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8日消息 一个不仅仅能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的手机,一个可以下载很多程序,类似于PC的系统,游戏类型被大大扩展的新型潮锐武器。在如此强势的竞争优势下,智能手机到底给传统的手机市场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智能手机的热浪确切地说并不是在iPhone或者黑莓的影响下才被掀起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智能手机就改变了很多人对传统手机的看法。一个不仅仅能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的手机,一个可以下载很多程序,类似于PC的系统,游戏类型被大大扩展的新型潮锐武器。这样的革命不同与2G到3G的升级转变,在以速度为基础的情况下,更多的趣味性和功能性的提升使人们的手机成为一个高级集成体。在如此强势的竞争优势下,智能手机到底给传统的手机市场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购机需求改变,从“智能”开始
首先最突出的变化在于手机的智能性改变了手机用户的传统购机理念和需求。从传统手机的进化历程上看,原本仅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发展到有摄像头、能听音乐的手机,功能上的开拓娱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原本简单的功能堆加,程序软件的不断研发使手机的趣味性被无限地发掘。早在几年前,笔者的朋友购买了第一台多普达的智能机,至今对其程序的研究依然乐此不疲。
而从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群上分析,也是以高端人群为主。奥巴马与黑莓手机之恋早已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苹果公司的iPhone更是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城市中的一些时尚新锐、商界精英等也将目标锁定智能手机。手机玩家就不必多说了,自然是各类智能手机的高端Fans,就连不少学生一族,在选购手机时,都会优先选择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近两三年逐渐跻身主流手机产品阵营的同时,各大厂商也将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产品推入主力产品阵营,并占到了新品的绝大部分比例,可见是否“智能”已经成了购买手机时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信时代演变,促智能手机发展
3G来临,从运营商到终端设备商,无一不为3G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摩拳擦掌。速度上的跳跃只是技术上的改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视频通话、无线上网等功能的支撑。因此,通信领域时代的升级为智能手机带来了更多机会。最简单地拿黑莓手机举例,当凭借着稳定的性能和实用的功能,尤其是对电子邮件功能的完美支持,在欧洲倍受商务人士的欢迎的黑莓手机,遇上了以轻松高速地无线上网为亮点的3G,智能手机的优势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人们从此告别了慢吞吞地打开邮件的生活,手机成了集成工作和生活内容的百宝箱。
全球各国的运营商对智能手机的态度也颇为明朗。最为知名的例子当属美国的AT&T。拆分之后的AT&T实力虚弱,然而自从获得了与iPhone的独家合作权之后,其用户数量从原有的100万增长到150万户,涨幅达到50%,可以说,iPhone合作带给AT&T的成功是巨大的,不仅如此,AT&T也借此名声鹊起,赢得了世界的注目。软银是iPhone在日本的独家运营商,而据市场研究公司BCN进行的调查显示,iPhone已是当前日本最畅销的智能手机。西班牙领先的电信运营商Telefónica也在积极争取黑莓手机的独家运营权。iPhone和黑莓这两大智能手机界的巨头惟独在中国的发展阴晴不定,然而,iPhone入华一事几经波澜后,分析师依然称其进军中国有机会,中国电信近日也放话说可能引进黑莓。中国电信的态度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只要中国用户满意,存在市场需求,中国电信就会考虑引进。事实上笔者认为这句话适用于全球所有的运营商。
盈利模式进变,潜在消费被发掘
以应用为智能手机最大拉动力,软件硬件的升级只是一个基础。而应用程序的开发带来的消费领域延展性,改变了传统的盈利模式。以苹果为开端的移动销售商店(MobileShop)让用户在未来潜在的消费力不断被发掘,改变了原有的终端设备生产厂商仅靠销售盈利的单一性。2007年以来,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软件下载次数超过10亿,而iPhone和iPodTouch的销量亦超过4000万部,所以,不仅苹果公司得到收益,越来越多的苹果iPhone手机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将其看作是稳定的营收来源,由此可见iPhone使用者对其程序消费的热情。目前,除了苹果之外,诺基亚、RIM、Google、微软等都有所谓的针对自己手机等终端的应用商店。有业内人士分析,苹果的iPhone之所以成功,与硬件的盈利带动应用商店的发展,和应用商店保证用户黏着度,不断引入新的用户的模式是分不开的。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坏的前提下,应用商店的盈利成为未来很多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效仿的目标。
结语
据研究机构调查,2008年下半年以来,智能手机成为手机市场中唯一收入和销量都在增长的领域。而2008年的中国手机总增长量只有6%到7%,智能手机这个细分市场却取得了20%的增长。计世资讯副总裁郭海涛预计,增长在2009年会达到30%,2012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占国内手机市场的40%。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在不仅过去以跑赢手机“大盘”的好成绩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目光,在未来也将是全球各大终端厂商发力角逐手机市场,分领市场份额的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