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无线通信
2020/7/10 12:34

杨骅:5G成功,合作是硬道理

C114通信网  蒋均牧

C114讯 7月10日专稿(蒋均牧)在我们欣喜于中国力量在5G发展中一马当先、期待5G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越发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却给5G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令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过往进行回顾与总结,或许是抽丝剥茧、厘清方向的最好办法之一。7月8日,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在华为举办的CSPA 2020客户战略与痛点分析大会上分享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空白到引领”的风雨历程,从中探究产业发展成功的秘诀,并为如何激活5G应用潜力提出建言。

“在国际合作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我们应该聚焦于未来如何突围以及如何使产业更健康上。”他呼吁道。

昨天: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成功路上的三大要素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伴随改革开放而成长,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如今正迎来“5G引领”的时代——网络建设全球领先、用户规模全球第一,无论标准制定还是网络建设、服务交付、应用创新,都已全面领先全球。

由于历史原因,1G和2G时代分别由美国和欧洲所主导,3G和4G时代我国一步步构建起自主产业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3G时代,中国主导的TD-SCDMA成为三大标准之一;4G时代,TD-LTE在全球赢得广泛部署。在此过程中,不仅很好服务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亦崛起了华为、中兴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厂商。

回顾这段历程,杨骅提炼了三个成功要素。首先是“政产学研用” 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政产学研用”共同参与,政策支持、投资有力,形成了从技术研究、标准、产业化、试验到应用的上下游联动的闭环的创新链;同时,也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构建了从芯片、终端、仪表、系统设备到网络的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

“最初TD-SCDMA不被看好,国际厂商都不愿意投入,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客观上这让我们有了发展产业链的机会,因为如果他们都做,那我们国内的一些产业链上的环节起不来。”他说。

其次,得益于我国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应用市场。以4G为例,2019年底,我国4G基站数量达到544万站,全球占比超过63%;4G用户数量达到12.8亿,全球占比约25%。中国强大的市场基础所形成的规模效应、成本效应是其他任何地方所难以比拟的,足以培育全球一流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这也是TD-SCDMA和TD-LTE能够成为国际主流标准的一大原因。

要素之三是秉承开放合作,实现技术门槛快速跨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厂商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TD产业联盟等联盟组织亦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推动制定技术共享机制,实现技术门槛的快速跨越;推动实施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加速产业化进程;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提高整体技术创新的效率;积极寻求国际间合作与认同等。

今天:5G时代,产业链建设再升级

将视线放回5G上,5G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是连接物理社会与数字社会的重要桥梁。也因此,5G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的焦点。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杨骅提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建设亟需再次升级,并对此发表了三点看法。一是借鉴过往的成功经验,在技术创新上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充分利用产业界与学术界创新资源来保持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创新活力,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补齐短板、强调自主可控,为产业链夯实根基。

二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系统设备整机与终端整机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好每个产业链环节纵向延伸,补齐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短板;并以“政产学研用”结合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方式,来构建纵向链条。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大家都跑向了应用端,基础创新的比较少。因此现在受到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纵向链条,像是基站中的器件、终端中的器件。希望我们的整机厂商为器件厂商提供更多测试、验证的环境,对他们的产品给出更多需求和性能上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带动他们发展。”杨骅展开道。

三是无论2C还是2B,我国在5G领域的市场空间都非常广阔,强大的市场动力为解决产业链各环节纵向上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条件。要坚持不同行业、领域间的合作,积极开拓开展国际间合作,让移动通信产业在5G时代再次腾飞。

明天:“云-管-端-用”密切合作,共赢5G未来

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5G则走向了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移动通信产业一方面踏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一方面也迎来了一次由技术升级驱动到需求驱动、由2C用户为主到2B用户为主、由运营商主导到用户主导的重大变革。

就当前阶段而言,5G示范应用已批量落地,但如何激活5G应用潜力以推动“样板房”成为“商品房”,整个移动通信产业依然任重道远。

杨骅以5G心外科手术为例称,5G基于低时延、大带宽,可以做到超高清实时图像的传送和虚拟模型实时校正、反馈,既满足了远程手术所需,也令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看到的创面清晰而非被血液所覆盖、带来更好的手术视野,从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在同时,现在的终端与网络尚无法支撑这样的需求——传统的AR/VR眼镜由于要具备计算与存储能力,“大” 且“重”,医生手术中长期佩戴对身体造成一定负担,并且其数据传输能力有限,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图像与模型的及时修正;传统的医院网络覆盖可能只有1-2个基站,核心网亦距离较远,而要满足5G智慧医疗所需至少需要几十个基站,并且还需要一张“小”且“轻”的核心网以将手术室与后台连接起来。

“现在大都是从事‘管’即网络端的人在忙5G,这远远不够。唯有‘云-管-端-用’密切合作,才能共赢5G未来。”他指出,在与行业深度融合方面,多方应系统合作来共同探索“云-管-端-用”一体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行业应用集成商以云平台实现系统集成,运营商、设备商通过5G公网、5G专网、5G切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行业终端厂商利用多形态的5G智能终端、传感与控制设备实现智慧赋能,垂直行业用户则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各自的领域创造新业态。

面向个人用户市场同样如此,这个市场上存在千万种可能,驱动应用与产品不断创新迭代,带来多样化的终端形态、多形式的视听体验。而每个产业链环节各自为战显然无法支撑,需要全面协同,充分利用5G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及边缘计算的能力,共同打造智简的解决方案及产品,令5G真正低成本、高智能地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5G前景广阔而美好,将开启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社会新时代,展开5G智慧生活、智能生产的新图景。“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目前正是5G规模部署与应用落地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应对当前外部环境的压力、亦或是激发5G的应用潜能,都呼唤移动通信产业更全面、更深入、更开放、更紧密的合作。携手并进,方能共赢5G未来。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