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8/11 14:40

评论:收视率造假是一场利益狂欢

IT时代周刊  廖建军

电视收视率造假之风愈刮愈盛。近日,《人民日报》连发四篇报道,揭露部分电视台收视率造假行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曾有央视著名主持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当整个电视行业开始以收视率为轴心运转时,一切便发生了变化——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数据造假不断上演。而在纠正这一过犹不及的现象时,是应该强调电视台清者自清?抑或是着手解决数据调查公司的客观公正?让整个电视行业为之困惑!

收视率造假并不新鲜,媒体指出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今天,收视率在电视行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作为一个量化标准,间接与电视台的收益挂钩,被誉为电视台的摇钱树——广告客户以它为参考范本,并决定广告投放量。

电视台建立以收视率为核心的竞争机制,让收视率的高低决定节目的生死,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整个电视台的活力,也是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的特征。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是因为收视率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又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于是产生了各种不规范的现象。

这种收视率评判标准,已然演变成了部分电视台之间的利益狂欢,为了提高收视率,它们不是着力提高节目质量,而是通过歪门邪道贿赂收视样本,以抬高节目的含金量,为利益铤而走险。

收视率本身没有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关键在于如何去诱导它向良性发展。笔者认为,避免收视率造假、电视台互相掐架的乱象,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收视率的客观、公正——引入监督机制。目前,国内调查电视收视率的公司只有索福瑞一家,虽然它对近期电视台收视造假发生后,出面承诺以法律的手段打击不法分子,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诚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索福瑞的“诚意”,但一家独大不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国内电视行业的收视情况,一切游戏规则就都由它制定,比如调查的价格、调查的方式、数据的计算等。它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并是利益的获得者,这样得来的数据,其公信力本来就值得商榷。

因此,断不应只有一家电视收视率的调查公司,也应为这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调查公司参与其中。以美国电视收视率市场为例,除了占主导地位的AC 尼尔森外,《今日美国报》、《电视周刊》、《娱乐周刊》和《从数字看电视》等媒体,都会发布全国性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多家公司相互制衡,从而减少调查样本污染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的电视数据调查市场并不完善,面临着竞争机制与监管的双重缺失,唯有将其匡正,荡除收视率造假等不规范行为,电视行业才能回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