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访
2008/8/15 13:22

蓝牙之中国崛起

C114中国通信网  邵亦楠

蓝牙技术联盟(以下简称SIG)由电信业、信息业、消费性电子业、汽车业及网络业的领导厂商组成,开发蓝牙崭新科技并导入市场。SIG创始公司包括易利信、英特尔联想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东芝;根据最新的消息,至2008年7月1日,SIG全球已超过11,000个加盟及应用公司会员。今日,C114有幸采访了蓝牙技术联盟大中华地区技术事务经理吕荣良先生。

中国已经成为蓝牙大国

蓝牙这个技术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初现,但是早期的蓝牙应用产品并没有被商业化,一直到2000年,已经有超过15亿件蓝牙产品问世,而致力于发展蓝牙无线技术的SIG,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根据吕先生的介绍,中国大陆地区的SIG会员数目已经接近600家,与中国台湾地区接近。如果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的300多个会员,现在中国可谓是蓝牙大国。

SIG的资质与认证

成为SIG的会员是没有特别的要求的,吕先生表示只要是对蓝牙技术抱有兴趣的企业组织都能够参与。现在SIG的会员已经涵盖了学校,企业,媒体,政府机构等。SIG也会成立许多不同的工作小组来协调各个行业的会员,并且吸取来自各个方面的需求,并改进其有关的市场运做。如果是要生产经营蓝牙产品,都必须通过SIG的认证,才能打上Bluetooth®”的字样和LOGO。

大中华地区技术事务经理吕荣良先生(左)与C114副主编合影

蓝牙产品销量惊人

据悉,全球顶尖的蓝牙厂商,如缤特力(Plantronics)、捷波朗(Jabra)等已纷纷在国内的苏州等地设厂,生产蓝牙终端设备。与之配套,上游蓝牙芯片厂商CSR、Broadcom等主要在台湾台积电封装测试,而下游的IVT等蓝牙软件厂商也十分活跃,并已一跃成为SIG中国的最大会员。可见,目前中国已形成一条完整的蓝牙产业链,并具备连续多年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7年全球蓝牙产品出货量接近2亿件,由于2008年亚太区因受中国雪灾和震灾影响,增长脚步微微放缓。

蓝牙低功耗技术

SIG于今日宣布,即将发布的蓝牙低功耗规范将支持低成本、超低功耗应用,目前正在开发当中,预计于明年发布。

蓝牙低功耗(以前称为超低功耗蓝牙或Wibree)是一种可靠的蓝牙补充技术,用于小型设备之间传输简单的数据组。与标准蓝牙相比,这种技术进行连接时采用了更少的频率(只有3个,而不是32个),因此连接功耗较低。采用了蓝牙低功耗技术的各种小型设备,如运动设备,其电池待机时间长达数年,而不仅仅是以天或星期来计算, 同时该技术还提供了跨行业产品的交互性。超过48家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该规范,其中包括诺基亚,Nordic,semiconductor,安捷伦,TI,CSR与Broadcom。

近距离无限技术之争

在众多的近距离无线技术之中,蓝牙技术也是最为大众所知晓的。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illward Brown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对于蓝牙无线技术的认知度已高达85%,创历史新高。调查对象包含了多个国家与多个年龄层段。相较于Wireless USB的57%、WiFi的53%,IrDA的53%,WiMedia UWB的16%,蓝牙技术认知度遥遥领先。吕先生表示,蓝牙技术也会不断吸取其他近距离无限技术的长处,使之不断完善。

蓝牙在各个领域的多彩应用

今年刚刚举行的无线日本展会上,CSR和诺基亚联合展示了运用了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体重计和温度计。展会现场,通过在一款内置低功耗蓝牙技术的诺基亚6300手机上安装一个小型软件,该手机既能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与体重计、温度计连接,它们所测到的数据都会清晰、准确的显示在手机屏幕上。

吕先生介绍这种贴近生活的蓝牙应用还会日益增多,如中国珠海的某家企业就曾研发出利用蓝牙手机遥控空调的技术,很多难以想象的场景正在不断产生。

应当相信,蓝牙在中国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对于各类近距离无线设备的需求也必将大幅增加。对于其之后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受访人介绍:

吕荣良先生于2008年6月加入蓝牙技术联盟,担任大中华地区技术事务经理。他将致力于推动大中华地区的蓝牙商标使用规范和认证机制,协调成员事务,并为成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信息更新。另外,他还将负责认证执行计划(Qualification Enforcement Program),以来提升蓝牙产品间的兼容性,以及确保蓝牙商标和认证机制能够被正确地使用和实施。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