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访
2008/9/22 17:06

爱立信—电源模块新篇章

C114中国通信网  邵亦楠 焦艳如

随着电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其产品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苛刻。爱立信电源模块依靠领先的技术、卓越的生产以及独特的经营理念保持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引领着这个行业的发展。C114有幸采访了爱立信电源模块亚太区销售副总裁郑建平先生。

记者:一提到爱立信,人们可能先想到其手机业务,那也请郑总为我们介绍一下有关于爱立信新泰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优势产品及技术。

郑建平:好的,2006年我们举办了爱立信新泰合作10周年的庆典活动。爱立信和新泰合作的模式是爱立信占90%的股份,新泰占10%的股份。由于爱立信占有绝大部分股份,所以主导其操作运做模式。其中包括体制、信息平台、业务等等。这与爱立信手机业务的合作模式有较大差别。爱立信手机业务也是合资的形式,爱立信手机从2001年与索尼合资,股份各占50%。

亚太区副总裁郑建平与C114副主编

爱立信新泰是整个爱立信业务中的一部分,主要专注于电源模块。4年前,爱立信新泰从对产品的关注以及市场的投入来考核整个市场的发展,之后开始建立起爱立信新泰完整的研发、物流、销售体系,而在这之前主要关注于于生产。

记者:电源模块是爱立信新泰的主要业务,能否介绍下有关情况,公司是如何保持其电源产品在业界的领先地位?爱立信电源模块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何优势?

郑建平:电源模块这个产品相对比较特殊,爱立信在电源模块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元老级的,已经有大约二十多年的历史。同时爱立信在通信行业中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爱立信是第一家将其电源模块作为实物推向市场的企业。而爱立信新泰则把电源模块这个业务做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爱立信在环保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率先提出“绿色产品”的理念。爱立信总部10年前就积极响应欧洲RoHS指令,在此后陆续推出的新品及传统产品生产中逐步摒弃对环境危害较大的物质,并在2007年3月1号前实现所有产品符合该标准要求。在节能方面,爱立信也在大力推广,产品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3%-96%我们现在的产品都以标准化推出,这也是这个行业的一个趋势,得到了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认同,让大家共同将这个行业推动起来。

BMR453数字DC-DC转换器,获2008年中国十大DC-DC产品奖殊荣

记者:电源这块市场非常庞大,爱立信电源模块的一个分布是怎样的呢?

郑建平:爱立信电源模块在国内的主要客户是一些通信设备商,例如中兴华为大唐、烽火等。国外客户分布在美洲和欧洲各地,主要也是一些通信设备类厂商。

爱立信电源模块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主要分三大区:美国、欧洲和亚太。国内销售力量主要负责亚太地区;研发团队主要在瑞典和上海;生产大部分在上海,欧洲有一小部分。

记者:爱立信电源模块为华为,中兴等大型设备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有何特色?

郑建平:在亚太地区,客户支持方面的工作基本上由代理商来进行。产品虽不是特别复杂但台阶不低。客户群比较多、比较散、比较专。通常大客户需要售后技术支持,并且对产品的应用要求很高;而中小客户采购量有限,对一些服务支持的要求也不象大企业那么多,应用比较简单,有合作伙伴支持就可以。如果有解决不好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在一线支持。

爱立信电源模块对于企业的定制产品是可以做的,完全看客户需求。但是从客户的角度说我们建议尽量少用定制产品,因为产品一旦定制则无法改变,且客户增加了寻找Second source 的难度,这样供货会存在很大风险。定制产品对我们有利也有弊,但对大客户的定制我们会有风险的评估。

 

爱立信电源模块全系列产品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分析预测全球通信电源市场发展的趋势,包括爱立信电源模块之后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相应的市场策略?

郑建平:一方面,电模块肯定会持续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小型化,数字电源是前提。达到同样功能,数字电源用到的元器件个数少,应用也很方便。

从整个电源模块行业看,最近几年正处在调整中。技术方面不是很复杂,门槛也不是很高,因此国内很多企业开始生产。这个行业开始比繁杂,一些客户为了追求成本,采购一些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从国际上看,这个行业压力很大,特别对价格的要求很高。目前行业的重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因为我们是爱立信旗下的一个产品单元,有强大的集团支撑,相比竞争对手也少了些后顾之忧。同时,对我们的挑战就是发展,抓住这个机会为客户做好服务是当前爱立信电源模块比较务实的做法。

记者:最后请郑总为我们介绍一下爱立信电源模块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发展。

郑建平:随时调整好上海工厂的生产能力,主要在物流、供应商管理、供用商的选型做好功课,努力适应市场的需求。使产能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配合市场,做到及时供货,保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