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0/12/23 10:38

豌豆荚的CEO王俊煜:PC端--准3G时代的内容入口

C114中国通信网  

王俊煜:各位下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准3G时代的内容入口,主要是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Android平台和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

什么叫准3G时代?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有93%的Android手机应用的还是2G或者2.5G网络,只有7%用户用的是3G网络,所以我们如果就把今天称为3G时代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准3G时代。

豌豆荚手机精灵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把豌豆荚手机精灵称为是Android手机加油站。Windows客户端通过WSB或者WiFi连接到手机,管理通讯录、发送短信、下载安装应用、下载传输音乐、视频和电子书,及管理图片等。正式发布于2010南8月份,已经覆盖了国内数十万Android用户。

首先满一下用户是怎么说的,这是我们10月份做的面向Android手机用户的调查。92.1%用户都表达了这条描述:我喜欢在手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软件。得分最高的是这条:上下班路上等空闲时段会用手机来消磨时间。如果以上这两点成立,我们我们可以说内容获取和消费是分开的,是异步进行的。用户首先是通过豌豆荚下载安装,再在手机上消费,在这其中豌豆荚的一个最大价值就是帮助用户节省流量费用。

大家的手机上都有什么?平均每个豌豆荚的用户安装了135个应用,74个音乐盒13个视频。从这个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户并不将Android手机作为音乐或视频播放器使用,另外应用确实是Android用户消费手机的主要形式。下面我们可以具体看看135个应用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用户安装的数量是在100-160个之间,我们算出来的平均值是135,为什么是100-160这个数量呢?因为到了这个数量以后用户的手机内存就装满了,所以100-160个对用户来说是一个瓶颈。另外厂商大量内置应用会压缩用户安装应用的空间,应用开发者应尽量压缩应用体积或支持安装到SD卡。

这是通过豌豆荚下载应用数量变化的情况,绿色的线是通过豌豆荚下载应用的总量,我们把绝对的数字去掉了,只剩下一个趋势,黑色的线是用户每周下载的数量。可能过去经常有人问装应用是不是一个geek独享?我们认为不是的,平均每个Android用户下载应用的数量并没有随着Android用户群的扩大而下降。这里还有一个所谓的“前周末效应”,对于豌豆荚来说下载应用的高峰是发生在每周的周五,周五之前大家准备去过周末,之前会塞一些应用到手机里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前周末效应”。工具型应用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游戏,目前我们通过调查目前最受欢迎的游戏是《植物大战僵尸》,2.5%的应用站了80%的总安装量,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趋势。

刚才提到豌豆荚最大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减少流量,但是即使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就是通过USB,在流量没有顾虑的环境下,用户仍然可以使用豌豆荚来下载内容,这样可以更方便。安装一个用户端基本上户用到四步,但是安装豌豆荚只需要两步。同样的内容,在豌豆荚渠道中的平均每个用户下载数量比其它渠道超出80%。

豌豆荚希望做的是所谓的“桌面互联网”和Android手机之间的高速公路,这张图是非常宏伟的一座高速公路的桥,如果是从业人员大家很容易想到Android市场的分裂,这张图是过去三天的调查。用户量最大的十款Android手机总共份额仅有52%,有24款Android手机有超过1%的用户占有率,为保障用户体验,暂时采用白名单机制覆盖约90%的Android机型。另外开发者比较关心的是Android版本的分布情况,我们这个统计基本上跟Google的官方统计大致相当,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至少有300多种民间自制ROM。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修这条高速公路桥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设施,豌豆荚愿意和手机厂商、内容提供商分享这一基础设施,比如说对手机厂商来说,用户如果没有豌豆荚这样的工具,可能用户连怎么把通讯录导进去都不知道,所以手机厂商跟豌豆荚有很好的整合对手机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对内容提供商来说,建立豌豆荚这样一条高速公路可以更顺畅的进到终端里面去,我们目前有9家合作伙伴,对内容合作商来说要建这一条高速公路是非常的不经济的,所以我们很愿意愿意把这个基础设施跟大家分享。

总结,用户对网络带宽和流量的担心仍然是准3G时代的主旋律。应用是Android用户最强烈的消费需求,胜于音乐和视频。解除用户对流量的顾虑及同时让下载变得更简单方便,就可以充分释放用户对内容的需求。Android市场的分裂使得PC入口成为基础设施,豌豆荚也非常愿意和合作伙伴分享这一基础设施。

谢谢大家!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