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1/8/12 18:18

袁远:便携式医疗市场回顾与展望

C114中国通信网  

2011年8月12日,“2011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正式召开。

主持人:接下来请赛迪顾问副总裁,高级咨询师袁总讲一下便携式医疗市场回顾与展望,欢迎袁总。

袁远: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产业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赛迪顾问行业电子资讯事业部的袁远,我简单介绍一下赛迪顾问。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电子研究院,我们目前从它的历史追述的话,成立于1986年,它前期是老的工业部,计算机和电子工业信息化的研究所,之后伴随着改制和工业部的一部分内容,为政府提供了一个行业的支撑。同时,也主要给企业提供主要咨询化的服务。

赛迪顾问目前的研究内容,其实已经跟大家刚才提到的很多内容有很大的关联度。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电子信息产业,所以我们关注的落脚点也在于电子信息产业。而移动医疗,现在应该说,我们理解有好多。比如移动医疗,它的终端,它需要依靠医疗电子好多产品,特别是在应用和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的应用。另外在网络化应用无线的服务方面,医疗电子在行业当中的应用受到我们很大的关注,未来这块业务,我们觉得有很大的潜力。

尽管说单独讲物联网可能会涉及到医疗、电子,还有很多产业化的问题,包括现在的汽车电子等等。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医疗电子行业,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可能要超过车联网。因为在车联网这块对概念界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现在关注医疗电子行业,特别在物联网技术,有很大的启迪,企业也有很大的机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我整体汇报结构主要分为两块。首先是回顾篇,其次是展望篇。回顾篇从三个角度,第一个是讲市场的发展规模和结构,从数据和图表说明问题。第二个部分是市场发展的环境及特点。环境主要观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来研究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和特点。第三个是市场的需求及倾向。而展望篇,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第一个是我们关注发展机遇和挑战,第二个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的看法,给予大家分享。

首先从规模上讲,全球医疗电子产业,我们讲的是便携式医疗电子产业,可能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产业,它在规模上都在同步增长。但是,我们从数字上会发现,从2007年到2010年,全球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规模从451.2亿美元增长到756.4亿美元,截止到2010年,同比增长18.8%。中国2007年到2010年便携式年均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是27.8%。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全球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可以分成几个模块,一个是美国,然后欧洲,然后是拉美地区,还有非洲。然后亚非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新兴增长的区域。也就是这一部分的市场增长拉动了全球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的整体的快速上升,而中国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从产品结构的角度去分析的话,我们会看到中国2010年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主要有两块,我们是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和医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为什么说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它现在的需求比较多样,特别是血压、血糖、血脂,特别是心跳,检测很多功能的需求,以及大量中国老龄化的问题。

从区域来看,华北地区是最大的,达到了22.9%。医疗机构很多,而且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好,而且它的医疗环境在便携式这块更加成熟。

从品牌结构,我们应该这样讲,就是内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竞争相当激烈,2010年排名前三的企业中,欧姆龙,然后强生,这些外资企业,包括后面的通用医疗这些企业,它的市场竞争力,开拓能力相当强,对国内企业形成不小的压力。

而对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的压力在逐渐下降,而国内的企业大多数采取了价格竞争的策略。这也加重了国内企业发展的压力。价格压力越低,市场发展越难,自己面临的困难更多。

市场环境这边,我们看到政策环境,国家大力扶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没有医疗政策出台,但是在很多政策里面都提到了很重要,很关键的,特别在资金方面,比如国家拿出8500亿在医改方案当中。在医改过程中,医疗电子设备的投资将占到很大的比例。与此同时,医疗电子在国务院战略新兴产业当中也有提及。

而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然后人均收入也逐渐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好多技术成果也在逐渐应用。

在社会环境方面,中国老龄化进程比较快,我们统计可以看到,从2001年到2020年,预计是平均每年增加了596万老年人口,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

市场发展环境方面,各种医疗科技日新月异,化学、生物、电子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程度逐渐加深,技术融合更加广泛,特别是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提供现代医疗服务的体系。

总结我们的现状,从我们市场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来,第一个是医改投入逐步落实,市场继续稳步向前。第二个是我们看到医用便携加速发展,家用便携稳步扩大。第三个本土企业实力增强,市场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面再说一下市场需求及倾向。

市场需求,第一点是品牌。国外品牌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品牌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应该这样讲。而且国外品牌,它的市场化推动能力比较强,它的研发能力可以控制起来,它有一个规模的优势,同时有很强的技术积累,还有一些专业的问题。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有待提升,而在医用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竞争还比较好一点。这主要是在医用便携电子市场国内品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程度要优于国外品牌。

在功能的需求方面,我们从技术上讲,一个是功能集成与多样化,还有一个是提升产品性能。在功能监测方面,现在监测内容形成一个集成化的趋势。

下面我就简单做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一个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及政策,我们企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更主要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在产业中赢得一定的地位。

机遇,我这边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市场需求增长。众所周知,中国老龄化速度是在加快的。来自于家庭和医院的医疗电子产品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医疗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而且医疗系统规模也在逐步成长,所以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第二点,技术发展促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技术应该分为两个纬度考虑。第一个就是电子信息相关的技术,第二个就是整个在医疗行业它本身的一些特有的生物技术,诊断技术等等。两种技术同步发展,而且有一定融合的趋势,这样通过融合,得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同时也涌现了一些新的产品。因为现在市场有很多,发展的时候能看到,老技术产品,它如何让市场老技术产品生存,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一种手段。另一种手段,就是它产生本身的升级。

第三个机遇是医改拉动市场的增长。这里从政策里面,大家可以得到好多的验证,所以我不再详细说了。

在挑战方面,我再从三个角度看一下,第一个是产品市场化成本较高。因为便携医疗电子产品的研发成本、市场开拓成本,好多隐含的时间成本,还有市场周期,市场发展的周期,同时这也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所以说,规模化企业跟资金短缺的企业,市场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它怎么去生存,怎么去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二条是制约性政策较严或者不到位。一种是严,一种是不到位,是不是两个极端,事实上它是共同存在的。因为在行业监管方面,政策、法规、标准、不良事件的强制性要求对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吓走了很多企业进行投资和持续生产。市场相对混乱,市场秩序法国完善。市场竞争强调了这些。

最后我们对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发展的趋势及对策提一些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看法,然后发展趋势,第一条讲到产品和技术,在产品方面,品牌化、消费化、集成化、远程化、网络化、诬陷化,还有低功耗、小尺寸、大容量是产品发展的未来趋势。

企业最终发展依靠自己降低成本,同时品牌也很重要,所以第一点讲到了品牌。第二点讲到了消费化。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体的需求,它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消费电子产品的一些特征。而集成化体现在它的功能化,好多功能的集成。其实功能集成是交易成本的另一种表现。它可以实现两个产品的功能。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低功耗,小尺寸和大容量。因为现在的技术,我发展的目标,就是集成,好多东西集成到一个芯片里面,包括存储的功能,无线传输的功能,还有好多检测,还有传感器很多的感知等等,都可以集成在一块,这也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体积。

发展趋势第二条,讲到了价格。价格下降,企业有很多的感触。因为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下降,推动了市场普及程度的提高。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市场普及程度的提高,也反过来促进了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价格的一个持续下降。而农村市场的发展助推医用便携医疗电子价格稳步降低。因为农村医疗电子产品有一个降低。

在渠道方面,家用便携医疗电子产品,它的市场渠道是多样的,而且是开放的。在医用方面是招标,最后成为一个主流。最后在服务方面,有两个主要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家用便携式医疗电子售后简单,返修周期为关键。而医用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的发展,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点。

发展对策,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要加强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国有企业加大内需市场的开拓力度,向外部市场进行延伸。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讲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大家有什么需求,再进行深入的沟通,谢谢大家。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