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信4月16日在全国120个城市启动天翼3G业务,中移动在各地的3G体验活动也声势浩大,这表明3G时代运营商竞争大幕拉开,业务层面的全新攻略正在展开。但走在城市街头,翻阅报刊杂志,却常有发现“变了味”的针锋相对的营销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地方发生当地移动公司通过多种不正当渠道向市民收购联通卡等“促销活动”;还有个别运营商不实宣传“零月租”甚至“终身免月租”等,营销恶战持续升级……
营销战虽然短期内有助于争取用户,但长远而言,并不利于通信业发展。归根到底,主因还是市场失衡,如何创新监管以形成有序竞争成为当务之急。
“变了味”的电信业营销大战愈演愈烈,意在对手而非用户
3G启动后,为最大限度争取客户,电信营销市场开始出现“走偏了”的营销策略。
策略一,恶意换卡挖角、策反竞争对手用户。有消息称,河南地市移动分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收购联通卡,“诱惑”该市大量联通用户选择转网成为移动用户。一张联通手机卡可以换30元现金和一张移动手机卡无预充话费,或一张内含60元话费的移动手机卡。无独有偶,移动联通之前还在四川地震灾区上演了感恩卡新套餐的激烈“文武斗”。此外,在营销渠道上收购对手号码的情况还有很多,福建漳州移动个别营销渠道对联通高端用户进行短信营销。
策略二,违规开展不具备经营资质的业务抢夺用户。据称,泉州移动违规推出免费赠送未获经营许可的“广电宽带”资费方案,违反了电信条例等相关法规。
策略三,进行不实宣传、违规宣传。据了解,“零月租”、“无月租”、“免月租”甚至是“终身免月租”等字眼现在已经出现在运营商的部分业务宣传中,严重降低了行业的诚信度。
针锋相对的背后,运营商营销推广的全部用意都是打击3G竞争对手,把最好的业务告知用户却成了其次。古往今来,无论是兵战还是商战,有一条真理是不变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消费者的认可正是3G之争的民心,而短期的争人夺利带来的只是短时的客户选择,眼前的些许利益只会为长远的发展蒙上灰尘。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资费下调、服务升级才是硬道理。
因此,运营商有必要通过营销、定制、合作等方式降低3G手机终端的用户使用成本,从而既保证终端厂商对3G终端的研发积极性,又能使价格不会成为用户使用3G终端的障碍。
市场失衡滋生恶性竞争,破坏产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电信业务或者服务,进行不正当竞争。
但事实上,实力的巨大悬殊早已成为公平竞争的阻碍。归根到底,原因就是市场失衡。失衡让主导运营商有成本优势搞恶性竞争。对于资金储备充裕的强势运营商来说,采用资金优势来排挤竞争对手的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用户,且成本低廉,恶性竞争行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对于弱势运营商来说,漫长的申诉期和现实的客户流失往往使之两相为难、力不从心,既不能“以牙还牙”,又无法在有效时间内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市场失衡使国有资产的收益大量浪费和转移到了恶性竞争的花销上。与此同时,市场失衡还滋生各种问题,包括腐败和对用户不公平待遇等。主导运营商通过高额赠送(物品、话费)方式挤压对手,“诱惑”用户搬家,高额赠送滋生出的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恶性竞争是以电信业的未来作赌注,阻碍3G发展。
加强监管将电信业导向可持续发展
电信市场还没有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恶性竞争事件屡见不鲜,成为电信业有效竞争的最大风险。因此,要加强电信央企的成本管理,避免浪费,尤其对优势运营商,要重点监控,从而避免收益转移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央企在本月底前报送2008年国有资本收益报告。通知规定,在申报国有资本收益时,央企应当按照应交利润基数和国家确定的上交比例为依据计算。电信央企也包含其中。另外,此前因中移动的暴利曾引发业界呼吁对其征收暴利税,也是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