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2/5/13 22:51

电信级WLAN市场乱象:全球三甲中国区近乎绝收

C114中国通信网  桑菊

这是一块越来越大的蛋糕,闻起来是那么诱人,但吃起来却有些苦涩。

这就是国内电信级WLAN市场的现状,市场规模在急剧膨胀,但供应商们却没有从中赚到多少真金白银。特别是对于一些国际一线厂商而言,中国区市场更是一个爱恨交加之地。在行业研究机构Infonetics Research看来,占据全球大半运营商Wi-Fi设备收入的三家供应商思科爱立信和Ruckus,基本上无缘国内电信级市场,部分厂商甚至到了颗粒无收的境地。

蛋糕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运营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2G/3G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低成本的移动宽带接入要求。从2010年开始,国内运营商纷纷将大规模部署WLAN提上日程。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指出,WLAN是固定宽带接入的重要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以实现固定宽带速率提升为主要目标,同时我们也提出了扩大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规模的目标,以作为固定宽带接入的重要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三家基础电运营企业今年一年计划新增WLAN网络AP接入点200万个,这是历年之最。”

两年来,三大运营商启动了多次集采招标。运营商甚至把WLAN列入未来多网协同发展的战略中。中国电信提出了“C+W”的网络覆盖战略,并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核心网的改造,为后续网络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而中国移动更是将WLAN列入“四网协同”的大战略中,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一个会议上说:“要将WLAN建设、维护、运营和业务发展纳入日常工作体系。”

仅以中国移动为例,其董事长奚国华在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就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加大WLAN热点建设,新增无线热点140万个,并计划未来三年建设超过600万个AP,而中国移动现网中的约有160万个。中国联通网络部副总经理张忠平则认为,联通并不注重多少个热点,而是针对交通枢纽和高校等对数据业务量有需求的重点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力争在今年年底覆盖到4万栋建筑物。“不同运营商对于WLAN的定位略有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各家承载数据业务的3G网络市场表现各异有关,中国移动的需求是最明显的。”有业内人士如此指出。

市场前景是可期的。据Infonetics Research预测,直到2016年,电信级Wi-Fi市场将会保持86%的复合年增长率,届时将达到21亿美元,而现在则不到两亿美元。硕大的蛋糕摆在面前,有谁会不动心呢?除了一些传统的WLAN厂商之外,五大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已经进入这个市场:爱立信选择收购BelAir网络,诺西与Ruckus签订经销协议,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进行了战略联盟,而华为中兴则是一如往常的战略选择,从头做起构建基于自身的产品线。不过,他们采用了相同的市场策略,将WLAN与蜂窝移动通信进行融合。Infonetics的分析师也认为,随着来自移动运营商对Wi-Fi集成基站的需求日益增长,运营商Wi-Fi市场份额将向移动基础设施供应商们转移。

作为国内WLAN市场连续四年的技术份额“双冠王”,H3C无线及软件产品部长郑志松非常看好电信级WLAN市场的前景:“在以往企业的WLAN设备采购中,最多能采购几千台AP。而对于运营商来说,一个城市的采购数量能够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台,这种规模是普通行业不常有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产品线经理张相军则透露,华为已在2011年将WLAN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从传统的企业网产品线正式划入了无线产品线,“基于对WLAN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华为已战略选择投入电信级WLAN解决方案。”

苦涩

前景并不等同于钱景,在这动辄几十万AP的招标中,国际厂商几乎全部落马,中标的大多是国内中小厂商,其中不乏很多以OEM为主的厂商。

“运营商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一位曾多次参与国内WLAN集采的国际厂商负责人感叹道。优科无线(Ruckus)中国区技术总监宣文威认为,在目前运营商的集采招标中,商务标是第一要点。运营商希望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设备。对于思科、Ruckus等国际厂商来说,价格已经低到产品成本以下,自然被排除在了集采之外。

在集采中,有厂商1个AP只卖100多元,而部分企业则要卖到2000多元。价格差异明显。为什么这些厂商的成本能够如此之低呢?宣文威表示,一方面,很多国内厂商与运营商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手里握有运营商的工程和运维项目,可以先把产品以低价卖给运营商,随后的安装工程和网络维护中把费用收回来。另一方面,国外厂商往往在研发方面走在前面,因此研发费用比较大。而国内厂商等到成熟产品出来后再进行仿制,这样自然会少走一些弯路,研发费用也会相对比较小。另外,有些国际厂商的产品并非在国内生产,其物流与关税的费用必然加到设备上,加剧了成本劣势。

集采是否可行,低价是否合理?

对于集采,设备厂商都有着难言的苦衷。“这就像是国内的高考制度,大家明明知道它不合理,但你却很难找到一个比这更合理的方法。”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只不过在WLAN的集采中,条件设置的不是很合理,商务价格因素占比太高而且太突出。因为在很多运营商看来,WLAN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业务分流,无论是在用户量还是业务承载哪个方面来看,占比都非常的小,这也是网络质量得不到运营商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高喊四网协同的战略,也进行了大规模部署,但中国移动的WLAN与TD-SCDMA网络一样,网络利用率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

而在价格方面,该人士则认为,WLAN厂商应该对电信级市场有独特的认识,“盘子是非常大的,你不能指望能够取得与企业网、园区网那样的利润水平,大家是应该放下身段。”在这方面,H3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电信级WLAN市场规模部署初期,H3C的市场表现并不好,但现在的份额上升却非常快。这既得益于H3C WLAN解决方案的诸多电信级特征和市场快速响应机制,同时也受益于灵活的价格策略。“H3C把运营商WLAN市场看作公司的重要战略,因此,主动降低了对毛利的追求。”郑志松曾如此说到。

但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正在缓解,在去年中国电信的集采中,价格因素只占到40%,技术因素也占到40%,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开始重新考虑电信级WLAN的新特性。正如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移动开发者大会上的发言:“请开发者在创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想到Wi-Fi不是一个过渡产品,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长久之计。”

转机

大厂商集体缺席的“尴尬”正在消退,WLAN产业链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转机。但这并不是指思科、摩托罗拉等企业的回归,而是指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传统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的崛起。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罗振东认为,与移动通信的高服务质量、高可靠性、可管可控可运营的设计思路不同,WLAN追求简单、低成本和高传输速率,在鉴权、计费、网络管理、QoS保证、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较少,还不能与3G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给运营、管理和维护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而在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网络发展研究部技术总监叶银法看来,虽然运营商都采用3G+WLAN混合组网的方式解决热点3G网络容量不足和高速数据业务体验的问题,但在如何确定热点,如何进行有效覆盖,网络如何融合,后续又将会如何演进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WLAN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反而成了“味精当米饭”的行业饭后谈资。究其根源,则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与技术背景,在融合初期必然会磕磕绊绊。“在很多人看来,WLAN设备是IT产品,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是CT产品,‘ICT’的融合肯定需要过程。目前WLAN网络分流移动通信数据流量不足总流量2%,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经理张相军认为,随着MBB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呈指数级增长。在未来MBB时代,凭借巨大的带宽优势和低廉的成本,WLAN已成为运营商继GSMUMTS/cdma2000/TD-SCDMA、LTE之外的第四张无线网络,而不再是简单的分流手段。“无论从成本、竞争力还是运营收益等角度,WLAN与宏蜂窝网络的协同与融合都无可避免,融合将成为电信级WLAN的另一个重要标杆。”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提供商,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副总裁冯映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所产生的流量将是目前流量的十倍,需要新的无线网络技术来解决和容纳,仅仅依靠3G和LTE网络是不现实的,WLAN是一个有效的分流和补充方式。但运营商需要建立一个电信级的WLAN,和电信运营商的其他网络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并非是孤立的。”目前,爱立信已经将WLAN技术融合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小小区技术中,并且与BOSS系统相耦合。

而另外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则将WiFi融入到lightRadio中,实现传统移动网络与WiFi的无缝融合,并能够帮助用户自动选择最佳网络。上海贝尔副总裁朱震说,通过将WiFi直接集成至小蜂窝基站和蜂窝网络中,在提供无缝的运营商级的宽带接入和广覆盖。通过可信和安全的WiFi网关功能,与AAA和营账/计费系统的接口,并集成无线分组核心网实现多网融合。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