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可以养鸟,是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掌上灵通网(LTON. NASDAQ,下称“灵通”)曾经的标志。
成立于1999年的灵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电信无线增值服务企业之一。2003年3月,杨镭成为灵通CEO,在11个月的时间里灵通不仅扭亏为盈,员工从70多人,发展到近700人, 2004年3月成为无线增值领域里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
当时是灵通和整个SP行业的黄金时代。
而现在,这种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无可奈何的拐点
灵通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网营收入为1480万美元,净利润仅为30万美元,上一季度净利润为6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420万美元。
投资研究公司Zacks报告显示,灵通目前市值为不到1亿美元——比过去52周中的最高点低近25%,甚至低于其1.01亿美元的现金盈余。
事实上,灵通三年来一直一蹶不振,该公司的拐点和所有SP们的拐点都清晰可见——2006年7月的中国移动“二次确认”政策出台。
灵通的拐点更像是一场“天灾”。在中移动出台“二次确认”后,具备SP业务的中国上市公司均发出公告调低业绩预期,随后股价均大幅下滑。
中移动内部数据显示,进行“二次确认”后,SP短期内新增用户和新增信息费收入平均下降70%~80%,总收入下降约20%。
2005年,整体移动增值服务市场规模为483.13亿元。行业集中度很高,排名前10家SP的收入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56%。
随后,主管部门的一项项措施更让SP窒息,诸如在2007年整顿SP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开展的互动性节目。延续自2006年6月份开始的SP专项整治工作。短信资费整治、群发整顿、二次提醒等措施将SP的业务泡沫不断挤压。SP从此一蹶不振。
努力与大势
经过政策打击后,众多SP公司开始了转型,有意思的是,这些SP选择的道路无一相同,大家就此分道扬镳。
空中网开始走自建免费WAP网站的方向;华友世纪去收购唱片公司,开始做音乐内容;TOM在线后来退市;而灵通选择与电视台等传媒渠道捆绑,做媒体业务。
2007年,灵通与天津卫视等媒体达成长期品牌广告战略合作协议。诸如天津卫视的全部非4A类广告经营资源的利用、开发权利,排他性授权予灵通独立操作,灵通享有所产生的全部经营收益。天津卫视则全力配合灵通的经营、运作。
但跟众多SP失败的尝试一样,灵通的转型也不成功。灵通2008年全年财报显示,净亏损为1650万美元,2007年则是净亏损为1640万美元。
去年4月,灵通的控制权就完成了易手,印尼传媒公司MNC公司共持有灵通约57.1%的现行流通的普通股。此次投资为灵通输入了6840万美元。
灵通CEO李广欣此后又认为,灵通将为3G无线娱乐服务做好准备。但3G来了,SP就会有机会吗?
中国移动在3年间已经完全转变了SP行业的生态,实现了自己下渗产业链的目标。中移动通过运营商政策以及移动增值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的“两手抓”,改变了移动增值服务价值链上内容提供商(CP)、SP、运营商的利益链条。对于SP来说,黄金时代终究已经离去。
而灵通在5月宣布公司原首席执行官李广欣、首席财务官赖佑明和首席运营官谢怀良集体离职。有投行人士向CBN记者透露,灵通网像华友世纪一样,被收购借壳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