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报》的一篇有关强制推广数字电视的报道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应。其实,我觉得这是地方广电没有领会广电总局的初衷,执行走了样,从而让百姓觉得反感,这实际上是一种言行不一。
一、强制推广数字电视遭抨击
今天,看到许多网站转载了《北京商报》的一篇有关强制推广数字电视的报道《数字电视强制推广受质疑已成牟取暴利工具》,从报道后的评论中可看出网民对其反应相当强烈,97%以上的人对数字电视的强制推广方式表示不认同。
不过,和我有点关系的是,这篇来自《北京商报》的报道中引用了我以前博客中的一些观点,称“国内信息管理专家陈永东表示,电视数字化进程也是一种趋势。”本人专家不敢当,观点的确表示过。
但是,谈到这篇报道所涉强制推广数字电视遭抨击一事,我理解是地方广电没有领会广电总局的初衷,执行走了样,从而让百姓觉得反感,这实际上是一种言行不一。这种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上面讲的是一套,下面执行是另一套。当然这也说明广电总局对地方广电的管理有疏忽。
二、为何讲言行不一执行走样
我在以前的一篇博文《国内模拟电视停播计划非改不可》中曾经提到地广电总局有关领导在推广数字电视方面的观点:一方面,广电将要坚持“模数同播”,保证现有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有线覆盖;另一方面,收看电视也不是只有有线一种方式,还有卫星与无线等方式。
从广电总局的表态上可以看出,广电总局并没有要求数字电视在推广时就把模拟电视都给掐了。另外,广电总局领导曾明确表态:广播电视是一个家家户户的信息终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广播电视模拟向数字的转换绝对不是一个行业行为,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任务。
而从《北京商报》的报道可以看出,地方广电严重歪曲了广电总局的精神,强制推广就是与广电总局工作精神的背道而驰。
三、加强监管并听取群众意见
这样讲,并不是说广电总局就没有责任了。陈永东认为,广电在监管上是有漏洞,不少事情广电总局与地方总局并不是一盘棋,不少精神不能顺利贯彻下去。其实,国家层面的多数规划是经过较全面考虑的,但是地方在执行时一旦走样,就经常会引起民众的不满与误解。
陈永东建议广电总局要加强对地方广电的监管,并及时听取百姓对数字电视推广的意见。我简单总结一下百姓的主要意见。
第一,机顶盒太贵。前几年广电对机顶盒送的多,最近两年基本不送了,主要可能是机顶盒的成本问题。但目前可以适当地低价销售,如150元左右,毕竟要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
第二,月租费太贵。百姓在考虑数字电视时自然要与原来的有线电视等进行比较,既然是推广期自然应该与原来的有线电视月租费差不多,甚至可以再低些,这样才会吸引人。
第三,强制不应该。多数人最反感的就是强制,让人没有选择,这不仅是没有领会广电总局的精神,说到底是一种蛮干与霸权主义,不讲究以人为本,自然就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和谐。
第四,不能够分线。不少地方推广数字电视时规定一个机顶盒只能供一台电视使用,而一般家庭都有2-3台电视,让一个家庭买几个机顶盒的确不应该,这种方式几乎被百姓完全否定。
第五,广告插播多。许多网民反映在收看数字电视时经常有插播的广告,且许多是地方台加的,数量多,质量差,百姓自然也很反感。这广告插播一方面不能太多,另一方面也要讲点创意。
总之,百姓这么多意见广电总局领导应该好好倾听,并花大力气监管地方广电的执行情况。另外,如果可以,也可以搞些购物券,美国就这么搞了,效果还不错。我想,只要肯脑筋,真正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应该有更多更好的可以被百姓广泛接受的方法用于推广数字电视--而蛮干是不行的,弄不好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