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9/5/13 16:26

聚合数据力量,构建一个“超燃”的智能时代

厂商供稿  

早在60多年前,“人工智能”的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其发展曾经历了两次平缓期,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制于人工智能三个因素,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制约;一方面受制于ICT的发展水平,数据的互联互通困难重重,人工智能就如同无源之水。而伴随着ICT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早已成熟广泛应用,再加上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出现,带来了数据的新一轮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IDC预测,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到2019年,4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将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到2021年,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50%的消费者将与客户服务机器人互动,超过90%的新工业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企业和CIO越来越聚焦数据和数字商务。可以说人类正在向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进化。

然而,进入智能世界,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分析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增存储数据量将达到180ZB/年,一方面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和商机,另一方面对数据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数据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动起来”

数据,如同第四次工业时代的“石油”,当今每一个行业领域都被数据包围,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例如,在城市交通领域,基于数据汇聚,形成交通大数据资源池,通过智能分析,实现安全、有序、流畅的交通管理;教育领域,通过长期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数据汇聚,形成教育大数据资源池,经过智能分析,实现个性化教育将显著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效率。

可以说,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天然的“好兄弟”,从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到智能监控等终端节点,产生的海量数据,再结合云管端,推动数据流动起来,带动了云计算的发展,带动了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和计算需求,也带动了IT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

IT基础设施升级的需求与日俱增。以智慧安防为例,4K高清加上人工智能推动智慧安防变革。高清和智能摄像头,智能芯片、高速闪存的边缘存储发展,人脸识别又推动IT基础设施需具备高性能、高IO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越来越多摄像头会消耗更多的内存和存储,对数据中心的扩展能力和存储能力提出新的需求。

海量数据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上云、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IT厂商们敏锐嗅到需要变革的味道,在这些领跑者中,其中当属华为进化的最为彻底:2018年华为推出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华为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从理念到战略、从芯片到应用、从面向消费者(HiAI),到面向企业(华为云EI),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现无所不及的智能。同时华为将AI技术与IT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度融合,推出华为云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基于7nm工艺自主研发设计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以及可以让开发者上手更快、训练更快、部署更快的ModelArts全流程平台,推进普惠AI的发展。

智能时代,存储架构需要面向未来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企业数据中心的数据量由GB级演进至TB级。原有服务器内置硬盘无法解决数据可靠性、扩展性及数据共享问题,由此诞生了第一代存储系统——集中式存储。

随着云和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量激增至PB级,集中式存储已经无法满足云对弹性和扩展性的要求,分布式存储通过大规模弹性扩展的架构,提供了更大规模的存储能力和快速伸缩能力,成为云时代数据中心的最优选择。

今天,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数据中心正面临更大的挑战:5G / VR / 8K等技术的发展,让数据中心的数据量由PB级膨胀至EB级,数据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图片/视频/音频/时空时序)。加上人工智能的逐步应用,让数据价值进一步被发掘,数据分析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中心需要新一代更加智能的存储,解决海量、多样化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问题。

据了解,华为正在积极探索全新的智能IT基础设施架构,并将在5月15日举办迈入智能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存储新品发布会。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愿景下,华为是否能推出又一力作,聚合数据力量,构建一个“超燃”的智能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