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1.1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
(1)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
美国房地产繁荣时期,美国通过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人购房热情急剧升温,房地产市场空前火爆。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25%,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贷款违约不断增多,多家次级市场放贷机构深陷于坏账危机,贷款机构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美国股市应声大跌,波及亚洲股市,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参见图1)。从根本上讲,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
图1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2)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贸易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实体经济领域。次贷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危机形势下,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减少,进而影响消费能力,抑制实体经济中消费增长,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股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托宾Q(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资本重置成本之比)来反映。企业市场价值较高时,企业融资成本越低,促进企业新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当股价下降时,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融资意愿减弱,因此企业减少了新投资,从而对经济产生降温作用。
金融危机下,放贷机构较高贷款标准阻碍信贷的增长,导致信贷难以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求,金融危机还通过强化金融加速器机制导致信贷紧缩,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3)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过程及展望
自2007年初,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到目前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扩散的过程。回顾起来,从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与深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次贷危机演变过程及展望
根据IMP标准,此次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被定性为银行业危机。通过对历史上历次银行业危机的总结,银行业危机的持续时间平均为5.2年,预汁美国及全球经济下滑预计将至少延续到2010年。
1.2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定局。展望2009年,尽管先进经济体和几个新兴市场国家宣布执行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但全球贸易量仍急剧缩减,同时产出和就业数据表明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活动继续收缩,2009年全球经济60年来有可能出现首次负增长,如图3所示。
图3 全球经济年增长率预测
美国著名投行高盛公司预计,全球次贷相关损失将高达l.2万亿美元,其中华尔街的损失占近四成。
瑞银预期,全球金融机构的次按及其它信贷亏损可高达6000亿美元,其中约有3500亿美元来自银行和经纪行。目前全球已公布的次按及其他信贷亏损已达1600亿美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金融机构相关损失最终将超过2万亿港元。
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仍将持续
2008年美国GDP增长率为l.1%,创1991年以来新低。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欧元区GDP折合成年率收缩5.9%,均为l974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糟糕表现。
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衰退仍将持续。七国集团主要经济体预计将经历这个国家集团战后以来最急剧的收缩,收缩幅度会很大(见表l)。
表1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
(3)新兴大国经济增长:前景仍可期待
绝大多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卷入到金融危机之中,冲击更多是外生的,且长期以来多数发展中个国家面临的高油价压力已经趋缓,其经济增长前景要好于发达国家(见表2)。
表2 “金砖四国”经济增长前景
(4)中国国际经济地位:预计将加速提升
从O7年超越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到08年GDP全年增长9.0%突破30万亿人民币,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见图4)。随着应对金融危机举措的相继实施,经济稳定增长将使我国追赶美日两大经济体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三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可望连续保持第一。
图4 中美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较
1.3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中国金融机构损失不大
总体来讲,我国金融机构受次贷危机影响损失数量和比例不大,我国金融机构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小部分的投资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根据美国金融机构香港公司对6家中资银行次级债投资损失的估计值,我国银行损失38.53亿元,建设银行损失5.76亿元,交通银行为2.52亿元,工商银行为1.2亿元。
(2)从实体经济看,外向型企业遭受影响较大
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冲击较大,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大量外资企业倒闭或搬走。据香港贸发局统计,2007年广东倒闭企业逾万家。2008年以来,广东零售、餐饮、建筑及低端制造业等行业中,大概有5000-6000家企业关闭或迁走。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多为台资、港资、韩资企业。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期下降l5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l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3)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大致经历了3次长度为l0年的中周期(见图5),分别是:l981—1990年的中周期、l991—2001年的中周期和2002年以来的新一轮中周期。本轮中周期长度大约为2002—2012年,2007年GDP增速达到本轮中周期的峰值11.9%,从2008年开始,经济运行进入第三个中周期的下行调整通道。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2008—2011年处于中国经济运行中周期的下行调整期,GDP增速也将呈逐年趋缓之势。
图5 假设不发生金融危机场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从国际通行的指标看,判断经济基本面要看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从经济增速看,2008年我国GDP增长9%,虽然较上一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全球最高的;从物价上看,我国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以上控制到5%以下;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仍在不断增加,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增加到约1.95万亿美元;从就业情况看,就业形势总体也是好的。2008年前十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l02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0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
我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物价得到很好控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就业总体良好,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总体运行良好。
在世界金融危机M趋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出台了约四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未来两年投资四万亿元人民币落实十项措施刺激经济,随着该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未来几年我国GDP维持在8%左右的增长是可行的。
2 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电信业发展情况及展望
2.1金融危机环境下全球电信业情况
(1)北美运营商收入利润双下滑
从直观数字图(见图6)来看,依靠移动数据和增值业务的拉动,Verizon得以在危机中保持收入增长,但危机对企业通信以及话音业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Verizon在08年的收入增长已经放缓。由于缺乏移动业务的有效拉动,Sprint的经营状况在07年便已经不再乐观,仅能勉强保持公司盈利金融,危机对Sprint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不仅收入持续下滑,且2008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见图7)。
图6 07Q1-08Q3Verizon运营收入变化情况
图7 07Q2-08Q3Sprint-Nextel运营收入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