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量子信息
2020/12/30 14:20

量子通信为信息安全加码 产业链发展提速

通信信息报  李玲

2020年,我国量子科技领域迎来了关键性的发展。尤其是5G时代对安全的更高标准,让量子通信在金融、通信行业等变得异常活跃。12月27日,在中国电信2021年度工作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就表示,中国电信将完善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聚焦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加强创新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研发运营一体的创新研发生态。

无疑,量子科技已成为群雄逐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阵地。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各方势力入局,量子领域有望加速产业化。

量子通信崛起的一年

2020年是量子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其发展不仅首次进入到我国最高决策层集体关注的视野中,还在多个方面产生了技术突破。

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等研究人员实现了500公里级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达到509公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6月,“墨子号”首次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不仅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且确保了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9月,“量子直接通信技术”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成果之一在2020中关村论坛成果发布会上发布,据了解,该成果实现了10公里光纤链路4 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电话,推动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实用化发展;12月,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由此,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量子通信产业走向实用化

量子通信以绝对安全和高效率性两大优势,成为各国重点抢占的战略技术高地。不过,产业化才是量子通信应用的试金石。

据12月15日发布的《2020量子安全技术白皮书》显示,国内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的上下游生态逐渐健全,上游关键器件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其中,光学调制器件的研发生产、芯片化集成基本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单光子探测器件的核心近红外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等,也实现了量产。

譬如今年7月,“江宁区政务网量子通信专网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又如10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通过应用量子通信技术为杭州亚运会供电保障提供重要支撑。引入量子信息技术,可对各级指挥中心和重要场馆之间的传输通道进行加密,可实现指挥体系中音视频通话、保电系统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至于已然走在量子通讯前沿的中国电信,今年,中国电信携手量子保密通信龙头企业国盾量子成立中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双方正在研发一个支持量子安全通话的手机项目,据中国电信方面消息,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面向民用市场带有量子通话功能的国产手机将会推出。

国内量子通信产业化主要以量子保密通信为主。自2014年京沪干线开启建设以来,中国量子保密通信建设开始提速,骨干网城域网、星地一体化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为量子通信向政务、金融、电力、交通等行业渗透打下基础。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包括了“京沪干线”“武合干线”“沪杭干线”。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方面,目前国家广域量子骨干网、山东“齐鲁干线”、广东粤港澳量子通信骨干网、江淮量子网、国防领域量子通信项目、量子通信卫星等多个重大工程处于在建状态。

“十四五”时期有望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量子科技是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量子信息”被写入规划,该建议明确指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政策催化下,行业发展有望加速。据业内机构预测,到2023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05亿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近日表示,未来,量子通信领域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在国防、政务、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加以广泛应用,并与经典通信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具有国际引领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一代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

科技创新,核心在于人才,人才短缺是阻碍量子科技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加强合作创新,扩大量子专业人才队伍,将为该领域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