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人工智能
2022/6/21 16:34

中国移动杨志强:人工智能呈现“三快一新”发展趋势

C114通信网  水易

C114讯 6月21日消息(水易)为传播前沿技术和先进成果,切实落实“链长制”,推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发展,中国移动科协携手产学研用各方组织开展科技周系列活动,聚焦移动信息产业链关键难点,共商协同创新,共谋产业未来。

中国移动研究院原副院长杨志强表示,今年的科技周也是移动信息产业创新大会,表明中国移动希望与产业携手,共筑创新大潮,共创生态发展。“本次AI领域分论坛以‘九天融智 共创数智未来’为主题,邀请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行业大咖,共同探讨如何深化人工智能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助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人工智能呈现“三快一新”发展趋势

杨志强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并呈现出“三快一新”的显著发展特征。

第一个“快”是技术创新快,从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不断推陈出新,到大模型的方兴未艾,从XPU的竞相登场到存算一体的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和算法技术的发展经常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个“快”是产业发展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涵盖芯片、框架、算法、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标准等等完整的产业结构,产学研用的各类资源不断涌入。

第三个“快”是领域渗透快,包括政务、交通、工业、医疗、传媒、商业等等各个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由此带来的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新”指的是发展模式新。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还是企业挂帅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或者是开源开放协同模式,亦或是软硬一体的垂直化独有模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方式,既具备开放性,又凸显多元化。

构建“九天”平台,为AI发展添薪火

在“三快一新”的共同融合作用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杨志强指出,中国移动始终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战略级的技术方向,多年来持续大规模投入,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针对人工智能“三快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希望发挥中国移动自身优势,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添薪火。

一是开展高水平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化产品体系。中国移动通过自主研发构建了以“九天”为品牌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

二是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中国移动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自身的通信网络转型中,持续推进自智网络发展,力争2025年达到自智网络L4等级。中国移动也积极构建具有运营商特色,中国移动特点的智慧中台,通过中台模式建设全栈式AI服务基础设施,降低人工智能赋能的边际成本,提升赋能效益。

三是前瞻布局基础技术研究,攻关智能化核心技术。中国移动前瞻布局,在规模化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原创性提出了体系化人工智能的技术理念,英文叫做Holistic AI,为实现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运营奠定基础。中国移动也承担了十几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重大重点示范项目,还与清华、北邮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产业链协同,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虽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发展道路上,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掌控力上仍然不足,国产软硬件产品的生态成熟度还不够,技术落地和规模化价值化的变现难度和成本仍然比较高,行业的人才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

对此杨志强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力。以建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打造领先优势为目标,要加快我国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基础算法、计算框架、基础软硬件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发展,增强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积累,提升产业链的自主掌控力。

二是要推进产业链协同,构建繁荣的人工智能生态。应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行业规模化需求场景、市场优势以及国家科技战略任务为牵引,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协同联动,加大对国产原创性芯片算法框架技术和产品的支持。依托国家算力网络布局,加快人工智能新基建创新运营方式,实现算力、数据、平台、服务的普惠化、便利化。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人才体系。我国的人工智能要高质量高速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全球高端人才的引入,另一方面也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深化产学研协同,培育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的产业人才。

最后,杨志强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的新阶段,中国移动将积极发挥自身全场景、全要素、强运营的优势,与产业界一道共同构筑数智生态的美好未来。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