一些国外同样供应商更加前沿的东西,对质量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中国市场或者是非洲市场,可能不需要很高的质量,但是当你到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去跟大家竞争的时候,你没有很高的质量,就不可能长时间立足,对质量和技术的要求都会很高,TD我们有自己的标准,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研发,所以说我觉得我们非常欣喜看到这一点,中国市场是一个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过程,将来肯定会是全世界的市场中心,我们有理由这样相信,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做的一些策略的调整,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但是在中国我就是中国的一个公司,从我的研发、产业各方面都做到中国公司,同时我们有国际化的背景,国际化的技术支持,我们希望可以做到这一点。

C114:听您刚才说,咱们公司有非常好的,对于中国本土化的发展策略,相对来说在中国市场上,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哪里,比如说质量、价格,用户习惯,还是其他的东西?

Andre  Hartmann:最大的挑战,质量,价格和用户习惯,三个都是。概括一下,中国客户希望找一个高质量低价格的差别,我们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中国客户要求柔性,在供货商的柔性,在价格上的柔性,举一个简单例子国外客户会给我很长时间预测,然后做生产和交货,中国的客户这种概念比较薄弱一点,他给你一个订单,他要求五天之内全部准备出来,我们想办法去适应。比较积极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好事情,在中国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快,效率很高,当我们适应他们以后,我们再跟别的供应商竞争的时候,我们就有这样的优势,就有柔性了。

C114:中国市场可谓全球最诱人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品牌化的市场,针对这一市场的继续扩大和投资,尤其是在打造品牌方面雷迪埃有怎样的重要举措和规划?

Andre  Hartmann:中国市场我们这样来说,是一个品牌非常重要的地。雷迪埃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品牌,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大众消费者的市场上,这个品牌不是每个人都认识,但在行业里面,雷迪埃就是质量、创新、高端产品的同义词,我们希望可以把这样一个形象推广到中国市场上,深入到我们中国市场的客户的心里面。

连续两年我们都来增加在这边的展会上的投入,每年都注重把我们的最新产品第一时间放到这边来,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广告、沟通方面的投入,比如说C114,我们也非常高兴与我们C114合作,今天我们也非常开心有这样一个机会和你们聊雷迪埃、聊我们的产品。

C114:日常工作中,我们与客户沟通会不会也推荐一些新品?

Andre  Hartmann:肯定会,这是我们沟通的主要工作,我们不断把新的产品深入到我们的客户心里面去,他们在选择的时候有这个概念,知道雷迪埃有这个产品,第一时间可以放到他们的心里去。

C114:说到品牌,就不得不提到“山寨”产品,雷迪埃是不是遇到过?怎么防“山寨”?

Andre  Hartmann:防山寨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产品设计、技术理念,我们有一些特殊材料,特别技术,特殊的工艺来保证不是那么容易被“山寨”。第二、我们跟山寨厂商的区别,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研发团队,我们总是走在他们的前面,总是有新的产品替代它。两年以后,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淘汰了,我们有新产品替代,这是我们长期的研发投入,专利也是一方面。第三、我们是做军工的,

C114:雷迪埃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数款全新的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这种迅速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的能力让人惊叹,能否请您在此谈谈雷迪埃的创新体系?

Andre  Hartmann:我们雷迪埃每年都会固定把销售的8%投入到我们再研发领域,我们会做很多市场调研,倾听客户的需求。

C114:销售额的8%,这是经济方面?

Andre  Hartmann:对,来支持我们的创新。首先我们要做市场调研,倾听客户需求,然后做分析,什么样的地方,什么产品是有前景,我们会做前沿性的研究,有研发处,研究客户未来会需要什么。

同时我们很注重对研发人员培养,有年轻团队的培养,我们中国也会有优秀人才,我们都会吸引到雷迪埃当中来,包括在法国、中国,包括把您派到法国培训,进行较长时间的一个常驻,与法国研发人员共同工作和生活,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同时我们也吸收他们一些新的东西,新人过来都会有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创新精神,我们不断进行这样的培训,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可以不断做到创新体系的健全。

C114:一个是从经济角度,一个是我们的团队打造。

Andre  Hartmann:对于经济角度补充一点,雷迪埃是一个家族性的企业,我们的财政策略是每年都保证我们下一年的投入,所以我们没有负债,在财务上是非常稳固的。像一些美洲企业非常依赖市场给他提供融资,一旦出现了财政危机的话,可能会出现研发产品的中断,而雷迪埃不会。

C114:说到这点,那么目前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对公司运营、市场收益造成一些影响?

Andre  Hartmann:刚才说了,我们有非常稳固的金融体系、财务体系,没有任何负债,很多年前我们一些欧美客户都觉得很奇怪,他们有一个稳定的供应商,不会面临破产的危险,还是很高兴的。从市场角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市场有略微往下降的趋势,今年的销售业绩来说,第四季季度会略有下降,电信市场没有一个非常长期的预测,明年我们还要看具体情况,应该是比较平缓。
虽然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一危机还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非常好,和去年相比有40%的增长。

C114:最后一个问题,绿色环保这个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了,您在这能不能谈一下雷迪埃在绿色制造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Andre  Hartmann:绿色环保产品的概念,很久以前就提出来了,包括欧洲第一个把它制度化,电信市场有一个ROHS标准,在六七年前我们是第一批来严格执行这个标准,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把这个绿色环保概念深入到研发中去。

最近我们做了很多举措,我们自己研发的一款ECO产品,一个是更加便宜,另外是更加环保。为什么说环保?跟普通电缆比起来,预热和燃烧的时候不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复合材料7/16,我们很早就开始复合材料的开发,金属是稀有的原材料,越用越少。所以我们研究复合可再生的材料替代它,同时金属的镀膜是对环境污染比较大的工艺,复合材料不需要。其实在这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很多前沿性的研究都是从环保方面先着手的。

C114:非常感谢两位接受C114的采访,也希望我们的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谢谢!

Andre  Hartmann:谢谢。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