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1/5/25 13:35

IP RAN具备移动承载场景下组大网能力

C114中国通信网  

随着无线宽带业务的迅猛发展及基站IP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承载网络必然向分组化方向演进,引入IP设备是大势所趋。传统的IP设备――路由器主要应用于城域网和承载网,单自治域的网络节点规模通常不超过1000个,而在移动承载领域,大型城市的基站节点数往往超过10000个,同时基站的批量新建、插花式扩容及控制器的裂分均会对网络稳定性造成持续的冲击,这给IP设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过动态控制应对移动承载新需求

传统的无线回传业务通常由MSTP网络承载,通过建立端到端的刚性静态管道进行承载,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层次清晰。由于整个网络是静态的,没有动态的控制层面,业务及网络的调整全部由人工通过网管完成。一方面,网络调整和故障不会通过控制层面进行扩散,不会对网络和其他业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接入层设备只需具备简单的接入能力即可,不会从控制层面与汇聚、核心层打通,对接入层设备的要求很低。

IP设备通过强大的控制层面实现动态自动选路,并提供灵活的扩展能力和多样的接入能力。在城域网及承载网场景下,网络节点数量相对较少,网络的调整频度也较小,网络调整及故障导致的影响较小,同时设备的档次差别不大,控制层面的压力不会过度集中到低端设备上。

那么将具备动态控制层面的IP设备引入到移动承载领域后,IP设备是否可以很好的适应这种大网场景下的特殊需求呢?不同层次设备规格差异大,引入动态控制层面后如何降低接入层设备的要求?网络规模大,调整频繁,如何最大限度缩小影响范围?如果保证运维的静态方式向半动态方式的平滑转变?

引入IP分层理念解决组大网应用

针对移动承载的应用场景,IP设备通过分层的思想解决大网场景下引入动态控制层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分层包括物理分层和控制层面分层。

物理分层与MSTP网络的分层架构一致,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接入层节点数量与基站数量一致,以4000个点为例,汇聚层与接入层的比例大概是1:30,那么汇聚层节点数量为130,每个汇聚节点下挂的接入环数量为6个,核心层与汇聚层的比例大概是1:10,核心层节点为13个。

控制层面分层是逻辑的概念,即从三层路由域的角度对物理拓扑进行逻辑分层,具体的方法包括分进程、分区域。分区域的方式对汇聚层设备能力要求较低,但不同层次之间的隔离不彻底。分进程的方式对汇聚层设备能力要求较高,例如汇聚层设备需要支持多个路由进程,按照上面的组网模型需要支持6+1个进程,目前的高端路由器均可支持,但好处是不同层次之间可以做到隔离彻底。

以分进程为例进行介绍:将核心层和汇聚层划入一个路由进程X,将一个或者若干个接入环划入路由进程Y,那么接入层将有若干进程Y组成,进程X与进程Y之间、不同的进程Y之间在控制层面是隔离的,也就是说一个进程内的调整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进程内的设备。

通过进程的方式划分路由域后,一方面进程X内的核心层和汇聚层设备数量较少,能力较强,两层设备规格差异较小,这部分可以直接类比现有的城域网或者承载网,进程Y由少量的接入层设备组成,对接入层设备控制层面能力要求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进程之间是隔离的,接入层的频繁调整不会对汇聚层及核心层造成影响,反之亦然,由此解决了移动承载场景下的大网问题。

 对于习惯于静态的移动承载运维人员来说,动态控制层面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是很难接受的,针对移动承载这一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技术仿真(PW)及网管包装的方式,最大限度上屏蔽技术差异,利用管道化的理念,实现IP设备的类SDH的运维模式,从而保证传统运维人员从纯静态向半动态的运维方式平滑转变。

总结

通过引入分层的概念,实现核心汇聚层与接入层、接入层与接入层之间的控制层面隔离,在降低对接入层设备要求的同时,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隔离, IP设备也完全可以适应移动承载这一大网应用场景,通过技术仿真及网管包装的方式实现类SDH的运维体验。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