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安防
2018/4/19 15:45

支付宝的下个千亿生意!揭秘阿里智能公交布局

车东西  

车东西4月18日消息,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今日在杭州会展中心召开“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会”,来自阿里、蚂蚁金服、交通部、浙江省交通厅、中国轨道交通协会的高管与领导,就其对公共交通体系的智能化网联化议题分享了看法。

▲峰会现场

而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公交/地铁公司的高管,也就当地智能公共交通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实例分享。

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秘书长、风险委员会主任邵晓峰在现场表示,这是阿里首次以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和低碳环保为主题举行的交通峰会。

传统公共交通的双面困局

而要了解智能公共交通体系的内涵,首先需要知道传统公共交通体系的弊端,例如需要大量人工来兑换零钱、清算收入、进行车辆调度、公交公司运营效率低下、乘客使用体验不好等。

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秘书长、风险委员会主任邵晓峰在现场讲到,目前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首个困境是运营效率低下。

例如杭州的城市公交车在实现智能化之前,每天要收到170多万元的零钱,竟然每天需要一支200多人的团队来进行清点。与此同时,杭州公交运营数据也显示,大量售票员、调度员、零钱清点员等人员成本又到占运营成本的75%到85%。很明显,大量低效人力劳动同时又会降低了公交公司的营收能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现场也提到了传统公交体系的另外一个弊端——用户体验较差。

▲张国华

他讲到,目前乘坐公共交通还需要完成最后一公里、等车、换乘等步骤,全国范围内,乘客从A点到B点的平均通行速度大概在10公里/小时左右,相当于自行车的水平,远低于私家车,因此例如70%的上海市民,如果有别的办法出行,就不会选择公共交通。

《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公交车2017年的客运量较2016年下降了3%,并且这已经是常规公交客运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从2014年的781.88亿人次降到了2017年的722.87亿人次。

很明显,对于目前的公共交通体系来说,技术和模式的双落后,让B端和C端都很头疼。而更头疼的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无法通过普及私家车来解决每一个人的出行需求,因此中央政府在指定交通政策时明确提出了公共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并鼓励相关企业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公共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交通是个上千亿甚至万亿规模的大生意,现在不仅自身面临困境,另一边政府又在大力支持,当然吸引了阿里等大公司的注意,并由此开启了国内智能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热潮。

智能公共交通到底是什么?

目前,国内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公交、地铁、铁路、飞机、长途客车、轮渡等方式,但目前使用量最大,人民群众最为熟悉的就是城市公交车和地铁两种方式。对于公共交通的智能化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公交与地铁的智能化网联化,目前主要包括如下要点:

1、购票支付的智能化。

借助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乘客可以使用扫码的方式完成地铁站或城市公交车的购票与支付,上车速度得以提升,公共交通公司也省去了找零与清算环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乘车效率,阿里特意针对地铁和公交推出了双离线支付技术,即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购票支付。

2、车辆调度的智能化。

由于车辆与乘客都接入了互联网,公交公司后台能够实现看到每个路线以及每辆公交车的客流情况,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车辆排班与调度。而另一方面,乘客也能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公交车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3、交通信息监控的智能化。

公交与地铁的客流与交通情况实现了数字化之后,包括车辆、人流等数据信息又会从公交和地铁运营公司流入交管部门,方便其了解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情况。

4、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过去,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公交一卡通,一张卡可以同时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但是对于异地来说,就需要重新购卡,比较麻烦。而目前交通部也在积极推动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工作,致力于让一张交通卡可以在不同城市使用,还能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

智能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已覆盖100+城市

既然城市公交与地铁是每个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柱,那么目前智能公共交通体系在全国的普及状况如何呢?

据蚂蚁金服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在现场介绍,目前蚂蚁金服(支付宝)已经与国内15+拥有地铁的城市和100+拥有公交线路的城市达成智能公交与地铁的合作意向,其中有上海、杭州、西安、武汉4城已经上线可扫码乘车的智能地铁系统,杭州、武汉、西安、天津、郑州、石家庄、绍兴等50城已上线智能公交系统,累计服务乘客超过1亿人。

▲刘晓捷

刘晓捷在现场指出,我国真正开始大规模普及智能公交/地铁系统是从2017年开始的,因此2017年算是智能公共交通的元年。

前文已经提及,目前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着B端运营效率低下,C端客流流失两大困局,那么实现智能化之后,又能够带来哪些改变呢?

首先,帮助各地公交公司减少了零钱的清点工作。

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显示,杭州公交接入支付宝后,零钱使用率下降了20%;石家庄公交最高时每日零钱减少量达到了30万元;济南公交接入支付宝后,每日人力整理点零币减少近10万元,每日按照1万/天计算,节约人力10人次;

其次,提升了乘客使用的便捷度,提高了客流。

得益于二维码、电子交通卡等技术,乘客出门仅需带一部手机即可完成乘坐公交或者地铁,避免了兑换零钱的尴尬。

与此同时,更方便的乘车方式也提升了公交系统的客流量。石家庄公交在开通支付宝乘车后,前三个月活动期间的客流量增加了20%。

再次,便于公交公司优化线路运营。

武汉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肖英在现场讲到,由于能够通过在线支付实时了解到用户的乘车与通勤情况,武汉公交对全市111条路线进行了优化,并且还新增了20条此前人工没有发现的公交线路。提升了用户体验之后,武汉公交在2017年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客流增长。

▲武汉公交线路优化经验

与此同时,随着掌握的用户出行数据的增加以及与用户实现了互联,公交公司也能在传统固定线路运营的同时,根据实时客流的变化,推出定制公交服务,满足相对多人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最后,客流数字化为公交公司带来了新的运营思路。

在过去,公交车与地铁做的就是一个接送乘客的生意,几块几块的挣钱,而当大量乘客都通过支付宝办交通卡并采用线上支付后,公交公司相当于突然拥有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在线用户,公交公司可以通过APP、支付宝生活号等方式来进行在线商业探索。例如西安地铁就在其APP中进行了广告投放、开设在线商城、提供外卖服务等实践。

智能公共交通涉及哪些关键技术?

从上一部分可以看出,智慧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不论对B端的公交/地铁公司,还是对C端的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情,那么在快速推进的智能公共交通体系背后,有哪些关键技术在发挥作用呢?

1、双离线二维码支付。

对于地铁与公交来说,让乘客扫二维码购票上车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如何破除移动、隧道等环境对网络的影响,即如果用户扫码有延迟或者网络不好无法扫码,那么最后的效率反而不如现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了NFC近场支付、二维码等技术的特性后,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最后推出了基于ECC的两级非对称算法的双离线二维码技术。

一方面通过ECC解决了二维码信息长度和识别效果不能兼得的困境,另一方面也通过引入芝麻信用等措施解决了公交/地铁端与用户端网络不稳定下的支付问题,即设备先识别身份,然后再异步扣款。

2、电子卡券。

如果说双离线二维码支付解决的是一个技术问题,那么电子卡券技术解决的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平衡问题。

目前,国内各地的公交/地铁系统都已运行多年,存在既定的游戏玩家与利益分配模式,如果引入在线支付这一新模式,会对既有玩家的利益造成损害,例如如果都用支付宝来扫码乘车,那么此前存在交通卡发卡公司的利益就会收到冲击。

因此支付宝根据自身的信用体系与双离线二维码技术,又开发了电子卡券技术,帮助传统实体卡实现数字化,既方便了用户,又照顾到了既定玩家的利益,减少了新技术普及的阻力。

▲电子卡券

3、物联网与云计算。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不仅需要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支持,另一边还需要将传统的地铁闸机、公交车这类“物件”实现联网互通,即物联网技术。

目前,阿里、蚂蚁金服与合作伙伴一道,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帮助这些闸机和公交车实现联网。当然,设备实现联网后还需要云计算能力的支持,方便各个设备、车辆以及用户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与同步。

▲物联网公交支付设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项技术只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实在整个智能公共交通体系内,还会用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例如阿里与上海地铁一起研发出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视觉闸机,未来可以刷脸上车;阿里也与地方政府合作,部署了搭载AI技术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人流车流等等。

未来:智能公共交通将走向何方?

“始于支付,超越支付。”蚂蚁金服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在提到智能公共交通体系的未来走势时讲到这样一句Slogan。

在他看来,目前的智能公共交通体系看上去虽然只是一个支付的问题,但是其背后的核心是帮助交通网络和一个个乘客实现数字化,有了数字化,就能进行更多的探索,公交公司们可以在线上经营其海量用户,例如当用户在某地下车后根据地理信息推荐相应的饭店、商店等等。

而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则认为,当公共交通实现了智能化后,将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体系进一步融合,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效率。

例如智慧公交/地铁系统可以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推荐效率更高的综合性出行方案,而当整个交通体系实现数字化,效率得以提升之后,反过来又可以推动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系统的智慧水平。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