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21/3/7 16:23

杨元庆两会建议: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以新IT赋能实体经济

IT之家  信鸽

根据联想集团官方消息,3月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接受了采访。他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主题。围绕 “十四五”时期如何以智能科技赋能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制造迈向 “中国智造”、以更高质量的内循环带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杨元庆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多项建议。

杨元庆首先表示,一方面,在需求侧,“高质量”的内循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满足不断增长的新消费需求,激活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以国内市场的增长确保发展,引领发展。疫情刺激了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居家办公、远程学习、在线游戏成为 “新常态”,带动了数字消费增长。这就要求科技企业必须通过更前沿的创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杨元庆建议,应鼓励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应用的开发和公共服务方面,比如在线挂号、移动支付、扫码点餐、网约车出行等,也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不能 “一刀切”关闭人工服务,让老年人更好地成为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科技致善。

另一方面,杨元庆建议加快投资物联网、边缘计算 / 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及技术创新,打造新产品、新内容、新应用,满足消费升级和基础设施升级的新需求,甚至创造出新需求,推动内循环需求和供给的双升级。

杨元庆代表认为,过去 “中国制造”已经形成出色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进入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还需要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加快迈向中高端。

他认为,加快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离不开 “新 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这里的IT不再是传统的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而是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转型)。”他强调。

所谓 “新 IT”,就是基于 “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当 “端”采集和产生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 “边 - 云 - 网”提供的计算力,配合以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对各行各业的机理加以学习、总结、提炼,就能让计算机对业务决策更精准、管理流程更高效,创新商业模式。

以 “新 IT”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而且能让各行各业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消费、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只有把内循环的基础夯得更扎实,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循环中去。

IT之家了解到,杨元庆代表还提议推进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他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倡导建设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引导算力等新IT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杨元庆代表还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应当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拓宽职教学生就业渠道,适当放宽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中的限制性条件;制定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 “双师型”教师标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激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等,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体系的专项人才。

“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意愿。杨元庆代表表示,通过对电子终端产品和信息通讯行业的碳中和路线的推进,可以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绿色改造和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杨元庆提出了关于提高企业碳中和治理能力的建议。

首先,应完善绿色低碳法规标准制定。加速在国内建立完善的碳信息平台,制定行业企业对应的标准;第二,鼓励企业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碳中和路线图。通过顶层战略和路线图的推进,推动企业在既定时间表下,利用集约化发展、绿色技术研发等途径,完成减碳和碳中和的任务,从而支持实现行业和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目标;第三,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推动行业企业绿色数据核查与评价;第四,加强源头治理,带动供应链低碳绿色发展。鼓励支持制造企业在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内,实施绿色采购、推行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制造体系。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把绿色化融入工业发展进程,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