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9日消息(刘定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巨大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非常渴望通过与中国政府以及企业更深入的合作,实现本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本地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12月5日-6日,中兴通讯联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单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希望探索高等教育与企业的产教融合、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本次论坛上,中兴通讯副总裁、中兴通讯学院院长王殿平发表了名为《整合全球化资源,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主题演讲。结合中兴通讯在全球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王殿平院长对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新的构想。
王殿平认为,中国企业的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是需要多层次能力的,包括语言沟通和海外生活的基本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国际化的视野、本地资源整合和业务专业能力,这样的国际化队伍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落地与推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要抱团出海,更深入与国内外高校一起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帮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更好的“赢”与“营”。
中兴通讯副总裁、中兴通讯学院院长王殿平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四大问题
如同不少海外大企业到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同样也会遇到一系列麻烦。而且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在国际化进程中相比欧美、日韩等海外企业,遇到的麻烦只多不少。
王殿平将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归结为四类。其一是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不明晰。没有清晰界定国际化程度和市场选择,谋划不足就投入大量资源,对国际化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其二是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不足。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单体市场,竞争激烈,机会也非常多,但海外很多国家,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有很多机会,且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容易投入巨大而得不偿失。其三是国际上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认可。日本国际化做了很多年,铸造了很多全球一线品牌,中国三十年经济取得了高额增长,但是我们中国制造的全球知名品牌并不多。其四是中国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不被认可。中国人的勤劳举世闻名,例如很多中国企业提倡拼搏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加班是常态,但在同样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在海外面对本地的员工时,会遇到很多文化的冲突甚至是劳务纠纷。
“这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都跟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系。中国企业缺少具备全球战略思维的人才,特别是顶尖的精英管理的人才。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王殿平说。
国际化人才是企业全球经营的重中之重
中兴通讯是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最为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1995年中兴通讯就开始了进军海外市场。历经20余年,中兴通讯已经将业务拓展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占总体营收超过50%。中兴通讯在国际化最初,国内企业走向海外较少,并没有什么案例可供参考,那个时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海外业务的发展,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逐渐清晰,2000年中兴通讯就明确了国际化战略推进重点包含三个部分: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人才国际化至关重要。因为中兴通讯清楚地知道,无论市场也好,资本也好,管理也好,都离不开人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谈其他国际化实际上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中兴通讯把人才国际化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把人才战略列为公司的主战略。”王殿平指出。
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曾说过培训是花小钱办大事,2003年中兴通讯成立企业大学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对于中兴通讯在各个重要阶段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殿平指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能够为企业全球化经营中带来业务增长和发展机会,反之则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危机,企业大学或者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必须为企业国际化化战略支撑提前规划并储备满足营业务发展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发起“丝路国际学院”的构想
获取国际化人才,一是对外招聘,二是内部培养。王殿平结合中兴通讯的多年经验指出,无论来源内部还是外部,培训是硬道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国际化发展大浪潮,必然会催生大量的国际化人才需求,高校与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都必须提上日程。
中兴通讯在通讯行业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国内高等教育对于行业人才培养与输出,中兴通讯也一直与教育部、各高校广泛深入合作,为自身发展需要和全行业培训了大量ICT人才。2014年12月,中兴通讯与教育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目前已经有近30所院校签约基地建设。在海外,中兴通讯和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校,也有成功的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在本届论坛上,中兴通讯提出了与更多企业、更广泛的国内外高等院校共建“丝路国际学院”的思路。将企业资源、学校资源、政府政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共建、共享、共赢”丝路国际学院,结合企业需求,形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蓄水池。同时,基于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各方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合作与交流。王殿平认为,“丝路国际学院”的核心职能,是高校人才的国际化基地,国际教育交流的中心,企业海外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企业的展示中心和海外客户支持中心。
中兴通讯将为“丝路国际学院”出工出力。据悉,中兴通讯学院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了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埃及等16个海外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将能够作为载体,和其他企业、高校共享,并成为“丝路国际学院”计划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