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市场调研机构2016年第二季度统计数据的相继出炉,全球智能手机厂商上半年的“成绩单”也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总体来看,增速下行、异军突起、市场洗牌成为今年智能终端市场新格局的关键词。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报告显示,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33亿部,同比增长了0.3%,看起来有所增长,但不到1%的增速着实黯淡无光。再往前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49亿部,同比增长0.2%,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同比涨幅。可以说,智能手机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飞驰,如今却因动力不足而进入“微增长”时代。
无独有偶,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第二季度陷入增长停滞状态。Strategy Analytics在报告中指出,市场销售放缓以及英国脱欧等宏观经济和政治因素,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智能终端行业的两大标杆,苹果和三星近年来的市场份额也在下滑,尤其是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创新力下降、乏善可陈的升级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三星虽然凭借旗舰产品S7系列暂保第一的市场地位,但从近年的总体趋势来看,也早已没有当年一骑绝尘的辉煌。
相比之下,华为、OPPO、vivo等中国厂商的表现堪称亮眼,在智能手机整体趋势处于风口下行期,却依然做到了逆势上扬,它们的异军突起是市场格局变化的重要一环。从数据来看,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7家为中国手机品牌,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1.25亿部,整体份额达41.5%,首次超过苹果与三星之和,第二季度这一占比提升至42.9%。其中,华为、OPPO、vivo出货量和全球市场份额提升非常明显,OPPO和vivo更是分别保持着136.6%和80.2%的惊人增长,从而取代小米和联想跻身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企业之列。
OPPO和vivo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于线下渠道的持续深耕。与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不同,OPPO和vivo避开了在线销售方式,而是将重心放在线下,特别是对二、三、四线城市零售商店的布局。在OPPO和vivo眼中,低等级城市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这些地方的电商生态却还没有完善,因此线下渠道模式更受当地消费者青睐。事实证明,OPPO和vivo是对的,它们正是凭借这样的战略布局,让全球为之瞩目。
而在厂商品牌方面,随着红海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品牌集中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将继续洗牌。今年以来,夏新遭1万元甩卖控股权、大可乐手机资金链断裂倒闭、上海斐讯上演大裁员……原来风光一时的手机品牌纷纷淹没在大潮中。有分析认为,今年还将有更多手机品牌在市场洗牌中出局,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更是言之凿凿,他认为绝大部分中国手机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未来3~5年,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2~3家手机厂商,而中国市场能活下来1~2家主流手机厂商。
从“群雄逐鹿”到“独占鳌头”,在这样的过程中,谁都不愿被淘汰出局,面对未知,众多厂商多方探索。有不少智能手机厂商采取不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的做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向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阵地,攫取新兴市场的红利。当然这要求厂商积极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华为在这方面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持续热销,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三星展开正面交锋。从长远看,只有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过硬才能经得住真正考验。也有智能手机厂商谋求品牌升级,开始在生态建设方面尝试更多模式,例如乐视开始尝试购买会员、硬件免费模式,通过内容带动硬件销售,沉淀更多用户。此外,随着VR的火爆,不少智能手机厂商开始转型,将触角延伸到比较热门的新兴领域,例如VR和AR等。
总之,在这个日趋饱和的存量市场中如何更好地活下去,依然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各大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头等大事。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谁能笑傲江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