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9/11/6 17:22

自动驾驶步入商业化临界点 创新协同能力决定竞争格局

通信信息报  叶菁

自动驾驶汽车离我们有多远?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向人们展示了这一问题的部分答案。在大会上,宝马公司展示了其宝马7系自动驾驶测试车、科技公司四维图新展示了正在研发推出的新一代车机系统雅典娜OS、北汽集团也展出了其包括纯电动智能化轿车、SUV、商务车等在内的多种智能化汽车产品……

伴随AI、5G商业化步伐提速,汽车产业受到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已经扑面而来。业内专家指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极大考验创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商业落地能力,谁能在业务开拓、上游供应链管理、方案研发与验证、系统集成、生产制造、整车量产服务上全面发展,谁就能赢得最后的市场。

百舸争流

今年以来,国内多个RoboTaxi(无人出租车)项目拉开了落地的序幕:滴滴近期宣布无人出租车将于年底落地上海,文远知行也与广州白云公交、科学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并发布落地规划。

但国内最重磅、跑得最快的玩家当然还是百度。继4月份和湖南联合推出阿波罗智行、6月份获得长沙45张路测牌照以来,百度近期又宣布将美研团队部分工作布局转移至北京,使Apollo产品和落地商业化发展更贴近国内合作伙伴。今后Apollo美国研发团队将更聚焦前瞻和关键技术研发。

纵观自动驾驶领域可谓百舸争流。在国内,Apollo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但放眼全球, Apollo并不是这一赛道的老大。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在技术、路测里程等维度上,Waymo依然领先——无论是面对“通用+Cruise”联盟还是Apollo的开放生态,业界普遍认为Waymo领先其他竞对至少“一个身位”的距离。

除了Waymo和Apollo,这条路上还有一个巨头玩家就是苹果。造车之路坎坷的苹果,目前已经从造车退回到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同时,网约车巨头也在此动作频频。在国外,Uber凭借其天然的应用生态,正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断努力。在国内,网约车平台滴滴同样开始自研自动驾驶技术,其宣布将于年底在上海开始RoboTaxi项目的试运营。

不能漏掉的,还有特斯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特斯拉,在已经量产的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上加装了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

毫无疑问,产业竞争已经聚焦智能网联。“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硬件将会大量形成标准模块架构。”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炳在大会上如是表示。

商业化临界点到来

2019年也被认为是5G商用元年,自动驾驶技术借着5G东方,开始接连落地。

目前,通用、福特、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城等国内车企,以及蔚来、小鹏、车和家等造车新势力,还有谷歌、百度、苹果、优步、地平线、追势科技、图森未来等科技企业,都加入到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产品研发之中。据介绍,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已近3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已到达技术商业化的临界点。

2017年,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三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汽车自动驾驶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到2020年,汽车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到2025年,这些技术的新车装配率达80%。2018年,工信部又再次发文,计划到2020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停车位缺口高达6500万个,车位利用率仅44%,一线城市停车时间对驾驶时间总占比高达30%。针对“停车难”这一城市生活的高频痛点,自动泊车等低速自动驾驶目前已经可以实现。

众人拾柴火焰高

随着5G网络、车辆、路面、云端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不断成熟,车辆将从辅助驾驶转向自动驾驶,车辆网将迈入终极发展阶段,实现基于自动驾驶的协作式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复杂多样,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场景、多行业。众人拾柴火焰高。车联网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传感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核心算法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公司快速响应、快速实现、快速迭代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熟悉汽车制造体系、质量管理规范、供应链管理、项目实施管理方面的人才,相互融合、协同创新才能推动自动驾驶的落地进程。

如今,百舸争流的竞争状态将会加速技术和应用的进一步突破,也会倒逼产业链携起手来突破技术瓶颈,智能驾驶或迎来起飞机遇。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