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9/5/10 08:44

分享“前车之鉴” 华为用技术解决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机器成精  AI因斯坦

5月9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开幕。会上,华为云BU副总裁朱照生发表题为《释放AI生产力,加速行业智能化》的主题演讲。

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人才仍然最贵

朱照生从华为过去几年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层面出发,总结出当前AI行业的三大问题:

1、算力昂贵且供应周期长,这是机器方面的挑战。

2、AI应用开发门槛高,人才稀缺。而且相对于机器的稀缺而言,人的稀缺更为严重。所谓“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人工”两个字很关键。

3、行业落地 GAP 大,即人(AI人才)和人(行业专家)的融合问题。

行业专家对AI理解不足,AI专家对行业了解也需要进一步深入,行业术语的不理解阻碍了AI产业落地。
不过,朱照生表示,出现问题是技术落地产业的必然现象,解决问题是技术落地成产业的必由之路。华为用技术来解决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前面三类挑战,本质上都可以映射到AI基础平台的能力中。

自研芯片,构建完整AI平台

在智能化时代到来之际,华为努力打造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基础平台,该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前述三类问题。

朱照生举例说,期望人工智能走出阳春白雪的感觉,八十年代的“大哥大”有砖头那么大,是非常阳春白雪的产业,不像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可是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普惠通信。当前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普惠的阶段,AI研究和落地的基础是算力,依赖购买芯片,算力永远是昂贵且获得周期长的存在。发力芯片势在必行,自研芯片才能让算力更充裕更经济。

有了芯片之后还要解决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现在的框架多数是从大学研究走出来的,和企业的落地生产、特别是面向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改进距离,极大地约束了AI人才和行业端的效率。企业的生产场景,涉及多个不同子系统,通常各个子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数据及时延要求,需要采用更适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端、边缘、云协同的训练与推理框架。

接下来是如何向行业赋能,把人工智能真正地推向行业。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和人工智能框架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鸿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人工智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会议室里,不可能走向百行百业。华为从最基础的芯片技术、硬件到基础框架等层面,构建全栈全场景的应用,弥合行业应用开发与AI框架之间的差距,从而大幅降低行业AI应用门槛。

实践是探索AI落地的唯一方式

演讲最后,朱照生现场展示了一些案例,并表示华为已经在数十个行业中落地了300个项目,如风控智能系统,0.4秒内就可以处理近万笔交易,发现风险能及时干预,让风险案件数量急剧下降,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除此之外,在AI多协同场景中,华为也有真实案例落地:助力打造“未来机场”,在飞机大面积延误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将靠桥服务提升至少5%。

总结来说,华为就是在开放AI基础设施,从云端层面为行业提供完整的AI生态环境。把行业专家的智慧和人工智能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真正产生产业的智慧。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