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7/5/27 09:45

自由、快速流动的大数据才有大智慧——大河云联携SD-WAN 2.0亮相2017贵阳数博会

企业网D1Net  

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也在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企业都想利用好大数据带来的红利。然而大数据作为经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运维成本上的难题。企业各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流通由于大量的数据需要支付昂贵的线路费用。

数据中心之间数据量的流通还在进一步加大,从社交网络到IOT连接已无处不在,带宽正抓紧跟上流量的脚步,2009年服务器网络接口一般采用1G,到了2015年发展到了10G接口,现在已经开始逐渐过渡到25G,甚至100G。这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灵活性以及成本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大数据必须依靠一定规模的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在企业及不同云数据中心之间需要自由流动。顶级的云计算提供商纷纷推出上云专线服务,但是依然无法覆盖广泛的大数据流动的需求,而且在不同云厂商之间的自由流动被严格限制。传统的IDC提供商在技术方面的欠缺导致无法提供灵活弹性且广泛覆盖的连接服务,再加上在云计算基础技术方面的欠缺,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大数据虽美,但大数据经常被束缚在物理机房内。IDC咨询在《2017网络演进与市场展望》中也指出,云提供商与企业用户对网络最主要的诉求集中在:一、需要网络更加敏捷地支持虚拟化。二、需要更好的自动化和可编程性来提高效率。三、需要更简单的网络扩展以支持多样且逐步增长的工作负载。可见,在弹性且广泛的连接成为现实以前,让企业对大数据说爱并不容易。

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将一改这种局面——使网络带宽更加灵活,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由于业务激增时对带宽、网络带来的更高要求,为大数据浪潮下构建弹性、智能网络带来了新思路。与传统SD-WAN不同的是,大河云联将软件定义广域网络构建在传输电路或专线之上。对客户来说,将拥有一种和Internet完全不同的高品质连接服务,而基于SDN的集中控制思路,又能在“全局大脑”的调控下,将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做到极致,大河云联称之为SD-WAN 2.0。此届数博会,大河云联就是带着已经成熟运行1年多的SD-WAN 2.0惊艳亮相。

大河的SD-WAN 2.0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据中心之间互联(DCI)、数据中心和云之间的连接、云和云的连接以及企业到数据中心或云的连接。这些场景正好与大数据需要自由快速流动的场景相匹配,为大数据顺畅流动搭建了专用通道。

在大河云联的展台上,不少大数据应用企业表达了数据上云的困惑,“主机已经可以按需使用了,数据量再大,应用请求再多,服务器端的资源都能灵活调整,但网络完全无法适应数据的突发情况,要么挤爆,要么使用率极低,所以很多大体量的数据只能被束缚在某个机房内。”

(图)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组长钟景华参观指导

不仅最终用户对弹性上云连接表达了强烈的渴望,传统IDC运营商、云服务商也在大河展台驻足,表达了对SD-WAN 2.0的诉求:“云数据中心的物理障碍是机房,但是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只有自由流动的数据才是真正的金矿,一张连接不同云数据中心和企业的高品质网络在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当下更显得如此迫切——弹性、高性价比、高质量是基本特征”。

网络也像计算、存储资源一样拥有高度的弹性。用户可以选择按月租、周租、天租甚至时租;带宽更加自由,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用户行为流量需求以M为单位的颗粒度自由调整带宽;还可随时更改配置,带宽更改秒级生效;全功能的API让网络可以随应用服务。

只有网络具备了这些特征,网络才能真正成为大数据的基础连接,这种连接才能被称为一种服务。大数据天生就需要云计算,而云计算和大数据则共同催生了高弹性、高品质的大网,在高品质大网的支撑下,大数据才能真正开花结果、释放大能量、彰显大智慧。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