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 要:由于城市区域地面空间有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服务建设需求,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建设通信塔桅站点成为必然趋势。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建筑屋面常用通信塔桅的建设形式和特征。通过分析建筑屋面承载能力、结构稳定性以及屋面空间限制等主要因素,并结合通信运营商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屋面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创新性的通信塔桅土建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筑屋面;通信塔桅;土建设计方案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4.11.015
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对无线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在城市区域,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地面空间有限,传统的地面基站建设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建筑屋面成为通信塔桅的重要安装位置。建筑屋面通信塔桅利用建筑物的屋顶空间,有效解决了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无线通信网络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建筑屋面通信塔桅作为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满足用户对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然而,建筑屋面环境复杂,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使得通信塔桅的土建设计方案的制定变得非常困难。影响建筑屋面通信塔桅土建设计方案的因素主要有屋面承载能力、结构稳定性和空间限制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a)承载能力:建筑屋面本身的结构承载能力有限,通信塔桅的土建设计需考虑屋面的承载能力,避免对原有结构带来过大的负荷。
b)结构稳定性:通信塔桅在屋面往往受到较大的风荷载影响,对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对建筑屋面通信塔桅的结构形式、尺寸、安装位置等也有直接的影响。
c)空间限制:建筑屋面空间有限,通信塔桅的布置需考虑与周边建筑、设备、管道等的距离要求,以及自身的安装、维护空间需求。
本文将根据上述 3 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在建筑屋面塔桅常用土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研究目前国内建筑屋面塔桅土建疑难站点土建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