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光通信
2017/4/21 15:36

尘埃落定!未来5年中国继续对欧美光纤反倾销

C114中国通信网  刘定洲

C114讯 4月21日消息(刘定洲)商务部今日发布公告称,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调查机关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17年4月2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

据悉,商务部发布2011年第17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2016年4月21日,应国内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业申请,调查机关发布2016年第15号公告,决定自2016年4月2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调查机关裁定,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基于这一判断,中国对欧美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反倾销措施将继续执行。

中国市场群狼环伺

自2009年中国3G发牌以来,中国迅速推进宽带基础网络建设,光纤产业经过光通信泡沫破灭之后的持续萎靡,迎来了市场需求的大爆发。2013年后,中国提出了“宽带中国战略”,近年来更是力促运营商提速降费”,一跃而成全球最大的光纤消费市场。

调查机关认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市场需求量占全球市场需求量的比例分别为50.22%、52.96%、56.05%、57.01%和61.48%,累计上升了10个百分点。对欧美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生产商而言,中国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仍是其重要的目标市场。

的确,中国移动自2015年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集采之后,2016年至2017年,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光纤集采,需求依然旺盛;业界也预测,中国这波旺盛需求不会因为4G建设接近尾声而降温,随着网络流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宽带基础设施的压力将有增无减,光纤作为核心基础产品,仍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调查机关认为,美国光纤厂商的国内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美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闲置产能较大,国内消费量没有明显增长,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对外出口是美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重要销售模式,需通过国际市场消化其过剩产能;欧盟光纤闲置产能占其总产能的比例也始终维持在29%-36%之间。

在中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市场上,进口产品之间、进口产品与中国产品之间无实质差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因素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欧美光纤厂商有很强的动力向中国市场倾销产品,事实上反倾销期间依然对中国市场大量出口。这是一块谁也无法舍弃的“肥肉”,据C114了解,韩国、印度的光纤厂商也在这一期间对中国倾销,并遭到了反倾销制裁。

裁定报告显示,本次复审倾销调查期内,在调整了销售条件和贸易水平等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因素后,原产于美国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向中国的出口价格为7.35美元/芯公里,正常价值为8.53美元/芯公里,存在倾销;原产于欧盟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向中国的出口价格为7.85美元/芯公里,正常价值为10.41美元/芯公里,存在倾销。

利好国内光纤厂商

毫无疑问,本次反倾销裁决对国内光纤厂商将是一大利好。

目前,国内光纤行业的现状是需求旺盛、产能紧张,光纤单价止跌回升,运营商集采也不再唯价格论,国内光纤厂商2016年普遍取得了良好业绩。展望2017年,国内光纤厂商致力于扩大光纤预制棒和光纤产能,抓住这波网络升级的大机遇。

本次反倾销,可以说有效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为国内宽带网络发展创造了繁荣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放任欧美光纤低价倾销,无疑会打破当前已经成熟的市场体系,对国内光纤厂商的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从而影响到国内光纤厂商的生产和扩产意愿,最终对运营商大规模建设宽带网络的光纤供应产生负面效果。

基于同样目的,中国还对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光纤预制棒进行了反倾销制裁。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占据了产业链的七成利润,近年来中国光纤厂商纷纷进军光棒研发制造,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如遭遇国际光纤巨头的市场不公平竞争,将很难得到健康发展机会。

2015年8月,商务部发布第25号公告,认定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存在倾销,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威胁,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对该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2011年前,国内光纤厂商普遍较弱,面对国际光纤巨头的打击几无还手之力。到2016年,国内光纤厂商已经成长为行业内一支重要力量,产销量超过全球过半份额,并在高端产品领域不断投资研发,缩小技术差距。反倾销可以说对国内光纤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前景将更加光明。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