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7日,2025(第十三届)国际智慧机场发展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大会以“技术革新破局,众智协同擘画智慧航空运输新图景”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上海机场集团、虹桥机场、浦东机场、香港机场管理局、西部机场集团、成都天府机场等30余家机场单位,以及智慧空管、地面设备、智能系统等领域逾200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谋智慧机场发展新路径。会议期间共举办20余场专题演讲,覆盖智慧机场多个前沿领域,吸引超100家企业参与,共同探索智慧机场发展新路径。
上海市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鸿明在致辞中强调,面对智慧机场建设在成效显著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上海市航空学会将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的平台纽带作用,通过积极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汇聚行业智慧,以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机场集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胡笳在大会分享了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构建"一图观天下、一线通全域、一脑治全局"的统一数字基座,实现了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在智慧应用层面,虹桥机场依托5G与AI技术实现航空器智能滑行引导,有效缩短平均滑行时间;浦东机场通过智能推出系统提升航班周转率10%,并实现燃油节约。同时,两场推广"出行一张脸"全流程无感服务,优化旅客体验;构建的智慧物流平台则显著提升了货物通关效率。这些举措全面推动了机场运营向智能化、协同化、高效化迈进,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上海虹桥机场副总经理林晨在《智慧机场下一站-虹桥的思考与探索》报告中分享到:虹桥机场正全面推进全机场管理(TAM)体系建设,当前已建立统一运控中心与精品机场指标体系,未来将分三阶段推进TAM系统建设,重点强化态势感知、智能决策与跨部门协同能力,最终实现运行效率提升、旅客体验优化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打造智慧化、近零碳的精品机场标杆。
专题招商推介上,嘉兴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负责人英描绘了一幅动能澎湃的城市新像。作为长三角的枢纽与智造重镇,嘉兴正全力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而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运营的南湖机场,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客货两用枢纽,无疑是这幅蓝图中最强劲的“引擎”。它将驱动嘉兴构建以航空物流、跨境贸易、高端制造为核心的“1+3”临空产业体系,为城市迈向“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注入核心动力。
香港机场管理局客运大楼及旅客体验总经理欧阳显宏以具体案例展现了机场的智慧化成果:在旅客端,无人驾驶车辆、人脸识别及机器人技术已应用于托运、登机等环节,实现流程智能化;在运营端,AI技术有效优化了客服培训、失物招领及跑道巡检效率。他强调,创新超越技术层面,更需文化与商业模式的转型。通过知识库、敏捷方法等手段,机场正持续降低成本,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优质体验与高效生态。
下午,大会集中颁发了年度智慧机场大奖、技术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及服务卓越奖四大奖项,数十家单位分获殊荣,涵盖了从技术研发到服务创新的多个领域。
同期,嘉兴临空经济区专场招商推介会成功举行。会上重点推介了区域发展机遇,并见证了南湖机场与英国卡迪夫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高效对英货运通道。此次合作标志着嘉兴在国际航空物流布局上取得关键进展。针对未来发展,行业专家建议南湖机场需双向发力:向西联动义乌拓展腹地货源,向东承接上海溢出需求,以功能备用机场的角色深度融入长三角机场群。
为加强直观感受,大会组织部分参会企业奔赴嘉兴,实地考察南湖机场及圆通东方天地港,进一步了解航空枢纽的最新进展与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成果。部分参观的客商现场与临空经济区招商人员进行了合作洽谈,空港货站内的无人设备传送声、货车的马达轰鸣声和客商现场的热烈对接洽谈交相辉映,形象展现了嘉兴在机场建设和临空经济项目招商上全力奋进的“嘉”速度。
大会为期两天,更多来自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国际机场、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公司、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吉太航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哪吒智慧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位行业专家分享各自在智慧机场的实践,共同推动智慧机场体系的发展。
本届大会由上海市航空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机场运行技术分会共同主办,中国航空学会、上海机场集团、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专业委员会支持,嘉兴市临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上海广尧航空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