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物联网
2019/7/25 08:14

专访青云QingCloud王小虎:云网边端一体化释放AIoT价值

C114通信网  岳明

C114讯 7月25日消息(岳明)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网,其中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Gartner也预测,到2022年,边缘计算将成为所有数字业务的必要需求。

如今,不仅仅是云计算巨头,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内容分发服务商、产业研究机构各种联盟以及资本市场,都对万物互联和边缘计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聚焦于万物智能联接,无论是互联网、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等各类应用,都需要边缘的处理能力和智能,AIoT正成为新一轮技术升级的战略要冲。

喧闹的市场上又迎来了一个重量级玩家--青云QingCloud。在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9期间,青云QingCloud正式发布了“云网端一体化”的IoT和边缘计算平台。青云QingCloud为何选择在此时切入这个已渐成红海的市场,它的产品与服务架构有何特色,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青云QingCloud高级产品经理王小虎进行了专访。与绝大多数从业者不同,王小虎有着超过10年的流程工业经验,这使得其在看待AIoT和MEC时,有着完全不同却又贴合实际应用的独特视角。

四大痛点:传统物联网架构挑战重重

众所周知,IoT概念很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但是其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这主要是当时的网络带宽技术无法满足很多应用对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但伴随着智能设备价格不断走低,计算成本的快速下降,大带宽网络/IPv6的持续发展,以及AI技术在行业的不断落地生根,IoT以及边缘计算逐渐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王小虎指出,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生态开始走向完整的,“感知-网络-平台-应用”的分层结构也日趋明确。“玩家们只要有过硬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将会有一番作为。”

与强调标准化产品的公有云服务不同,物联网市场是相对碎片化的,每个行业都有着独特的需求。在采访中,王小虎举了三个典型的案例,从2C/2B/流程工业等角度说明了传统物联网架构面临的痛点。

比如在小黄车这个曾经火爆一时的应用中,如何运营管理全国650万辆共享单车是个巨大的挑战。“找不到车,开不了锁,服务宕机,车辆故障报修等待时间长,都会伤害到用户体验,”王小虎说,“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网络抖动,云端服务器宕机和高延时等因素导致的业务可用性不高。”

同样的问题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同样存在,“在传统的系统架构下,摄像头拍摄的图片先上传,再在云端进行AI识别模型的匹配,通信链路成本高企,一旦网络挂掉或者抖动,服务就不可用。同时,遍布全国各地的收费站里程结算,每次变动都需要手动逐站更新,海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更新同样不容忽视。”

在对可用性要求更高的流程工业领域,数据采集点离散,点位数量不等,数据量庞大且价值不等,如果直接上传到云端,将会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同时,工厂需要实时预测、实时预警,只依靠云端难以满足时延要求;另外,包括工艺参数等在内的数据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极为苛刻,只能在用户侧进行处理。

“在传统的IoT架构下,时延、成本、可用性和隐私保护都会面临挑战。”王小虎表示,“云平台、边缘计算的引入,云网融合以及边云协同,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而这正是青云QingCloud的强项。”

云网边端:一体化使能AIoT时代

王小虎指出,物联网海量数据走上云端后,云平台本身已有的各项服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物联网平台必须长在云平台的基础之上,才能承载更多海量设备的接入或者数据的处理。如果没有云平台提供健壮的基础设施,将很难解决可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需求。同时,云平台厂商作为平台层,其开放性和开发环境/工具的友好性,比单独物联网平台更有优势,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上更方便。”

而云平台正是青云QingCloud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青云QingCloud云网边端一体化的物联网平台,QingCloud IoT将“云”能力从数据中心延伸到了用户侧和业务侧,从传感器→端→边缘节点→物节点→云平台,计算能力的范围无限扩大,计算无处不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广义云计算”。

据王小虎介绍,QingCloud IoT平台是一个完全托管的物联网服务,主要解决的是海量设备安全地连接到物联网平台,适配多种物联网协议,可以提供物模型映射的功能,满足最基本的设备运维管理功能;同时,QingCloud IoT平台可以在云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控和处理,提供规则引擎的工具实现相应的能力;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工具支持设备,比如控制指令--开锁,支持应用和设备之间的交互能力。

但正如前文所言,只有云是不够的,边缘计算在AIoT整体布局中同样重要。青云QingCloud推出了EdgeWize边缘计算平台。据王小虎介绍,EdgeWize是一个软件,可以跑在任何一个符合最低硬件要求的设备之上,“EdgeWize在设计之初,软硬件就是完全解耦的,用户可以采用青云QingCloud的设备,也可以用自己或者第三方的硬件。QingCloud易捷版+EdgeWize,两个产品的集成可以实现‘雾节点’的工作。”

在应用使能平台上,青云QingCloud有另一个产品--OpenPitrix应用管理平台。OpenPitrix是一个应用分发市场,不管是物联网、云平台还是手机端应用,都可以通过OpenPitrix平台进行统一的分发和管理。青云QingCloud会提供给客户一个完整的“云雾边端”一体化的大网,也就是广义云计算整体协作的平台。

从服务的角度来讲,安全性和运维管理也是物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角力的关键点。在安全方面,QingCloud IoT平台可以提供设备证书token、连接过程加盟、设备访问授权以及系统级的安全防护服务等;在运维管理方面,QingCloud IoT平台已经推出了固件升级、边缘更新和应用更新等服务配置,“我们会在云端对于边缘侧所有的业务进行配置,通过下发配置包批量部署相类似的边缘设备,面向海量设备进行自动化的配置更新,这也是QingCloud IoT平台的特色。”

真正开放,把边缘计算选择权交给用户

王小虎在采访中表示,边缘计算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厂商也都为此准备了多年。在当下的阶段,行业内需要考虑的不再是技术储备的问题,而是技术如何与落地业务场景结合的问题。

正如EdgeWize之于QingCloud IoT平台,边缘计算是新一代物联网架构的重要使能组件;但边缘计算绝不仅仅是为物联网应用而生,而是有着更广阔的商业前景,而这也是青云QingCloud重磅打造EdgeWize边缘计算平台的初衷。因为,EdgeWize可以与云平台、SD-WAN、IoT、AI等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以目前大热的人脸识别等应用,边缘计算和AI就实现了很好的结合。AI模型更多是在实时推理,需要有大量的通过IoT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到云平台上做训练,再接入边缘侧,做实时推理,形成完整的闭环。

在笔者看来,与很多玩家不同,青云QingCloud推出的EdgeWize边缘计算具有几个非常显著的标签。首先是完全解耦,EdgeWize可以跑在任何一个满足要求的硬件上,这个硬件可以是青云QingCloud的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自己的或者第三方的设备;其次是轻量化,采用Linux操作系统,支持x86和ARM CPU架构,最低内存只需要512MB,极大降低了设备的硬件门槛;第三是开放性,青云QingCloud虽然会提供基本标准,但完全尊重用户选择,用户可以自由安装部署;第四是友好性,传统企业比较友好,EdgeWize支持了原生类应用,希望在改造边缘业务很低的成本之上,让用户把边缘业务部署在EdgeWize上。

王小虎指出,EdgeWize边缘计算可以为客户解决四类问题:一是大幅节省成本,既体现在真实的物理成本之上,也体现在运维管理方面的成本,通过提高运维管理效率,节省实际的流量带宽和视频存储成本。二是提升边缘侧业务的可用性,在网络抖动或者服务宕机的情况下,能保证边缘侧的业务正常运行。三是打造的是云网边端一体化平台,让用户更方便地实现业务更新、模型更新,跨越从端边云到整个生态的应用场景。四是降低运维复杂度,青云QingCloud在云端会提供一些设备管理的工具,更多地降低人为的运维成本。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中国通信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汪先生)。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