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20/3/9 13:47

盘点|站在34万亿“新基建”风口 回望我国通信行业2019

亚信科技  李继昂

前言

当我们被疫情扯住精力慌乱之中回望,2020已然过去六分之一,这60多天,你是慌乱无措、无所事事还是笃定前行?

对冲经济下行的34万亿“新基建”计划渐渐浮出水面,以5G为代表的通信行业当仁不让。这个行业,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能在已经发生的事件里找到影子。

今日推出“2019年通信行业盘点”,深度好文,读完约要10-15分。

站在万物吐新的时间点,我们盘点过往、展望未来。2019年中国通信行业发生了“5G商用、家宽饱和、to B转型、高质发展、携号转网”等重大变化和焦点事件,笔者将深度剖析年度变化的背后原因、全面审视重大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并试着提出对2020年的推演和预判,希望能帮助从业人员总结得失、破解难题和谋篇布局。

01

5G实现跨越式发展,行业用例快速规模化涌现

2019年,中国通信行业最耀眼的关键词无疑是“5G”,焦点事件接连不断,共同推动着中国5G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如下:

品牌发布:4月下旬到6月份,三家运营商陆续发布5G品牌标示,“5Gn、Hello 5G和5G+”先后走向台前。

牌照发放: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家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这次牌照发放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发放的时间早于业界的判断,有关方面希望5G能更早赋能千行百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第二是中国广电获得了5G商用牌照,运营商市场有了新玩家。

联合建网:先是9月9日中国联通宣布,将与中国电信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5G接入网络;后有12月初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联合,充分发挥700M频段和国网雄厚资金的优势,合资子公司共建5G网络。这些操作不仅有助于缓解电信、联通的网络投资压力,更有利于在更多区域早日实现5G覆盖,让民众和千行百业更早享用5G红利。

5G套餐上市:11月1日,三大运营商同步推出5G商用套餐,包含多个档位、流量从30GB到300GB不等,起步价定在了128/129元。而后不久,小米率先发布当前市场上唯一一款价格低于2000元的5G手机,相信其他手机厂商会很快跟进。套餐的发布和低价手机的上市,意味着运营商规模发展5G用户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条件。

上述的焦点事件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5G的热度,而通信人感受更深的则是5G行业用例的规模化涌现和大面积实施。从年初至年末,运营商、设备厂商、行业组织、咨询机构等纷纷发布5G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白皮书。而三家运营商分别寻找不同的头部企业和设备厂商,组成不同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5G用例测试。同时,5G更是在加快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R/VR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完备的智能时代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技术体系,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加速“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给社会与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02

集体转战to B市场,运营商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

2019年,政策、资本、人才、产业,都在大规模向产业互联网聚集,加大加快在to B市场上的投入和布局成为众多公司的共同选择。三家运营商也是如此,业务发展重心转向政企市场,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调整,旨在打造“收入增长新动能”,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移动政企线改革”和“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同时还引爆了“DICT”的概念。

1)中国移动政企线改革,明确“管建战”经营体系

去年7月底,中国移动按照“总部管总、产品线主建、省分主战”的指导原则,重构政企市场经营体系。这次组织变革实现了集团政企部对所有政企相关单位的统筹管理,明确了“一总两横三纵”的产品线,奠定了产品线/销售线的矩阵式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左右互搏。但仍然遗留了诸多问题未能解答,示例如下:

● 锚定哪些细分市场,主打哪些产品,竞争对手是谁、采取哪种市场策略等战略方向上的困惑仍然存在;

● 苏研被定位为“云能力中心”,中国移动云业务(IaaS)的战略逐渐清晰,但如何进入第一阵营还没有明确的策略和路径,阿里云、腾讯云的生态计划有哪些借鉴价值,华为的“三不原则”是否值得学习?苏研和省公司该如何推进云网融合尚无清晰思路,与其他专业公司如何推进“IaaS-SaaS”的双向互促?窗口期能有多久也不确定,能否打破数字化业务“强者愈强”的市场格局?自建云能力就绪之前省公司当如何发展?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和困惑都将给中国移动云业务未来的发展带来难以预测的变数;

● “大数据、AI”这两个前沿领域的产品策略仍不明确。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移动的大数据能有更丰富应用和更好的市场表现。然而过去几年,除了北京“司马大数据”和浙江“神灯大数据”这两个亮点之外,其他的大数据应用则主要聚焦在“精准营销、网络规划、投诉预测”等内部使用的方面,并且营销有很多时候属于主动营销,客户不请自来,对客户感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困扰了中移动多年的“数据集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集团拿到的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等数据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在未来两年,如何构建全网集中的高质量数据湖,如何在“监管和市场”之间、“群体数据和个人隐私”之间、“收入变现和数字向善”之间寻找平衡,推出更多满足市场和行业客户需求的数据应用,是2020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 纵向一体化的行业拓展体系,横向(跨产品单元、跨地域)的联建机制、省公司、专业公司之间的战建协同机制仍有不少模糊地带;

● 专业公司的能力建设、产品研发需要时间,在此期间省公司是否自建能力?过渡策略尚不清晰。

2)中国电信设立云网运营部,加快推进云网融合

12月9日,中国电信对外宣布,将“网络运维部”和“企业信息化部”进行合并,设立“云网运营部”,旨在推进云网融合,建立市场导向的云网一体经营管理体系。这次调整的主要驱动力是“强化内部能力建设”和“差异化竞争云市场”。

● 5G网络建设和云服务,必定会引入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虚拟化)技术,顺应IT、CT融合趋势、整合网络和IT部门,有利于人员复用,能够快速弥补网络技术人员IT技能不足的短板,有助于推动“云业务”和“网业务(专线、物联网)”的融合经营;

● “政企上云”进入快速发展期,“云网融合”之后,运营商的云业务则具备了与阿里云、腾讯云差异化竞争的一战之力,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3)移动电信共提DICT,构建生态共拓to B市场

去年6月和9月,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先后举办了“DICT集成生态联盟论坛”和“DICT应用生态论坛”,旨在凝聚产业力量,共同抵抗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一起开拓to B市场。

然而直到今日,DICT这一概念的清晰定义仍未达成共识,DT到底是Digital还是Data抑或是Domain Technology,DICT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内容?是一种业务方向还是具体的综合型解决方案抑或是市场策略?是否一定要包含系统集成?诸如此类的疑问还有不少。

笔者理解的“DT”是融合了“5G+AICDE”、具有鲜明的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科技体系,是Digital Technology。而DICT最早的表述是新型ICT,是融入了时代前沿技术的ICT的概念升级,更多的是一种业务方向和市场策略。所谓业务方向是运营商从CT出发,融合其他前沿技术,为政企客户提供的数字化业务,该业务能够深度贴合千行百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求,有助于政企单位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同时,DICT还是运营商与其他垂直行业服务企业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与云网融合一样,是一种拿组合对抗单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03

有线宽带用户负增长,转战价值经营和智慧生活

2019年12月,三家运营商有线宽带用户第一次集体出现负增长,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并引发些许猜疑,其实只要留意一下19年下半年有线宽带用户净增趋势(见下图),就不难理解,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有线宽带用户数在19年底达到4.23亿户,按照全国4.62亿(13.95亿人、户均3.02人)个家庭来测算,普及率已经高达91.56%。所以说,家宽业务已然进入了高饱和阶段,叠加“高质量发展”要求,运营商适当挤出一些水分、回归到理性的用户拓展和价值经营才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除了转战家宽业务价值经营之外,三大运营商在家庭市场的竞争焦点也在不断蔓延,扩展至智慧生活的多个场景。中国移动在19年11月便发布了“2020爱家计划”,深入探索智慧家庭的生态建设,同时启动四大战略举措,而中国电信则是早在年初便成立了“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还在5月份签约了“中国智慧家庭联盟”,确定了总量达3000万台的采购意向。中国联通同样在4月份发布了其在智慧家庭领域的“1+4+x”战略,大力发展“千兆网络、电视、监控、家庭安防、云游戏、智能家居”等全域智慧生活的业务和服务。

这一切都预示着未来几年,三家运营商在家庭市场的焦点将不再是家宽新增用户的抢夺,而是聚焦在“价值经营”和“智慧生活”,这也预示着运营商要在这一领域直面家电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及小米、华为等企业的竞争,而“如何构建能力、如何确立差异化优势”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04

高质量发展,经营模式和市场策略迎来全新变化

“高质量发展”是18年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但真正在通信行业落地生根则是在19年,最明显的市场行为是三家运营商集体下架“不限量套餐”和通信行业“国六条”的政策实施。

不限量套餐大家都已熟知,“国六条”的核心内容是“定量管控社会渠道费用,取消终端补贴、禁止考核市场份额,禁止赠送或低于成本价销售”等六项监管政策,旨在管控通信市场的恶性竞争、压降销售费用。

也许这两个事件还隐含着“让运营商节省市场费用、加快建设5G“的深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督促运营摆脱价格战,回归到企业经营的本质。经营模式转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和互联网化”,经营重心从“新增用户拓展”转向“高价值客户保有和价值经营”,从单一业务、通信业务转向“融合业务、数字化业务”,而市场策略则需要从“资费杠杆”转向基于能力的差异化策略,在“品牌塑造与传播、高质产品/业务打造、内容和应用运营、持续客户契动、会员成长和权益经营”等本源的企业经营行为、核心能力打造上下功夫,尽早解决“基层员工疲于奔命、社会渠道高酬低效、数据运营不得法门、低端客户跳网趋利、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等个人市场的经营难题。

“国六条”另外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在渠道经营管理方面,将逼迫省级运营商加快创新渠道合作模式,有序压降渠道酬金和补贴、确保渠道的稳定和业务发展的稳定,同时还得通盘筹划社会渠道存在的“规模大、人流少、转化低、布局不合理、亏损/低效厅占比高、与线上渠道联动难”等诸多现实问题,从“渠道体系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提升、布局优化、社会渠道赋能”等多个层面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05

携号转网全面实施,民众受惠但不影响市场格局

“携号转网”这个试点了十年的、始于3G初期的监管政策,在2019年5G牌照发放后的几个月落地实施,11月27日,工信部召开携号转网启动仪式,即日起,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用户号码保持不变,符合条件即可自由选择运营商。

这一政策因19年政府工作报告而走进大众视野,让三家运营商累计投资逾30亿元、建设改造1800多项系统。也许是“合约”起到了效果,也许原本就没有很多要携转的用户,数据显示,仅有不足2%的用户办理了携转,业界所担心的大规模用户携转并没有出现,市场格局也未因此而改变。

携号转网带给用户最大的实惠是被扩大的“选择权”,运营商也不断做出改变,通过打造更好的客户感知、更加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来吸引用户、维系用户,极大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06

中台赋能生产管理,运营商强健数字化内生能力

2019年,“中台”概念从小众话题成长为社会焦点,甚至有席卷整个行业、重塑所有企业IT架构的态势,尤其是“数据中台”几乎被所有大型企业所借鉴。

中台概念爆火背后,既有阿里的示范效应,还有科创企业的有意引导,甚至有资本的推波助澜,但最根本的内因还是传统企业转型焦虑的市场东风,是企业各环节数字化之后的融合要求,是“大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确立,是AI赋能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诉求日益普遍。

运营商同样如此,“注智高质量发展、驾驭5G不确定性、赋能to B转型”等多种生产经营诉求,对IT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数字化运营寄予更多期望。

2019年底,中国移动面向31个省部署了“企业级智慧中台建设”的任务,旨在通过智慧中台的建设强健内生能力,更好的赋能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而几乎同时,中国电信也完成了面向5G和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架构规划”,明确了“数据中台”建设目标和演进策略。

运营商在落实“智慧中台(数据中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战略、组织、流程、技术和运营”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具体如下:

战略:从IT视角解读如何承接战略落地,从5G业务发展to B转型趋势梳理数字化业务发展的IT诉求,从企业体系化协同明确智慧中台对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支撑;

组织:需要构建与“智慧中台IT架构”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并配备具有全局观和兼备业务和IT能力的人员;

流程:系统规划、建设流程与之前有很多变化,中台能否及时满足前台瞬息万变的业务场景需求,中台能力如何快速被调用,前台共性能力如何及时沉淀,需要有更好的机制和流程来规范;

技术:需要进一步推进原有系统的功能解耦,尽可能的模块化、微服务化,同时加快推行DevOps的模式,促进业务和IT更好融合;

运营:能够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IT生态,同时做好能力的内化和外化。

2019已成过去,或有一些重大变化和焦点事件未能一一盘点,实属笔者眼界有限,欢迎业界同仁关注“亚信科技”微信号交流探讨。

|作者

李继昂 亚信科技咨询事业部高级咨询经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