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访
2016/9/26 14:45

中兴李晖介绍智慧城市“柳州模式”:聚焦和开放的成功

C114中国通信网  

C114讯 9月26日消息(刘定洲)中兴通讯是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导者。根据中兴通讯的上半年财报,政企业务新订单同比增长40%,主要来源于智慧城市项目和轨道交通项目收入的增长。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中兴通讯智慧城市项目已经在沈阳、无锡、银川等145个大中城市实现落地,其中“智慧银川”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晖对C114表示,除了“银川模式”,中兴通讯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个“柳州模式”,也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意义。

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晖
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晖

“柳州是中国第一个政府用‘以租代建’模式建设的智慧城市。传统的购销模式中,政府往往为设备采购投入大量资金。柳州智慧城市则由设备商建设,政府以采购服务的方式满足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初期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都比较低。”李晖说。

中兴李晖介绍智慧城市“柳州模式”:聚焦和开放的成功

聚焦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

智慧柳州由中兴通讯承建并提供资金平台,帮助政府解决了前期需要大量投资的难题,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李晖介绍,柳州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采取了集约化的建设方式,政府各个部门相关的业务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约化管理。

其核心,就是数据共享。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各部门机构的数据分裂,不能互动,老百姓办事仍然需要到不同的机构办理。柳州智慧城市建设了统一的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的集中和打通,可实现一站式服务。

柳州模式同时兼顾了安全和创新,在数据安全方面,强调统计数据的开放而不是个人数据的开放,比如城市的拥挤、人流密度,开放统计数据,不会开放个人数据,保障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在创新方面,未来老百姓的生活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例如原来传统的旅游是景区、餐饮和住宿,未来的旅游将吃住行游购娱教管研等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云化产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云计算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级的协同共享,这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最核心的地方。”李晖说。

智慧城市,政务先行。柳州模式采用开放平台建设政务云,引入了广西电信等合作伙伴一起为政府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方方面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的服务做完,我们倡导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合作建设。中兴通讯的精力,放在云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的打造上,让第三方企业依托云计算平台,为各个行业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李晖表示,“我们在柳州后期建设中引入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桌面、云会议、云呼叫中心、云存储等服务,都是依托云计算平台。”

据李晖介绍,柳州政务云平台已经覆盖全市的20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着54个市级政务的办公应用和公共服务应用,包括柳州城市一卡通、中国柳州门户网站等市政服务。

开放为智慧城市带来活力

政府建设的一些服务民生的网络项目,往往因为用户体验较差而成为门面工程,并没有发挥实际使用效力,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例如一些城市的公共Wi-Fi项目,投入甚大最终收效甚微,用户寥寥。

在柳州智慧城市建设中,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内核。中兴通讯和广西电信合作,源于广西电信在当地有强大的管线资源和运维支撑力量,政府以租代建,中兴通讯提供设备,运营商打包出租给政府。“中兴通讯还通过运营商牵线搭桥,促成和政府合作,我们建设智慧城市都比较关注当地运营商的优势,强强合作为政府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李晖说。

同时,中兴通讯专注于PaaS平台的开放,将大量的业务开发和应用开发交给第三方。除了做PaaS的接口开放,还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智能化的开发工具,帮助降低开发难度。“中兴通讯目前拥有近5000人的团队专注云计算开发,我们把这些资源都投入在核心的虚拟化和调度等方面,这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

中兴通讯自身的优势,是对整个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理解。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项目,中兴通讯是具备端到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当初在柳州投标时,我们是少数几家能够完全提供所有自主软硬件核心设备的厂商。”李晖透露。

还有运营能力。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对于政府,还是运营商,还是租赁公司,不可能仅靠长期的高投入和政府买单的方式健康运转。中兴通讯将智慧城市从原来功能性的平台演变成运营平台,智慧城市产生的大数据,在政府授权许可下,交由社会企业进行社会化经营,实现多方共赢。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建设从1.0、2.0到3.0逐步发展,从2014年开始启动智慧城市2.0的建设,包括银川和柳州都是按照2.0的标准。未来是物联网高速发展的3.0时代,更强调通信网络的延伸,以及企业网和互联网的互通。物联网会覆盖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三到五年,是通信网和物联网的结合。”李晖表示。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