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移动平台
2019/1/3 07:44

通信业:2018年最全大事记

C114通信网  杜建民

C114讯 1月3日消息(杜建民)在我国通信业发展史上,2018年绝对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年通信业意义重大的事件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给通信业自身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给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支撑。站在年末岁尾,从有助于普及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包括通信等各领域的地位角度,经过回顾汇总,认真分析研究,通过影响力对比,我们列出了2018年通信业有深远影响的十大事件。

一、“提速降费”明确降费量化底线

从2015年监管层推行“提速降费”开始至今,“提速降费”已经开展了三轮。为继续深化前期政策,并推动“提速降费”向纵深发展,2018年的“提速降费”除了一如既往地强力推行外,还明确了降费具体量化底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敦促运营商“提速降费”,要求年内取消流量“漫游”费,且手机上网流量资费年内降低至少30%、明显降低宽带费用。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对宽带和专项等业务降费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指出,在中小企业宽带、专线降费方面,推动家庭宽带降价30%、中小企业专线降价10%-15%,进一步降低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资费。

监管层给“提速降费”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留给通信行业从业者的只能选择实现路径。果不其然,经过通信行业内的近身肉搏,运营商提前超额完成“提速降费”目标。今年7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公布,2018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上网流量平均资费比2017年底下降了46.2%。各种新闻媒体也都大篇幅报道了运营商降低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费的举措和力度。另外,从满大街的“宽带免费赠送”、“宽带0元用”等火药味十足的宣传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监管层下达给运营商的宽带和中小企业专线降费量化目标也会全部超额实现。“提速降费”不但用真实惠提升了广大用户的获得感,而且“放水养鱼”支撑了互联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繁荣。然而,行业内外曾经期盼的“薄利多销”并未出现,留给通信行业自身的却是量收不多扩大的剪刀差和喇叭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9.8%,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不管造成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乏力,甚至接近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现在留给通信业更多的是对过去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二、虚拟运营商正式发牌

1月24日,工业和信息部发布《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且还上了TMT行业的新闻头条。人们的视野又开始重新关注持续了近五年的移动转售业务,也就是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的政策初衷是通过这一新的方式打破原有的电信运营商固有的套餐模式,给予最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经过近五年来的发展,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参加试点的42家民营企业在29个省市近200个本地网范围内开展试点,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突破6000万户,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4.1%。42家试点企业中,有17家转售业务企业用户规模超过100万户,3家企业的用户数已超过500万户,用户规模最大的企业已突破1000万户。从盈利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底,共有13家转售企业实现了当年累计盈利,占比略低于三分之一。尽管试点成绩斐然,但是虚拟运营商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多数相关企业还处于亏损的之中,而且虚拟运营商的品牌多与电信诈骗联系在一起。

经过五年的大范围试点,虚拟运营商从试点走向商用步伐的真正加速。4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自5月1日起,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由试点转为正式商用,符合条件的民营、国有和外资企业,都可以申请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相对于试点期只允许国内资本企业申请不同,正式商用后,“玩家”扩大到内资和外资都可以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首批15家企业颁发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经营许可,其中多数属于前期的试点企业。为配合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正式发牌两天后,也就是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专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了167和191新号段。根据统计,目前仅中国联通就已经拥1704/1707/1708/1709/171X/167X总共2.4亿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号码资源。现在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那么开放竞争后,从试点走向正式发牌,虚拟运营商未来的前景如何,能不能实现政策预期效果。各种分析和意见纷至沓来,有喜有忧。正式发牌后,虚拟运营商该如何发力才能获得生机,一直考验着从业者和监管层。

三、取消流量“漫游”费

2018年的政府报告中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取消流量“漫游”费。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三大运营商将在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游”费,让用户实现使用的流量没有省内/国内流量之分,全都是国内流量。今年6月底前,三大运营商官方都发布了将于7月1日正式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公告。囿于经济发达程度形成的流量资费洼地的上网套餐和号卡,直接以核爆形式快速向外蔓延。流量“漫游”费的取消,特别是流量单价洼地的各种低价异地上网卡直接引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流量消费热情。从全国范围看,手机用户月均上网流量(DOU)从6月底的4.24GB,已经提升到10月末的5.66GB,短期内提升幅度超过33.4%。如果说取消语音“漫游”更多是给用户让利的话,那么取消流量“漫游”费,则将实实在在地改变通信行业的游戏规则。

运营商二十多年来惯用的行政区划分割,因地制宜各自为战经营模式面临革新。不同于互联网企业“一点服务全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长期以来通信行业实行科层级制管理,按照集团+省市模式运营,形成了集团+省市+地市+县市公司四级机构。“漫游”费成了划分各省市公司势力范围的天然屏障。各级公司,特别是省市和地市级公司都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利,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五花八门的营销政策和绩效考核。去年语音“漫游”费取消后,各省市公司就开始暗流涌动,有了内部相互攻伐的冲动。现在流量“漫游”费取消了,每个层级的公司都面临全国各地运营商的竞争。运营商面临经营模式转变的挑战压力和调整需求,至少“一点服务全国、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权利向上集中、拆分专业化运营”都将成为改革的可选项。当前,全国一盘棋已经成为运营商的经营目标,各种突破省际瞄准全国的“亲情网”已经热销;为避免内部相互攻伐,运营商的各种组织架构调整也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

四、新老用户同权

运营商推出的“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资费吸引了大量用户办理,特别是各种视频、游戏达人等年轻的高流量用户。这种大力度的优惠资费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老用户。然而,为了避免营收出现大幅下滑,运营商不但有意无意地设置了门槛,还在执行层面玩了不少套路。比如,老用户必须先充值缴纳一定额度的话费才能办理新套餐等。当老用户提出变更成更便宜的新资费时,却发现运营商往往都会规定“仅限新用户办理”、“先缴纳话费之后变套餐”,或者以各种理由直接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很多用户在网络上“吐槽”变更资费被拒绝的经历。按照运营商最初的理解,“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资费是行业内获客竞争的手段,仅仅用于获取新增用户,并不直接对存量老用户开放。然而,运营商的做法不但损害了存量老用户的利益,而且也直接违反了监管机构的管理规定,既失了面子,也失了里子。

 200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该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出台了《关于规范电信资费方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用户对资费方案享有自主选择权,电信企业应给予充分尊重,不得限制用户选择其指定的资费方案。大量老用户办理“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被拒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过约谈沟通,不断加大推进“新老同权”的监管力度,运营商开始对资费变更规定作出调整,允许新老用户享有同等权利。新老同权的广泛实施,大开了流量竞相降价的阀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的增量低价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了加速了运营商的持续低价“管道化”。可以说,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新老同权,即便不是运营商营收增长乏力的导火索,也应该是致使运营商收入增速下滑的催化剂。并不否认新老同权对用户侧公平、平等的作用和意义,只是现阶段其作用和意义的发挥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运营商可以承受的范围。

五、“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基础化平民化

2017年开始,混改后的中国联通联合BATJ等互联网大佬开始推出互联网定向“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以“腾讯王卡”为代表互联网品牌卡面世。囿于各运营商的内部执行力度差异,2018年“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才开始大放异彩。 1月20日,为配合198号段首发,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推出了198元/月全国“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然而,相隔不到两个星期,全国“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就直接进入平民消费视野。1月31日,有新闻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推出了“大牛卡”,即49元/月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100分钟通话。在语音“漫游”全面取消且接听免费的前提下,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实际上相当于间接取消了流量“漫游”费,让畅游全国毫无压力。中国电信“大牛卡”全国一个价,门槛极低至触手可及,相当于没有地域和门槛限制,变成了真正的“神州行”。

可以说,在正式取消前,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就已经实质性宣布了流量“漫游”费的寿终正寝。之后,运营商营收保护性屏障逐步消失,政策红利进一步丧失到码号与频谱资源渐成最大红利。铁塔公司成立后,三大运营商在网络硬件上的差距上越来越小,直接导致运营商之间最大的而且最不容易复制的网络竞争差距被几乎拉平。其他的诸如产品、管理和服务等壁垒性不强,特别容易被复制。现阶段,全面同质化竞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价格杠杆,通过降价扩大用户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通信行业内部,特别是规模和份额落后的运营商看准了后4G时代“拼最后一把”的时机。各种激进的资费政策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中国电信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49元/月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后,之后又在其政企市场率先推出了29元/月的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现在市场上最便宜的全国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已经低至19元/月。另外,最近中国联通还瞄准流量+语音一体化经营,推出了月租29元的兵王卡套餐,其中包含40GB全国流量和300分钟语音,国内接听免费,赠送来电显示。无论是梦想以低价流量“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抢跑”取消流量“漫游”费,还是“打鸡血”式的使劲浑身解数的激进竞争,最终实现了对流量消费和用户上网的普及,也为2018年以来的手机电话用户暴增提供了软件基础。

六、“全网通”成为主流终端

“全网通”之争,在2017年成为媒体和用户关注的热点,今年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是因为其发挥了远超行业预期的效果。最初“全网通”之所以成为媒体和用户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肇始于运营商企业之间的用户留存利益之争。无论是“守擂”的角色,还是“打擂”的角色,裹挟着用户利益放大了通信行业内部之争。好在曾经的争议并未影响到中国通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发展竞争力。从终端厂商的角度看,“全网通”终端标准的统一,加速了中国手机终端企业的快速崛起。在此期间,华为、OPPO、VIVO、小米集中力量在中国市场击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成为前五大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布局同样加快,四家手机企业皆成为全球前六大手机品牌。从用户的角度看,通信行业内部的“全网通”终端标准之争,除了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嫌”外还损害了侵害了用户知情权和其切实利益。争议虽在但是已逐渐平息而且并逐步形成了行业内外的共同认识。

“全网通”终端的标准统一并渐成主流,除了支撑了国内终端厂商的大踏步迅猛发展外,更在于强有力地支撑了通信行业2018年以来的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这也是“全网通成为主流终端”可以列入大事记的根本原因。今年1-10月份,突破人口规模和自然增长率限制,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超过1.36亿户,全年下来或将超过以前两个年度的总和。这其中“全网通”终端提供了关键的硬件支撑,“达量限速不限量套餐”提供了有力的软件支撑。现在“全网通”用户概念即将褪去,接下来的后4G时代移动电话用户增长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通信行业的存量经营或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七、中国移动成为通信市场双料冠军

凭借资金规模优势、强势市场地位和市场推广力度,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近几年飞速增长,早在2016年10月就甩开了中国联通,然后一路追赶中国电信。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不但远远拉开了与中国联通的距离,而且在2018年9月,中国移动成功超越中国电信成为国内第一大宽带运营商。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话用户规模一直稳居第一,而国内有线宽带市场一直都是中国电信在领跑。自获得固网牌照后,中国移动不断加大宽带建设和业务推广力度,经过将近五年时间的发展,终于拿下了国内宽带市场的头把交椅。中国移动宽带备受用户追捧的原因,当然得益于其在资费价格上的超强竞争优势,尤其是以“38元流量套餐免费赠送宽带”等名头为代表的各种免费策略直接瓦解了友商构筑的竞争防线,当然这也带动了“宽带中国”战略、宽带领域“提速降费”政策的实施。用户在“少花钱多办事”、“花一份钱办多件事”的驱使下,自然会作出理性经济人的选择,无论中国移动的宽带服务是否也向移动电话服务那样行业领先。

中国移动克服各种困难并通过上下各个层级全方位的努力,成为国内通信市场上的双料冠军当然可喜。作为超级玩家,中国移动的强势入场,既推动了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决策的快速实施,又切实提升了用户获得感,然而其也面临宽带收入提升的难题。在各种优惠,甚至免费赠送等营销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移动宽带用户规模快速提升,然而除了收获的固网宽带市场老大的地位外,还有宽带客户价值提升和宽带收入增长的困惑。可以说,低价既是中国移动疯狂获取用户得以高歌猛进从而扩大用户规模的猛药,同时也是致使其宽带收入增长乏力的毒药。在与宽带直接相关的家庭市场业务和产品创新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移动为保持宽带行业第一而努力获取增量用户的付出将会持续,为维持现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的举措更将着实不易。当然这个过程中,友商也将会非常难受。曾经的固网宽带双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经回过身来与中国移动近身肉搏。经济学的规律早已证明,只有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否则用户得不到新的价值,企业也就只能在同质化的性价比上竞争。未来固网宽带业务可以何去何从,创新或是唯一出路。

八、部分试点省市携号转网开放在线办理

 2006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正式出台携号转网政策。经过四年漫长的从政策推出到具备转网技术条件,一直到2010年11月22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才正式将天津、海南作为首批携号转网的两个试点城市。2014年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把江西、湖北和云南等三地列为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省份。以上两个批次共计五个省市也就是至今的携号转网政策试点地。之后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要推动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是官方首次明确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时间节点,这也就意味着在2020年全国范围移动电话用户将有可能迎来期望已久的携号转网。2017年年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称,自启动号码携带试验以来,试验总体进展顺利。但通过试验也反映出一些困难和问题。2018年11月22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宣布,本省将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启用携号转网新流程。在新流程下,湖北省内将支持携号转网线上办理申请。

从2006年携号转网政策出台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2年。但囿于技术储备、办理过程繁杂、相关企业积极性等多种因素限制,携号转网一直以来没能得到广泛推广,而且成效有限。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底,开展携号转网试点的五省(市)共有超过45万用户办理了号码携带业务。其中,中国电信携入16.8万,携出6.6万;中国移动携入16.2万,携出25万;中国联通携入14.7万,携出16.1万。铁塔共享后,运营商在网络品质上差距越来越小。网络同质化后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同质趋势也在不断加剧。对用户而言,可以满足需求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在增大,可供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现在湖北省率先开放了携号转网线上办理,不但给其他剩余四个省市开了先例,而且也为便利并加快携号转网进程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但是这能否进一步刺激并提升用户携号转网积极性,最终能否实现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成为平衡行业发展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九、发放5G中低频段试验许可

按照国际电信标准组织对5G标准和应用场景的定义,5G或许将像曾经的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一样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生产模式和效率的改变,最终也将体现到国际地位的变化。英国曾经依靠蒸汽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过去靠电气革命快速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未来5G给社会带来的改变,除了体现在生产方式上,或许还将体现到国际地位的变化上。为了取得在5G领域的优势,韩国和美国已经先行一步,是全球最早开展5G商用和试商用的国家。即便缺少5G手机终端,韩国还是一马当先成为全球首个宣布5G正式商用的国家,随后芬兰正式宣布推出了5G资费套餐,现在部分国外运营商已经开始了5G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另外,美国为了获取其在5G上的全球领先优势,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包括中兴和华为在内强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美国不但制裁了中兴并向其派驻了“监察员”,而且还将华为拉进设备采购“黑名单”。如果考虑到美国的无线通信设备商几乎全军覆灭的事实,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如此疯狂到不择手段的原因。现在5G开赛竞争的锣鼓已经喧天,无论是否统一开赛,也无论是否提前抢跑,更不论有无违规,因为这些都没有权威、公平和公正的界定。所以,才能实现我国在全球的5G领先地位,成为监管层和通信行业从业者需要公司思考的现实问题。步步领先,或许更容易先人一步实现5G全球领先,而且国际竞争压力越大,步步领先的收益才越明显。

2018年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发布了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电信获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的5G试验频率资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频段为新增频段,2575-2635MHz频段为重耕中国移动现有的TD-LTE(4G)频段;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频谱资源是移动通信发展的核心资源,频谱规划是产业的起点,决定产业发展格局。此次5G试验频谱的划分结果,业界早有预期。对于这样的分配结果,业界多数认为这也是综合考虑内部平衡,并结合了三大运营商的现实优势,而且是有助于发挥各自的现实优势。然而全球范围的竞争中,如何确保我国能取得5G领先地位应该是最为紧要的议题。因此,支持部分企业优先发展,优先保障国家在全球范围的5G领先优势之后再考虑平衡,或许将成为我国最现实的选择之一。

十、开放手机号码异地销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要求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最迟于2018年11月1日试行手机号码异地销户服务,2019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提供手机号码异地销户服务。手机号码异地销户涉及跨区域、跨系统客户资料核实问题。“漫游”费时代开始树立并形成的藩篱让省市之间各自为战,各省市域内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互不统属、独立运行,造成异地核验用户姓名、产品套餐、合约计划、话单账单、预存款、欠费等用户信息的现实困难。而且在法律和财务层面上,异地销户既涉及用户、归属省公司、业务办理省公司等三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转移,包括违约金核算、费用退还、异地交费、资料寄存、省际结算、异地发票退回和开具、工单流转等内容和问题。除此之外的信息安全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因手机号异地销户而涉及的业务支撑系统调整、中间环节办理等费用会不会体现到用户业务办理的费用中,也将成为探索和尝试的事项。

即便存在业务、法务、财务和信息安全等等诸多客观困难,但是手机号异地销户开放办理后,一方面提升了确实运营商的服务水平,便利了用户就近办理相关业务;另外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运营商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尝试全国一盘棋运营的步伐。“漫游”费的彻底取消,就已经成为运营商进行类似互联网行业全国一盘棋“一点服务全国”式改革的催化剂,现在手机号异地销户又有意无意中成了推进此项改革的助推器。

C114年终系列盘点:2018年度通信大盘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