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20/9/1 19:20

中国移动张庚:IPv6+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起点

C114通信网  九九

C114讯 9月1日消息(九九)在日前召开的“2020(第三届)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项目经理张庚表示,国家战略和内生需求双轮驱动中国移动IPv6发展规划,中国移动固移并举端到端打造网络基础能力: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10.1%,较年初提升6.5pp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2.4%,较年初提升1.1pp。

张庚指出,随着5G和云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来临,网络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加大,原生的IPv6在网络简化、网络体验、网络智能化等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在IPv6规模部署后,一系列IPv6新技术应运而生、快速发展,IPv6+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势必为IPv6规模部署提供更强的支撑。

先行先试,SRv6头压缩协议创新

张庚介绍,中国移动2019年在广东移动CMNet省网开展SRv6原生方案试点验证。通过试点发现,SRv6-BE可以有效解决MPLS业务机制下跨域的难题,提高开通速度和维护效率。此外,SRv6的指定路径能力,可以赋于网络差异化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确定的路径和时延。

在现网部署过程中,SRv6存在封装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中国移动牵头制定SRv6头压缩创新方案:G-SRv6,目前这个方案取得很多国内外厂家的共识。通过头压缩技术优化,可以将SRv6报文的封装效率提升3-4倍,同时降低报文处理对芯片的要求。

张庚表示,G-SRv6的特点是通过控制面发布压缩SRv6 SID,SRH中包含不同类型压缩SID和标准128位SID,同一个Container的SID类型相同;引入COC flavor表示下一个SID的压缩类型;引入SI来表示G-SID在当前Container中的位置,作为Argument扩展在IPv6目的地址。

这种方案有几个优势:首先是开销比较小,压缩SID列表提取通用前缀,替代原有每个128位SID的表示方式;二是平滑演进、增量部署,SRH的SID列表中可以同时编码128位原有SRv6 SID和压缩G-SID;三是与标准SRv6和SRH定义兼容,没有改变SRH头部格式定义,标准SRv6可忽略SI字段;四是硬件友好,现网设备可软件升级支持,可以在现有网络中快速实现规模部署;五是地址节省并易于部署,地址规划灵活,可使用任意长度前缀;最后是不需要新的路由器,不需要修改路由规划,压缩SID可与标准SRv6 SID共享locator。

2020年7月初,中国移动完成华为中兴新华三路由器的G-SRv6数据面实验室测试,包括单压缩域、跨压缩域、压缩域与标准域混编场景。2020年9月计划开始由第三方控制器对接华为、中兴、新华三,开展G-SRv6控制面板和数据面的实验室综合互通测试,以及SRv6 Policy主设备保护等可靠性方案互通,为在江苏、浙江、广东开展现网试点积累经验。

对于IPv6 BIER组播技术承载,张庚介绍,BIER用头部编程的思路做组播协议,可以减少现网中对状态的要求。通过组播承载视频业务尤其直播业务,可以有效减少承载网和业务系统压力。目前,业界尚未就IPv6 BIER封装模式在标准上形成统一意见,中国移动将基于现网互联网电视业务部署需求,积极推动构建IPv6环境下的BIER创新方案。

应用探索,IPv6+云边网协同和承载网切片

5G时代,2B MEC业务蓬勃发展,云核网元和MEC应用下沉到园区,云边网协同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是MEC节点需要采用动态路由技术和企业本地网络、边缘云、中心云、公有云以及互联网进行对接,实现APP即配即通;另外,云网融合需要实现云、边、网的端到端业务自动化发放和运维。

张庚表示,后续中国移动将会对5G基于SRv6技术的云边网融合承载方案进行探索。在云网协同、智能管控、IP承载网以及基础网络方面都会做一些相关研究,形成方案。在云网协同方面,以云为核心网需求,网随云动,实现“业务被动适应网络”向“网络主动、快速、灵活适应业务”转变;在智能管控方面,编排器统一管控网络和云,业务快速开通,基于telemetry实时感知网络状态,基于AI和大数据预测性运维;在IP承载网方面,满足不同位置部署场景,实现一网多云、一网多业务的统一承载;在基础网络方面,使用SRv6极简协议,一跳快速入云,快速跨域对接。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在探索基于IPv6+的承载网切片,也就是端到端业务SLA保障方案。“5G切片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业务,5G业务的保障从无线接入网到核心网以及之间的SPN,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切片方案,有些项目已经部署应用。”张庚说:“但作为端到端业务保障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核心网到内容源的数据承载网切片保障方案还有待加强。”

从管控角度,需要保障切片能够独立管控;从转发角度,需要保障物理资源或者逻辑资源的转发能力;同时需要做端到端业务部署,保障端到端拉通不同的领域,来整体呈现业务。在架构上,可以选择VPN Over SRv6的方案来实现;在控制面上,承载网协议包括Flex AIgo、多拓扑等;对于转发面,有Flex E硬管道技术可供选择。总的来讲,承载网的切片技术有可能是软硬结合,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整体性方案。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